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椿
[摘? ? ? ? ? ?要]?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修圖APP的流行對高等職業學校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可為PS課程教學提供參考,力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產教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踐水平。
[關? ? 鍵? ?詞]? PS;高等職業學校;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04-02
PS是一款圖像處理軟件,其包含修圖、P圖、濾鏡、繪圖、排版等功能,是包裝設計、VI設計、版式設計等最為常用的軟件之一。PS課程是視覺傳達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處理圖像的能力。結合色彩、構成等課程的知識,較熟練地利用Photoshop進行平面設計,培養學生經過理論教學與上機操作逐步掌握使用電腦進行藝術創作能力,學生學習后可熟練制作各種效果圖、海報、展板等,為今后進入社會服務打下扎實的基礎。該課程的前導課程是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概論等,后續課程是字體設計、招貼設計、標志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策劃設計等。自媒體時代圖像處理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具備強大修圖、濾鏡功能的APP如雨后春筍,在“高手在民間”的大環境下有效地進行PS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性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一、PS課程在視覺傳達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執行力較弱、學習興趣較低的問題,對零碎的知識點長期記憶能力也較弱。
其次,PS教材多從具體工具講解,內容淺顯零碎,缺少系統性的專題和綜合應用實例,案例中也多見步驟的遺漏且案例大多陳舊。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依據教材內容自行預習和復習。又由于學生學習興趣較低、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其更惰于主動尋找學習素材,僅滿足于課堂中教師演示的操作方法。
最后,一方面PS課程的教學大多以聯網計算機為載體,受硬件水平的限制,教師操作時學生只能進行觀看,無法邊看邊練。且以講授法、演示法為主,教學手法單一,加之課堂時間有限,難以重復講解,限制了學生的復習次數。另一方面,由于PS課程是軟件課,教學內容大多為具體步驟,教學活動易局限于機械操作而忽視原理的講授與思維的訓練,且大多實踐案例無法與公司實戰相對接。
二、PS課程在視覺傳達專業教學中的改革方法
(一)教學內容改革
手機應用的發展、人工智能的開發給PS課程的學習帶來了新挑戰。學生學習主動性、長期記憶能力較弱的問題,也使教學內容的調整及系統化地整合顯得十分重要。教學內容需要符合時代性、實踐性、趣味性以及系統性四個特點。
1.時代性決定軟件需要隨時更新,教學內容的選擇需與時代發展相同步,推陳出新
一方面,PS作為圖像處理軟件,從1990年至2015年間歷經約22次升級,軟件自身在不斷地更新,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操作越來越便捷。學校應具備不低于市場兩個版本的Photoshop確保學生能接觸到較新版。另一方面,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手機的功能也在不斷進化,使得拍視頻、拍照片得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剪輯、編輯和特效處理。功能強大、操作簡單的APP越來越受非專業人士青睞,即使是60后也可輕松操作。而Photoshop的部分功能已失去競爭力,例如液化工具、濾鏡庫、圖章修復工具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要做到轉變重點、推陳出新。新的社交媒體“Vlog”已風靡世界。“Vlog”即video blog意為視頻博客、視頻日記。同時,動態圖片與視頻將成為新媒體的寵兒。在各網絡平臺、客戶端中動態圖片和視頻更易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對此,深入開發Photoshop的時間軸功能顯得尤為重要,例如以動態banner、表情包為主題增添實踐內容。
2.實踐性要求教學內容應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教學內容需以教材為基礎,且不局限于教材之內。多方面地搜集素材,特別是難以直接從書本中獲取的操作經驗,才是教學的關鍵。在軟件的學習中,操作為主理解為輔。書中的知識大多簡單易懂。對此,一方面需培養教師的實戰經驗,熟悉市場業務,掌握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需力求校企合作,讓學生以能獨立完成企業項目為目標參與實踐。
3.趣味性要求教學內容具備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PS課程一般被安排在大一,此時學生擁有較好的學習態度,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該課的學習興趣更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也有所影響。在內容安排上需避免照本宣科,增添新穎的案例、豐富的活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依據時事熱點、新鮮玩法設立活動,將案例融合于活動中,使學生感興趣并自發完成項目。
4.系統性要求
