劉勇

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學科帶頭人,
全國中語會理事
未來的學校是開放的,混合式學習、泛在學習等,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學習的路徑。未來的寫作也應是開放的,應試寫作、交際寫作、心情寫作……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渠道。
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是自我的訴求和表達。寫作熱情,需要自己去保持;寫作個性,需要自己去呵護;寫作方法,需要自己去挖掘;寫作習慣,需要自己去培育。一方面,我們期待教師設計“開放”而“有序”的課堂指導,但另一方面,需要我們自己在“寫什么”“寫多少”“如何寫”等問題上采取開放的姿態。
當下,隨著自媒體的推廣與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微時代”與“自空間”:微信、微博、微課……內容短小,語言精練,自我特色強,傳播速度快,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強烈的沖擊力。微信、微博只是一個平臺,“寫”才是目的,才是對自己的意義。面對新時代,我們也應當與時俱進。寫作提倡“個性化的智慧”和“個性化的表達”,亦可由“微”入手,學會以簡馭繁、化整為零,由寫好一句話開始,能夠寫好一句話就能寫好一段話,然后就能寫好一篇文。世間事也大抵如此,“走一步,再走一步”,積少成多,積句成段,積段成篇。同學們,我寫這段話,不是給大家的“心靈雞湯”,而是多年來指導學生寫作和自我創作的不二法門。
應當具備“開放”的姿態,我們可以走出教室、校園、家庭“三點一線”的封閉空間,在街頭巷尾、公園一角、書店、球場,還可以在公交車上、菜市場里、霓虹燈下……發現生活中的故事,找尋到寫作的素材,獲得表達的靈感。
一是課內“微寫作”。精彩部分仿一仿,空白之處添一添,懸念結尾補一補,精練詩文擴一擴,爭論之處創一創……教材中的課文是大家最熟悉的,可以根據文本特點,在文本的精彩處、空白處、懸念處、疑惑處等適時進行推測、想象、構思,進行小練筆,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要相信“微寫作”的力量,它春風化雨,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寫作水平。
二是課外“小練筆”。如觀察并描述一個瞬間:她罵他道:“你真是個混蛋!”如何練筆?可以先添加動作描寫:她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混蛋!”接著添加神態描寫: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于是怒睜杏目,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混蛋!”然后添加心理描寫: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但她還是在不斷地告誡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失態!不要罵人!最終她實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睜杏目,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混蛋!”
三是生活“大文章”。于寫作而言,“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舞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進行戲劇、演講、辯論、電影劇本、社會調查等的創作與表達。從廣義而言,寫作是基于自身體驗,在經歷中進行審視和得到領悟,并不斷獲取寫作經驗、提高寫作水平的實踐過程。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同理,未經審核的生活是不值得寫的。生活的豐富性決定了寫作的多樣化,所以,請記得,你的身邊有最廣闊的生活空間,有最鮮活的生活體驗,這些都是寫作獨一無二的資源。
當然,開放的寫作,是基于以上三者的整合。這樣的寫作,饒有趣味。2013年9月,我在美國新澤西州布隆菲爾德(Bloomfield)進行了為期21天的“影子培訓”,進入了小學、初中、高中校園,這里的寫作教學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堂七年級的語言課。老師評價上一次學生的“寫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并張貼在一張“紙”上)的完成情況。由學生介紹這樣選擇和張貼的理由,最后由小組長收取并上交,教師在記錄本上記錄。(課后了解,這是過程性評價,與學生能否升學直接掛鉤。)快下課時,教師又下發一張“紙”(9至10月的話題),請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話題進行寫作,并準備下節課交流。學生可以在“寫什么”上進行選擇,還可以在“寫多少”上進行調控。開放性、低起點、有趣化的寫作實踐,是同學們樂于動筆的前提和關鍵,寫著寫著,在不知不覺中就越寫越好、越寫越多了。
我們要關注現實生活,學會用自己獨特的筆描繪眼中的世界、心中的天地,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擺脫“假、大、空”的寫作模式。有了無邊廣闊的生活天地和體驗之舟,我們就能進入愉悅的寫作狀態。當然,教師也應當允許和鼓勵同學們描繪自己的“私人生活”,正視和引導學生的“個性風采”。我也創制了一張表格,以下就是這張表格和同學們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