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艦
[摘? ? ? ? ? ?要]? 以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現狀為依據,首先分析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闡述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最后從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規定、增加資金扶持力度、創建組織內部控制制度、提升農戶自身素質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的思考,進一步提升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效率,推動農業的前進與發展,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 ? 鍵? ?詞]? 養殖農戶;新型專業合作;經濟風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04.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74-02
最近幾年,我國現有的農業產業持續增加,農產品的銷售范圍逐漸轉變為國際市場,我國農產品對應的市場正在和國際市場加以結合,且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逐漸加大,由此導致我國現有的農戶開始采取市場份額的活動計劃,目標是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組織隨之產生,而農民充當農戶和市場之間的媒介,一方面需要解決農民走進市場的路徑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降低市場競爭帶來的風險,因此每一個養殖農戶都需要深入地了解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會產生的風險,在確保不存在風險的情況下擴展農戶組織走進市場的范圍,推動農業的前進與發展。
一、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針對常德市養殖產業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蛋雞以及生豬的養殖,養殖行業已經演變為常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借助養殖行業帶動農業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在每一個年度內農戶的收入量大約增加上億元,且區域經濟的增加收入量大約為十億元。常德市養殖業在2008年期間金融危機開始涌起,在2009年到2011年底,國家給予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之后常德市的蛋雞養殖在市場中的地位相繼取代了河北以及湖北等地區,成為了我國規模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且產品重點在省外銷售。而在2012年初期,因為深圳以及廣州等地區出現禽流感,產品銷售的進程受到阻礙,之后便轉變為以省內銷售為主,相關資料表明,在2011年底,只有三江合作社入社養殖的會員存在650多家,常德市區域內的養殖戶大于一千家,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銷售量,導致抗風險能力不佳的養殖戶下架,甚至對養殖戶造成經濟的損失,直到破產,因此對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十分必要。
二、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
所謂的新型農戶專業合作,主要是基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農民作為主體的多種專業合作社,也是黨組織創建的一種新型新農村建設經濟模式,使養殖農戶在經濟市場中占有穩定地位。現階段,我國諸多農民個體往往以自產自銷為主,涉及規模比較小,且農副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方式仍存在不足之處。包括缺少較為完善的農產品生產、管理以及銷售和服務等體系,農產品的管理方式不夠科學,生產者以及市場之間無法保障信息傳遞的通暢,針對養殖等風險系數比較大的產業而言缺少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不利于政府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對生產規模的組織能力較差,在無法保證信息對稱的情況下,產品的銷售途徑較為單一,這些都是小規模生產農民經濟的影響因素。出現這些影響因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地位不夠明確
我國存有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直到現在已經走過多年的歷程。然而國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應的法律建設仍存在問題,也就是法律的地位不夠明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涉及的服務種類以及性質和準則都缺少嚴謹的規定。要想開展較為正常的經營活動,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只能選擇在民政機構進行登記,甚至選擇走到農業機構進行注冊等級,而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選擇不登記的方式。除此之外,部分工商企業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合同的具體簽訂,往往會忽視農村專業組織,尋求縣、鄉政府的幫助,重點是這些農民缺少注冊登記的信任,沒有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進而引起國家擴張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的能力加大。
(二)資金較為匱乏
現階段我國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發展期間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缺少充足的資金支持。基于經濟實體的建設,農民仍然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成的一部分,現有的農業收入和較為薄弱的農副產業的收入便和整體收入大致相同,說明農村養殖戶的經濟實力不強。同時國家給予農村專業合作的資金和支持力度都不夠多,這樣我國金融單位便不能大范圍的向農村養殖戶提供貸款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的發展。所以針對我國目前的農村新型專業合作而言,受到經濟資金以及業務開展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在產品發展的過程無法適當地擴展養殖戶規模。
(三)組織內部的管理較為混亂
將養殖戶的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和其他類型的經濟組織進行對比,新型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方針體現在民辦以及民管方面,其領辦的形式體現在社區合作組織、政府機構以及供銷社等,形式多種多樣。主要的原因是新型專業合作主體為農民,農戶不僅是組織者也是經濟的創設者以及使用者。因為組織內部的成員缺少一定的經濟實力,而組織成員僅僅以社員的身份參與組織的運營。此外,經濟組織的最終目標是給予社員提供技術服務,而社員的權利以及責任為對等的關系,需要建立在農戶自律以及自覺的基礎之上。在實際運營期間,農戶缺少資本投資的行為,并且合作經濟的成員自身不受組織管理的約束,導致一些財務管理以及合作規定的計劃如同虛設,影響養殖農戶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的效率。
