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立
[摘? ? ? ? ? ?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網絡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而現在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高校也將網絡運用到現代教育之中,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結合網絡,這是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教學革新。在高校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促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是現代教育改革要求下必須作出的改變。首先明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的相關含義,并分析其重要性,其次論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和作用發揮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最后分析如何解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時的問題,并研究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關? ? 鍵? ?詞]?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作用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30-02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動順應教育改革,按照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來進行革新。而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為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傳統古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建設的進程發展,所以利用網絡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時代發展以及學生教育的需要。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的意義與作用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主要是借助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方式,從數據庫中來尋找學習資料,來創設網上教育的學習環境。將網絡平臺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是一種新的嘗試,能彌補傳統教育方式的不足,能更好地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能夠適應黨和國家的建設發展需要。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的是以大學生為教育主體,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依照高校對思想政治的教學計劃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來進行構建的。這不僅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網絡的作用,還達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同時,因為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將網絡上零碎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在一起,利用網絡的便利性以及對大學生的高吸引力,充分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更因為網絡能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產生的問題
(一)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態度消極
即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構建網絡平臺,依然有部分高校不以為然,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也沒有認識到網絡平臺對當代大學生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只是將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作為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依舊保持原樣,不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革新。這其中也有部分高校原本對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的原因,學校只注重專業課程專業項目,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間短少,也沒有呼吁高校大學生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思想政治教育就會缺失。
(二)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內容良莠不齊
互聯網一方面帶給人們生活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其中的信息魚龍混雜,也造成高校在構建網絡教育平臺及選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時會有不合適的學習資料,學生的思想水平也沒有完善,可能無法選擇優秀的教育資料。
同時,因為在思想政治網絡平臺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跨越地域與時間的,這可能會導致老師權威的缺失和學生敬畏之心的缺失。網絡是具有開放性和隱蔽性的,這對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例如,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上,沒有要求學生實名,就有的學生匿名在教育平臺上公開發表一些不符合自己學生身份、不尊重他人與社會的言論,甚至有部分學生對網絡道德法律沒有任何概念。這對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三)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參與率低
大多數高校的學生認可利用網絡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主動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學習活動中的人卻不多。許多學生都是抱著完成學校布置任務的目的才登錄平臺,幾乎不參與平臺建設。這部分學生就算接受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學習,也不會對自身的學習或者素質有提高作用。他們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像過眼云煙,因為他們抱著消極的態度,以一種被逼無奈的情緒去網絡思想政治平臺上接受教育,知識與價值只是從耳邊眼前飄過、劃過,這樣一來,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目的就完全失去了它本該具有的意義。
除此之外,高校普通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很快得到老師的反饋,但是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由于時間性與地域性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極大的可能不會得到及時反饋,就連老師的要求與建議,也可能會被學生忽略。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興趣越來越低,參與率也會越來越低。
三、解決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時問題的措施
(一)高校樹立積極態度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高校要加快轉變自己的態度,不再消極面對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要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重要作用,積極進行實踐,真正做出適應時代發展和改革深入的轉變。這需要高校首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努力發展專業課程、積極建設優秀學校、做好專業項目的同時,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分配教學資源,讓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空間擺脫狹小更加開闊,給學生留出合理的、充足的學習思想政治的時間,讓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高校要認識到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網絡技術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且合理地結合在一起,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可以突破空間、地域限制,實現實時交互、資源共享,以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高度節約教育資源,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二)嚴格篩選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的內容
首先高校的思政教師要根據思想政治的教學計劃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編制合理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在編制過程中,還應該和學生進行溝通,選取學生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切入點,再結合網絡信息,選取的網絡信息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從而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當然,這個學習過程不能過分枯燥,在按照教材大綱以及講課思路編寫的基礎上,還要聯系實際,在其中加入一些實際案例,選取的案例也要盡量貼合學生生活實際,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課堂體驗。在編制以及講授的過程中,要利用多種方式,例如:圖片、音頻,視頻等,并且要合理搭配這幾種形式,多維度地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如此一來,就會讓學生對知識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長此以往,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就逐漸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容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注重引起學生的興趣,關注內容趣味性的同時,還需要注意選擇呈現內容的權威性和科學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一個學習的平臺,所以構建時,保證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內容是對學生負責。
在課程結束之后,思想政治的任課教師也需要定期檢查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課程內容,時時更新,同時關注學生們發表的話題談論,對學生們的話題進行監管,并制定處罰措施,防止違反網絡道德法律的問題出現。
(三)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的參與性
在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時,要時刻注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為高校大學生服務的,這需要高校集中優勢資源,努力策劃學生參與性強的學習活動。選取合適的、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例如,可以進行“你認為宗教信仰給西方社會帶來什么影響?”“為什么中國構建的是政治信仰而非宗教信仰?”等問題的討論。因為一方面學生對宗教信仰很感興趣,但是自己本身可能不太了解,借著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學習思想政治的機會,可以與老師和同學一起進行討論。可以利用最近發生的重要的事件、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對重要問題的關注度,利用學生對重點熱點的敏感性,提升網絡教育平臺的影響力和時效性。在進行話題的選擇時,要認識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討論的話題。除此之外,可以進行網絡投票,投票統計學生感興趣的地方,也可以投票查看學生的思想價值問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
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時,要堅持“教育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原則,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服務有效結合,任課教師可以在話題討論中進行維護,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學習結束之后,也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需要全面并且及時準確地評價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的效果。
還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跟隨時代發展作出的改變,所以課程的選擇、討論話題的選擇等也要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要求,立足于現代科技的進步,隨時進行更換,不能一成不變。
四、結語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時代,是信息時代,在新時代中學習必須僅跟信息技術發展的腳步。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所以,綜合看來,新時代發展要求下,將信息技術和高校結合在一起,促進高校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
參考文獻:
[1]周政龍,龍郁華,樊澤慧.關于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對策研究述評[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1):60-64.
[2]張阿蘭.“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J].高教論壇,2016(10):68.
[3]王晨顏.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10):10-13.
[4]徐俊.互聯網環境下學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動機制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