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珺
摘 要:點彩派是印象派油畫創作的一個衍生美術流派,它繼承了印象派光影捕捉的基礎,擁有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點彩技法的運用,是點彩派的標志性特點。利用顏色在一定空間混合所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使顏色飽滿、亮麗、純正,其特有的藝術張力之美讓人著迷。通過了解和探索點彩特有的語言魅力,結合時代背景,試梳理點彩派的誕生、輝煌以及最終的沉寂沒落。
關鍵詞:點彩;點彩派;印象派
一、點彩派的起源、時代背景與歷史影響
(一)點彩派的起源與時代背景
談起點彩,很少有人會對其有詳盡的認知,一般人對其印象是印象派中的點彩派。其實點彩不等于點彩派繪畫,這種把點彩作為點彩派繪畫的認知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的認知會導致藝術思想的開放性受到禁錮,阻礙藝術創造性和開放性的發展。
1886年,法國巴黎舉行了最后一次印象派展覽,印象派代表人物畢莎羅、米勒的兒子和兩位法國著名畫家西涅克和修拉將自己的作品展出。修拉的《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是此次展覽中備受關注的作品,并且受到了極高的評價,這幅畫也成為修拉一生中的經典之作。在那一年,偉大的美術批評家亞歷山大把以修拉為代表的團體在一家雜志上稱為“新印象派”,也就是“點彩派”這個名字,“點彩派”就這樣產生了。
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們,對色彩進行了分解,但是分解極其隨意。例如在風景畫中,為了表現閃耀的光輝,印象派的畫家在紅色筆觸中增加綠色感。對于此種方式修拉和畢莎羅有意識地把色彩、色調進行科學的分析,把印象派創造出來的光的表現方法透過分析得出結論,并且進行深層次剖析,理論化、體系化,在特別冷靜、極其理智的狀態下對色彩色調進行剖析。不同于傳統印象派莫奈等畫家,點彩派代表畫家修拉會頻繁地以自身明確理論形式闡述創作方式。
著名畫家莫奈、畢莎羅的畫作具有靈動之美,后修拉與西涅克進一步跳躍,他們的作品似乎更加平和,再用色點進行經典的創作。后來出現了謝弗勒爾、勃朗,研究相關色彩理論的這一科學影響了當時的點彩主義,在創作中形成了分割和平衡,后來逐漸有了新的色彩規則。也被叫作“分色主義”。修拉和西涅克充滿熱情地研究了一本有關色彩科學的理論書籍,是19世紀前半期米歇爾所著的《善變的色彩(顏色小史)》,在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美學家夏魯爾·安理的理論學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法論基礎。例如,把色彩在調色板上混合,色彩就會失去明亮度,色彩是人視覺感官的一種感受。如將色彩在視網膜上進行混合從而達到色彩分割,點彩派畫家嚴格計算每一類色彩的明暗度,將其法則化和數字化,將繪畫創作變為不只是繪畫,而是一門科學。“點彩”則是使用小號的油畫筆,用色點方式放置,塑造出物體的完整形象,該事物具有美麗的顏色,擁有體積、空間和明暗質感。此外,在《美學概念及應用》中,強調科學繪畫的重要性和影響性,促進了點彩派的產生和發展。
(二)點彩派的沒落及歷史影響
點彩派興盛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卻為西方藝術史留下了足跡,點彩主義技法對后世有著很大的影響,它有效推動了現代藝術的發展。后來的野獸派、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以修拉為主要代表的點彩派思想的重大影響,到如今,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畫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點彩派的理論與表現形式。
1.歐普美術
歐普美術根據人類視覺上的錯覺,繪制出的藝術作品和點彩派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多運用點來表現,其他作品將彩色或者黑白的幾何圖形進行組合,通過大小不一的排列和放置、重疊交錯等手法形成一種動感的賦有變化的視覺效果,巧妙運用點彩的技法和方式進行大膽創作,受到了點彩主義的啟示,點彩藝術也對每一項具有實驗性的繪畫有所感染。
2.立體主義中的靜物繪畫
立體主義是將原有的事物進行打破、解析、重組,將事物的原本形象打破并且將其重新組成一個新的事物,并且完全看不出之前是一個怎樣的事物,將多種不同的幾何圖形組合在畫面中,在此基礎之上,添加了形式各異的抽象元素,經過添加的這些元素讓畫面形成空間層次的效果。在立體主義表現手法中,靜物需要區分色塊形狀時,就使用到點彩的方式,利用點是多樣性的,將點以疏密、大小、單一或者多樣的方式進行組合,這樣就可以區分每個色塊形狀,又可以相互照應聯系,以此產生抽象意味,增強其錯亂感。以上例子都是點彩派繪畫自身特有的境界與趣味,在錯亂的同時,又讓人在視覺和心理上產生一種嚴謹的秩序之感。
