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龍 董俊華 文香艷 宋瑩瑩

[摘? ? ? ? ? ?要]? 佛山物流行業迎來了向制造業物流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佛山智能制造對物流行業發展提出發展智能物流的要求, 佛山發展智能制造物流提出高職智能制造物流人才需求,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學校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涉及的物流側重點各不相同。立足佛山及廣東智能制造物流業的發展需要,確定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專業方向,實現制造業物流智能化方向的人才培養成效。
[關? ? 鍵? ?詞]? 智能制造;制造業物流;物流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30-03
一、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對制造業物流智能化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
(一)佛山智能制造對物流行業發展提出發展智能物流的要求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專業所面向產業是服務于制造業的物流業。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市場規模超過1800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達到歷史最高點。近年來,廣東省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8.5%和27.0%,制造業物流沿著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珠三角地區以制造業智能物流服務為重要內容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所占比重提高到60.4%以上。據廣東省統計局測算,2015年廣東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2.9%以上,全省社會物流總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從構成看,服務于廣東制造業需要的工業品物流總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社會物流總費用比上年增長2.8%,物流業總收入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
隨著“十三五”規劃在珠三角地區的實施,佛山物流行業迎來了向制造業物流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佛山地區制造業物流智能化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生產過程的高效優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根據佛山先進制造業行業企業及相關研究機構預測,佛山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將沿著三個階段發展轉型:第一階段處于物流體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范疇局限于物流體系的最優化;第二個階段是物流服務介入貨主的供應鏈管理,為貨主提供采購、分銷服務,強調的是物流對生產和銷售流通的改造;第三個階段為物流環節進一步向上游介入生產環節,通過其在供應鏈上的信息入口,幫助生產者實現“工業4.0”體系下的“柔性生產”。總之,制造業智能轉型促進制造業物流智能化逐步成為佛山乃至廣東地區物流業升級繁榮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佛山發展智能制造物流對高職智能制造物流人才提出需求
據中國物流學會對我國物流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發展物流產業最早的地區,歷來是華南、中南、西南地區對外聯系的主通道,也是我國南部沿海地帶重要的交通樞紐。該區域聚集7萬多家制造企業,是國家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擁有密集的交通設施,集中了五大機場和五大港口,是我國制造業物流服務需求比較集中的地區,也是制造業物流智能化服務非常發達的地方。因此,對物流人才特別是制造業物流方面人才的需求旺盛。
佛山是廣東乃至全國智能制造的基地。根據佛山市相關部門的分析認為,對熟悉先進制造及物流智能化業務等相關專業技能的人才需求很大,2019年物流人才需求規模為3.32萬人,到2020年物流人才需求規模為7.10萬人,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專業人才稀缺。目前,全市全日制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每年不足1200人,并且沒有制造業物流智能化人才培養方向。所以,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專業人才供求缺口很大。無論智能制造業企業還是為制造業提供智能物流服務的專業物流公司,都有明顯的制造業物流特點,這為高職層次的物流專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佛山制造業物流智能化發展的人才培養現狀
(一)當前廣東省及全國物流管理專業方向分布特點
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起步較晚,大部分學校是2002年以后開辦的,專業建設處于探索、引進、消化、吸收階段。根據國家教育機構公布數據表明,2010年全國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職業院校有787所,占全國高職院校的58.99%;2015年有933所,2016年有973,分別比2010年增長18.55%、23.63%。從2006到2012年,全國209所示范性高職院校或骨干高職院校中把物流管理專業列為重點建設專業的有30所,占比14.35%。
目前,廣東省59所學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涉及的物流側重點各不相同。主要有港口與航運管理、港口物流、工業物流、國際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貨貸與報關、物流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等。這些專業定位只是相對而言且無法做到嚴格按單一標準進行界定,很多存在跨界交叉性。在全省59所高職院校中按物流功能確定培養方向的占15%,按產業服務屬性確定培養方向的占4%,按物流設施設備確定培養方向的占49%,按物流運營主體確定培養方向的占9%,按國際服務功能確定培養方向的占20%,按行業屬性確定培養方向的占2%,按技術領域確定培養方向的占1%。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共同特點:(1)物流管理專業確定的培養方向主要取決于開辦專業所在地域的主導產業發展方向;(2)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模深受產業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3)物流管理專業隨著產業創新轉型而逐步走向多業融合并顯現越來越濃的地方特色。廣東省59所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定位與培養方向統計情況如下圖所示。
(二)建設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專業方向的必要性
從全國看,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數排在前五名的省份依次為江蘇省(62所)、廣東省(59所)、山東省(56所)、河北省(42所)和河南省(41所)。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的物流規劃與設計、物流管理、物流業運作等能力,能在經濟管理部門、貿易公司、物流企業從事政策制定,物流業運作管理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在這里選擇部分國家示范或骨干院校作為樣本,從師資隊伍和生師比、教學成果、實訓條件、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分析,雙素質專任教師平均比例為57%,教學成果平均數為25個,現有實訓設備學生均值為0.53萬元/人,專業與產學合作開發課程比率59%。
從廣東省內看,產業創新轉型發展促進了廣東地區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人才有巨大需求。這里主要選擇省內第一批物流管理專業(或相近專業)品牌建設條件分析,“雙師素質”專任教師平均比例為85%,教學成果平均數為27個,現有實訓設備學生均值為0.87萬元/人,專業與產學合作開發課程比率84%。