(四)農戶自身素質有待提升
現階段,我國農村具備的農業化程度不夠高,且農戶針對合作的積極性不強,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的成員往往是農戶,但是因為農戶自身缺少對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認知,影響著養殖戶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效率。此外,一些農戶被他人介紹或者在利益的影響下加入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體系,且在加入組織之后,諸多農戶參與培訓等教育活動的狀態較為被動,缺少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導致農戶自身對養殖廠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參與程度下降。此外,養殖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農戶自身思想不夠先進,在組織整體管理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無法提升專業合作組織在市場中占有的地位,影響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利潤獲取。
三、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的思考
(一)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規定
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到目前為止缺少較為明確的法律,政府機構需要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權益,創建標準的法律條款來穩固專業合作的組織地位,由此完善農戶利益的法律規定,提高養殖戶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組織在市場中占有的地位。
(二)增加資金扶持力度
農村區域的新型專業合作組織要想適當地增加自身經營規模,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強化抗風險的能力,就需要關注資金的扶持力度。國家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確保農村金融單位可以為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提供貸款業務,增加貸款的信用額度。與此同時,相關單位需要制定一些和專業合作組織相關的優惠政策,包括運輸政策以及稅收政策等,這些都是養殖農戶能積極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組織的前提條件。
(三)創建組織內部控制制度
較為嚴謹的農戶合作內控制度能夠確保經濟合作組織正常運行,因此立足于這一點,強化組織內部的控制,不僅可以對經濟組織進行內部科學的控制,還可以深入地樹立農戶參與經濟合作組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戶自身責任以及權利,保證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中財務工作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此外,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需要因地制宜,突顯出養殖戶的特色,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發展需求以及本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農民的優勢,開展專業合作社的產品生產活動,大力開發具備特色性的農產品,進而組建出具備較強生命力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提升農戶自身素質
農戶作為農業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的中心力量,也是合作組織綜合素質提升的關鍵。因此要想更好地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各個政府機構應該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加強農戶對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基于成員的專業技能提升,組織農戶利用敏銳的目光思考農業新型專業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的方式對其加以解決,進而提升養殖戶參與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整體競爭力。
綜上所述,開展養殖農戶參加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風險因素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在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視角下,養殖戶參與合作經濟十分必要,但是受經濟風險因素的影響,現在的養殖戶參與新型專業合作的經濟組織效果不容樂觀,因此國家需要積極調動農戶參與經濟合作的積極性,采取高效的手段,通過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規定、增加資金扶持力度、創建組織內部控制制度、提升農戶自身素質等,不斷擴展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號召更多的養殖戶參與專業合作,幫助養殖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進而加快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徐萬發.在為農服務中實現跨越發展:湖南省常德市合作社發展紀實[J].農村工作通訊,2011(12).
[2]趙建欣.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合作社快速發展的背景[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9).
[3]都基福.依法運作規范管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做長遠[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1(11).
[4]王惠.伊寧市新生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J].中國畜牧業,2011(24).
[5]彭泰中,廖文梅.信息不對稱理論下的農產品市場風險研究:從農民承擔的風險視角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7(5).
[6]劉俊,張揚馨.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制度的3個主要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4).
[7]趙金玲.完善農村合作社組織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J].中國經貿,2011(8).
[8]洪旭琴,華巧娜,王璐玲子,等.淺析新型專業合作社模式下農產品食品安全的優勢及推廣:以金華地區為例[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