總的來說,雖然點彩派的歷史并不是很悠久,點彩派在鼎盛時期也并沒有對西方油畫產生較大影響,但卻因為點彩派獨特的技法吸引了大批的油畫家,特別是在現代繪畫的創作過程中,受其不少影響,“歐普美術”在創作表現中尤為突出了點彩派對其的影響。點彩主義對后世具有極大影響,如今可以看到大多藝術家仍然在嘗試用點彩的特有技法進行創作,堅持不懈地走自己的繪畫道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藝術家都在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方法表現、創作自己的作品,點彩技法同時為走在藝術道路上的藝術家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藝術靈感以及更為明朗的創作空間,豐富了藝術家的創作途徑。
二、點彩派具體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點彩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國著名畫家喬治·修拉,喬治·修拉是點彩派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修拉出生在巴黎的一個宗教家庭,1878年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他在學生時期臨摹了安格爾的《泉》,以及其他古典大師的創作,在1879年的普法戰爭期間,喬治·修拉進入自衛軍,在此期間使用彩鉛畫了很多速寫,直到1881年退伍,繼續回到巴黎開始獨立繪畫,那時開始學習德拉克羅瓦的具有明亮感官的色調,修拉特別神往米勒使用古典形式表現的現代題材。修拉的愛好和興趣比較廣泛,他不僅研究美學和光學,并且從科學家的著作中尋求光和色彩的知識,從而受到啟發研究出分割法,便是不再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這樣不會降低色彩的明亮度,觀賞者從自然混合中產生中間色,使顏色的明亮程度提高。修拉還將色彩線條表現性與感情特質結合起來,概括和凝練出一種科學法則,講究藝術表現的理念化和秩序感。
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女模特》《擦粉的女人》《阿涅爾的浴者》等。他將全部的激情都投入到繪畫研究中,去研究科學著作、繪畫等,并且把感覺變為理性的分析,形成科學的方式。他的作品尺寸都比較大,但每一幅作品的構圖都特別嚴謹。這些作品在油畫界里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
修拉長時間的都在研究創作時的色彩和構圖,在創作《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時,修拉深刻地理解點彩派油畫繪畫方式和繪畫創作時的代表情感,對素描稿與彩圖進行多次修改,對每一個人物的神情動態進行精心設計,畫中看起來似乎毫無交集的人其實是修拉在處理人和物時進行過周密計算,因此畫面中的結構關系才會如此穩定,讓人感到舒心、寧靜、安詳。畫面的色彩艷麗豐富,由上自下做了冷暖的處理,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用對比色作為基調,增強畫面對人的視覺的強烈沖擊力,變化不盡相同卻能通過色調統一體現出來,采取“點”的形式增加畫面和諧感,不突兀、不俗氣。這也是這幅作品能夠成為點彩派代表作的原因之一。
點彩派另外一位代表畫家保羅·西涅克是修拉的追隨者,1884年的“沙龍”上觀看了修拉的作品《阿涅爾的浴者》,之后找到修拉,經過交流后發現是光學和色彩的共同愛好者。后來西涅克對修拉的作品進行深入品位和研究,著成了《從德拉克羅瓦到新印象主義》,強調了點彩主義的風格和特有的分割技巧。西涅克喜歡巴黎以及美麗的鄉間美景,他的代表作中多是河流、帆船、水等以水為風景題材的創作,例如《和諧時光》《用餐室》《圣特羅佩港的出航》等,紅色是他在作品中常用的顏色,讓作品充滿激情和活力。
三、點彩派的意境之美
通常大家都知道,繪畫的意境是表現以及情緒的自然流露。當觀者在欣賞點彩派的點彩作品時,可以感受到點彩富有意味的筆觸、帶有裝飾感的符號,這是點彩賦予人們的意境之美。如修拉作品中的風景和人物,以色點組合出來的感受,可以令觀者將自身代入:在一個夏日,在樹林間游玩、休憩,整體感覺是溫暖、輕松和愜意。點彩派的畫作中這種鏡頭常被當成主題,可以從一個場景中感受到靜,仿佛是喧囂中的一片凈土,連時間都是靜止的,這種意境突破了印象派時期的繪畫景象,締造出一個新的秩序,像是一首具有朦朧詩意的抒情的散文,讓人如沐春風,愜意非凡。點彩通常是以色彩體現語言,通過事物色彩真實地表現出自然現象,利用繪畫直觀再現創作對象的真實場景;通過藝術家的主觀聯想對客觀進行色彩語言的表達,或是使用色彩表現畫家自身的思想和意境。色彩來源于自然,人與自然是和諧相處的,這種共性被賦予人文情懷,因此就有了言情的功能。
點彩的微妙性和自由的色彩,是畫家在創作之時積蓄的感情和觀點,其魅力之大,意境之美,無法言說。畫家要心有靈犀,懂得渲染氛圍,這是一種境界,可以從中領會得到點彩派的意境之美。
參考文獻:
[1]楊身源,張弘昕.西方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
[2]邵大箴.圖示與精神:西方美術的歷史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格蘭特.超現實主義與視覺藝術[M].王升才,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論美[M].邵迎生,張恒,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5]張堅.西方現代美術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