一方面,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對PS教材及大綱中與當下P圖APP重合的功能可少做,而要重點擴充與深入此類APP不具備的功能。另一方面,軟件教學中具體工具的運用與操作技巧大多都是零碎知識點,需要通過邏輯清晰的綜合案例進行有效整合。例如,可將工具箱分為基礎工具、P圖工具、修圖工具、繪圖工具四大板塊。各板塊中再細分具體的工具與菜單。列清教學內容的層次,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學習結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記憶。
(二)教學方式改革
1.翻轉課堂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PS課程是一門軟件課程,以教師上機示范、學生上機操作為基本教學方式。受硬件影響,教學活動中難免存在機器卡頓、系統延遲的情況。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打破上課時間,擴展教學空間。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既有利于增加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情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更有利于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一方面,通過錄制高清教學視頻投放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可彌補教學硬件的缺陷,方便學生看清每一個操作步驟,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回放復雜步驟,暫停關鍵操作并看清參數設置,使機動學習成為可能,更為學生多次復習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通過投放大量素材、超綱案例便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自我強化與自我提升。除此之外,網絡教學平臺也具備考核功能,亦可有效督促學生完成自學任務。
2.任務驅動法訓練學生協作力和執行力
在基礎工具講授完畢后,將進入綜合實戰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容易刻板地模仿教師的操作步驟,難以舉一反三。經過上一階段翻轉課堂訓練,學生已初備基本的信心與自主學習能力。這為運用任務驅動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執行力打下基礎。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不但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了解,也可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協調能力。在此過程中分組、階段性進度檢查和成果匯報十分重要。三人為一組有利于避免兩兩抱團的情況發生,亦可避免人數過多參與度不夠的問題。及時的進度檢查不但可對小組活動進行督促,防止小組中存在渾水摸魚的情況,又可發現典型問題,不斷進行知識的補充與強化。成果匯報,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懂得話語權的把握,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通過任務布置、小組學習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合多種考核方法有效評分
PS課程中,基礎操作與創意思維的訓練同樣重要,在基礎知識學習完成后進行期中測試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考核,基礎知識是及格線,要力求所有學生合格。期末成績和平時分則關注個人創新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學習態度。教學活動不但需要授人以魚而且需做到授人以漁。基礎知識大多簡單易懂,是每一位學生皆須掌握的知識,也是后續專項實踐的操作基礎。在試題范圍的選擇上,應涵蓋所有常用工具與課堂重點講解的案例。這些案例一部分為日常訓練中的實例,另一部分為同一原理下呈現出不同視覺效果的新案例,同時還需要包涵一些超綱部分,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期中測試評分可采用合格與不合格,不合格需進行補考。但該分數可不列入期末成績,因為期中測試的目的不在于評分而在于查漏補缺。期中測試完成后,進入專題案例探究學習,在此針對每一個專題進行評分,可融合教師評價、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各專題取平均分列入平時分,在各專題中可設置主題選擇,以分組形式對專題作業進行投票PK,依據票數公示排名,排名順序決定下一專題創作主題選擇的先后順序。憑此方式激勵學生,提高小組競爭力。在臨近期末時可設置以12課時為單位的兼顧基本操作與創意思維的主題測試,允許學生搜集素材、利用素材,以個人為單位進行期末考核。
綜上所述,PS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與科技的發展密切聯系的課程,對于這門課程改革的探究必然是長期的過程。在該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致力于自我更新,關注新媒介、新軟件、新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創意能力、合作能力、探究意識的培養;授人以漁,重方法更重過程;產教結合,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具備實戰能力,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毛竹.“互聯網+”模式下高職PS課程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7(7).
[2]丁英萍,鄧玉華,熊雄.探析PS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硅谷,2011(2).
[3]方超.探析PS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