通過國內和省內調查發現,許多高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有側重航空物流、公路物流、農產品物流、港口物流等方向的,但沒有一所學校以制造業物流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本專業依托佛山制造業背景優勢,抓住廣東實施中國制造業戰略的機遇,重點發展制造業物流方向,做強物流管理專業特色。我校物流管理專業2012—2013年連續2年承辦全國物流技能大賽廣東賽區選拔賽;2015年承辦廣東省教育廳的“骨干教師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專業融合職教能力提升”師資培訓班。同類指標相比,本專業雙素質專任教師平均比例為92%,教學成果平均數為30個,現有實訓設備學生均值為1.17萬元/人,專業與產學合作開發課程比率95%,超過廣東省內同類專業的平均指標,排在全國高職院校的前列。
三、制造業物流智能化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路徑
學校依托佛山職業教育協同育人校企合作聯盟為平臺,立足佛山及廣東智能制造物流業發展需要,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德國等國外物流行業標準以及德國“雙元制”和新加坡“教學工廠”教育理念;深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推進以創新型、發展型、復合型物流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鮮明的校企合作、雙元育人“三標融合、四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本專業建設成為全國領先、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專業,成為培養佛山及廣東省制造業物流智能化的專業技術人才基地和佛山周邊園區制造業物流智能化發展的企業戰略伙伴。
(一)建立海爾物流產業學院,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
依托佛山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企業聯盟平臺建立海爾物流產業學院,設立海爾物流三水基地佛山職院教師工作站和佛山職院海爾專家工作室;制定《海爾物流產業學院章程》及《海爾物流產業學院運行與管理辦法》等13個專項制度,形成與園區、行業、企業共建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機制。
(二)立足制造業優勢,確立地域產業特色的智能制造業物流人才培養方向
圍繞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對物流業發展的需求,確定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面向制造業所要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方向,學生職業技能水平高。近三年共向社會輸送畢業生近千人,70%以上在制造業物流崗位上,50%以上已成為制造企業物流崗位的骨干力量。
(三)實施“三標融合、四階遞進”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建立“三標融合、四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資格標準、企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在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突出制造業物流人才培養的特點,探索全日制高中生源、中職應往屆生源、中高職銜接生源、現代學徒制生源的招生培養方式。形成基于制造業物流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制定了《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和核心課程在內的10門主干課程的標準體系,建成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多門,網絡課程7門,公開出版教材21部。
(四)集聚職教資源,建成制造業物流職業教育技能實踐教學基地
與海爾集團三水物流基地等企業合作,建成制造業物流職業教育技能實踐教學基地,包括2個實訓中心和10個實訓室,物流實踐教學基地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資產總值700多萬元;建立了10個穩定、緊密型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0多家校外頂崗實習企業;構建了校外教學管理平臺,創建與踐行“三標融合、四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相匹配的實訓體系,可以滿足佛山制造企業物流人員和全省高職物流技能比賽集訓需要。2014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列為省物流管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重點項目。
(五)實施制造業物流的“訂單式”培養與聯合培養
以白色家電、汽車、光電等產品生產為載體,實行人才培養與產業有效對接,成立“家電物流蘇寧定制培養班”“光電物流雪萊特定單培養班”“汽配物流大眾定向培養班”等,突出制造業物流人才培養的特點,把職業資格標準、企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等三種標準有機融合,修訂完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標準。近3年,有300多人成為這3家公司的正式員工。
(六)實施現代學徒制和五年貫通中高職銜接辦學試點
實施物流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辦學試點,開展2015級、2016級現代學徒制招生培養;實行《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專業標準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制定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建設支撐現代學徒制和中高職銜接實施的課程教學資源。
四、實現制造業物流智能化方向的人才培養成效
(一)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區分全日制高中生源、中職應往屆生源、中高職銜接生源、現代學徒制生源類型,分類制訂與實施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就業質量穩步提升。2013—2018年畢業生就業率初次平均達到98%以上,在園區“500強企業”從事人數達到2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物流職業期待吻合度高達到48%,超過全高職44%的平均水平。
(二)專業的社會認可度提高
物流管理專業2013—2017年新生第一志愿平均報考率很高,新生第一志愿投檔錄取率達到99%,位居全省前列;社會用人單位對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總體評價稱職率達99%,優良率達到90%以上,生源質量穩步提升。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為91%,超過全國高職88%的平均水平;對母校的推薦度達到91%,遠遠超過全國高職63%的平均水平。
(三)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
共同制定專業規范及教學質量標準,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教學質量保障網絡,建立二級督導機構,形成課程教學質量實時監控和保障機制,對教學質量進行科學評價,開展由行業、企業、學生家長和學生等參與的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每年發布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報告。
(四)聚集建成優良的人才培養條件
建成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具有行業企業生產一線工作經歷的達50%,專任教師隊伍數量足夠,年齡、學歷結構合理,具有“雙師素質”教師達到15人,占83.3%以上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廣東省“巾幗文明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建成面向制造業物流的廣東省物流管理專業重點實踐教學基地,總面積3725平方米,資產總值730.76萬元,能完成校內物流管理專業97個實訓項目。建設有14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成校級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構建成通用性資源、專業課程資源、優質精品資源三級體系的專業數字教學資源體系。
參考文獻:
[1]廣東省人民政府.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粵府辦〔2015〕5號),2015-02-03.
[2]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佛府〔2016〕33號),2016-05-18.
[3]中商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企業投資指引及機會戰略咨詢報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