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佳
[摘? ? ? ? ? ?要]? 201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根據藏區“9+3”教育模式和政策措施,正式啟動了大小涼山彝區“9+3”免費教育計劃,2016年,這一教育計劃進一步擴展到全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隨著“9+3”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生日漸增多、生源地復雜、民族多樣化、家庭經濟困難、語言交流障礙、獨特的宗教信仰、環境、心理等諸多變化給高職院校“9+3”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的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9+3”院校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 ? 鍵? ?詞]? 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218-02
一、“9+3”少數民族學生高校適應現狀
(一)思想道德狀況
“9+3”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之前經過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黨,思想上要求積極進步,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鮮明地站在黨和國家利益方面,能夠正視自身的民族感情及民族習慣,理性看待本民族意識。“9+3”少數民族大學生加入黨組織后遵紀守法、思想穩定、團結同學、尊敬師長,能夠起到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但有時主觀能動性、自控能力、自我管理、創新競爭等方面能力比較薄弱。
(二)學習狀況
由于受歷史、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9+3”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設施相對比較落后,個別地區還受語言限制,“9+3”少數民族學生在民族地區所受教育的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導致“9+3”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基礎知識儲備薄弱,課業負擔重,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不理想,引發此類學生的自卑心理,缺乏學習興趣,參與積極性不高,最終產生厭學心理。由于這種心理狀態相互影響,給融入高職院校學習生活產生了極大的障礙。致使“9+3”少數民族學生抱團相互消極影響,此類學生整體學習狀態不佳。
(三)人際社交狀況
受宗教信仰和生長環境不同的影響,各少數民族地區都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民族風俗。少數民族學生即使到了一個新地方學習,也會保留或是按照自己的民族習慣生活,這也使他們形成了強烈的民族意識。由于從小受相同或類似文化習俗的影響,“9+3”少數民族學生普遍更喜歡同自己本民族的同學一起生活和學習。他們之間交流更喜歡使用本民族語言,因為交往更加自在順暢。與此同時,漢族學生也因為成長環境的一致性大多偏好與漢族學生來往。這就導致“9+3”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之間的接觸較少,融入校園集體生活困難,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小團體,與漢族學生產生隔閡,人際交往范圍縮小,人際交往能力降低。
(四)心理狀況
“9+3”少數民族學生在之前的受教育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國家政策性幫扶。高職院校屬于“9+3”學生的后續教育,相比之前,政策性幫扶較少。進入高職院校以后,與漢族學生共同接受管理,統一遵守學院規章制度,不再“特殊化”,導致很多學生心理落差較大。由于經濟能力、遠離熟悉的家庭環境,加之生活習慣等,直接導致的后果是部分“9+3”少數民族學生除了承受學業方面的壓力之外,還需要面對各種人際交往的難題,這些都極易導致“9+3”少數民族學生產生心理障礙。
二、“9+3”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原則
近年來,由于我校生源結構的調整,“9+3”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為日常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我校“9+3”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其自身的特點,必須高度重視,要以學生為本,切實做好服務學生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鞏固民族團結。
(一)以學生為本,切實做好服務學生工作
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因此,應該充分關心、關注學生,了解學生訴求。面向所有學生統一管理,平等對待,盡可能保證各民族學生的利益。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制定特色有效的管理對策,從而達到管理與服務學生的目標。對“9+3”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建立特殊檔案,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成長路徑、身體心理狀況以及情感訴求等多方面,可以真正做到多角度、多維度、更深入管理和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人文關懷、教師服務的溫暖、同學友誼的美好,學校整體氛圍也會更加融洽溫馨。
(二)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少數民族學生
當前,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生源結構的變化讓“9+3”少數民族學生成為校園的“特殊群體”。根據學校統一的管理章程,在提供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時,各位教師和負責人應始終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原則,對學校全體學生包括“9+3”少數民族學生按照相應規章制度,對學習和生活加以引導和約束,不搞特殊化或差別化對待,使每位學生得到平等對待,針對學生的善惡行為施行相應的獎懲措施,以促進校園和諧,樹立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
(三)尊重風俗文化,求同存異
“9+3”少數民族學生大多從小生活在自己的故鄉,因此受本民族風俗文化的影響較為深厚。思想觀念、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都與漢族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針對“9+3”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工作,應該更加靈活化。如教學工作方面,針對“9+3”少數學生學習基礎差、效率不高的特點,調整教學計劃和進度,增加課時,盡可能地讓他們與漢族學生在學習方面縮短差距。此外,各民族重要節日,應適當考慮“9+3”少數民族學生民族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可以開展活動集中過節。但是,尊重風俗文化并不代表沒有原則地允許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宗教活動。
三、“9+3”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對策
(一)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民族意識
大部分“9+3”少數民族學生思想仍然比較固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培養“9+3”少數民族學生健康積極的民族意識很有必要。作為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者必須了解民族學生的現狀及特點,熟悉他們的風俗習慣,尊重其宗教信仰,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決反對民族歧視,教育各民族學生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開展有利于民族團結的各項活動,使各民族學生樹立民族大融合的思想理念,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
(二)實施學習幫扶,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針對“9+3”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學習較為吃力的特點,采取以下措施:(1)可以組織一批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9+3”少數民族學生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通過“一對一”的學習幫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9+3”少數民族學生更加順利地度過校園適應期,減輕學習焦慮感,增強“9+3”少數民族學生對校園的認同感。(2)建立溝通平臺,黨員教師定期走進“9+3”少數民族學生寢室,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需求,融入學生平時生活。(3)學校教學方面可設置一些適用于“9+3”少數民族學生的選修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也可通過設置一些基礎課程,如英語、計算機、數理化等,彌補他們之前所學知識的不足,縮短他們與漢族學生的學習差距。
(三)落實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方面采取適當傾斜措施
“9+3”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大部分“9+3”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于務農,家庭人口多負擔較重,經濟壓力大。為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需要加大幫扶力度。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如在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就業困難補助等方面,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名額,特別是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照顧“9+3”少數民族學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走訪困難學生家庭,慰問貧困學生。與此同時,還可以給他們多提供一些勤工助學的崗位,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從而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教育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少數民族優秀人才
為方便服務管理“9+3”少數民族學生,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深度融合,積極選拔引進優秀少數民族輔導員參與“9+3”少數民族學生日常管理。通過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掌握“9+3”少數民族學生最新思想動態,及時解讀國家最新民族政策,積極發揮教師“領航人”的重要作用,全面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五)選拔“9+3”少數民族學生干部,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
一支好的少數民族學生干部隊伍是有效開展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的保證。針對“9+3”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有依賴性的特點,全院學生干部的組成結構應該有一定比例的“9+3”少數民族學生。最好能夠從新生入學開始就進行選拔,制定“9+3”少數民族學生干部選拔培養方案,選拔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生干部,定期組織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涉及理論培訓。如我國民族政策理論、民族團結觀念等方面。其次是業務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訓。充分發揮他們在“9+3”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自身素質,高效推進“9+3”少數民族學生事務管理工作。
四、結語
“9+3”少數民族學生的差異性增加了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難度,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摸索探討。新形勢下要根據教育形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探索“9+3”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最終形成一套價值理論體系。因此,必須正視此類學生的特殊性,尊重風俗文化,求同存異,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切實做好服務學生工作,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少數民族學生。努力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快速發展,為民族大融合的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馬世磊,藍茂鋒.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中的難點問題及對策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
[2]王愛俠.加強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11).
[3]譚時康,李俊佐.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6(36).
[4]谷白鴦.新形勢下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5).
[5]金偉峰.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8).
[6]俞麗清.新形勢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