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梅 季倩倩
[摘? ? ? ? ? ?要]?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大數據時代隨之而至,世界在聚變,那么教師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也應對自身有新的定位,以適應教學改革及大數據時代下學生的需要。從大數據的特征開始,探究大數據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和應用以及如何正確定位大數據中的教師角色。
[關? ? 鍵? ?詞]? 大數據時代;影響;合理運用;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14-02
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是大數據領域公認的權威,也是最早洞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與此同時便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抑或新的時代:大數據時代。什么是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平臺,對其海量的數據進行存儲、解析與處理,從而提取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數據服務于生產和生活的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定位與角色呢?我們可以從了解大數據時代的特征開始。
一、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一)數據為王
任何信息都可以借助數字、字符、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手段記錄下來。有些人會說我們有很多珍貴的資料信息,是否我們就有了適應新時代的原始資本?在信息發展的今天,你要是認為你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體擁有的數以兆計的音視頻,甚至數以T計的資料能稱之為大數據的話,那只能說你對大數據的定位太膚淺了。很多大型企事業很多年前就開始籌建收集自己的大數據中心,以便以后完成對自己未來的藍圖勾畫。如某個生產廠家在生產以致售賣產品的同時,已經對大數據的采集精確到了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對一個產品從原料來源到原料加工;哪個工人哪個工位的組裝到什么時間出廠,到了哪個地區的經銷商手中;再到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型號、售價、聯系方式、住宅位置等所有細致入微的信息都會存儲在大數據中心。它對你竟是了如指掌,信息掌握精細入微。那么在這個時代,誰有這樣的資源,誰就是時代的王者。
(二)1+1>2
整體的內容大于簡單的羅列。擁有超級數據的整體信息不是一個個數據的簡單疊加,每個部分與部分之間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聯系之間都可能導致某一部門信息價值的大幅度提升,這樣千千萬萬個不同的聯系與反應會給我們大數據帶來無法想象的裂變。“1+1”不再是簡單的運算題,而是一個質的飛躍,是一種關聯關系。
(三)預知未來
大數據中心可以通過對數據的綜合分析來判定事物發展的規律,比較準確地分析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并能夠隨時進行走勢的監控。這種功能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擁有了一種預知未來的能力。對一種飛速傳播的信息而言,信息滯后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提前準確的預測就會導致信息壟斷的不公平,誰壟斷,誰存活。
二、大數據時代對教育的影響
毋庸置疑,以大數據時代為標志,我國經濟已然邁進了以知識為中心的時代,迎接大數據需要形成“大數據思維”,大數據不僅是應用性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思維方法。從這個角度看,重視大數據,也是一次思維方式的變革。教育者應從對大數據的認識中掌握工作方向與目標,探索工作規律,大數據必將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方式。
大數據時代會促進教育個性的發展,學生進行個性化高效學習。學生通過“大數據”的幫助,可以更好地剖析自己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現狀,并通過自主學習與個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這也為把學習主體性還給學生的素質教育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數據時代會讓教師更了解學生。大數據讓教師能夠更方便獲得每一個學生在學校中的真實信息,而不是通過長時間的側面打聽獲取不準確的信息。如在考試中的錯誤對比分析情況,能夠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做鋪墊。與此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根據學生整體學習情況選擇最合理、最易接受的教學模式。
大數據更改我們看問題的主觀性。平時在教學及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很多主觀臆斷,依靠自己的理解判斷去解決問題。但是通過大數據我們能夠察覺到深層次的教與學,了解學生更真實的一面,進而有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三、教育教學中大數據理念的合理運用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大數據,對教學領域內的信息進行分析,我們可以逐步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想動態,并且可以通過對學生、對教師的分析,構建一個完善的師生互動平臺,從而更好地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著眼于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有效率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規劃,實現學業進步及職業理想。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實現大數據在教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1.學生學習興趣的發掘。
2.教師教學形式的改進。
3.學習偏好的分析。
4.個性學習方案的定制。
5.師生雙向反饋的建立。
使用大數據分析、發現問題,并發現問題的相關性,為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分析和管理的精準性。目前我們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借助這樣一種數據手段的合理運用,能夠滿足師生對教與學的深層次挖掘。
四、教師在大數據時代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活動相應地發生了很多改變,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告別傳統的授業者角色,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特征進行逐步的角色轉變。教師要從海量的信息中不斷調整,以學生為主體,以新時代技術為平臺,成為信息時代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評價者。
首先,教師應轉變過去無所不知的心態,努力成為新事物的踐行者。大數據時代及信息時代的發展使新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學生作為這個時代的主人,他們能欣然地接受這個時代的產物,這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而很多教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仍然停留在自己那個時代,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導致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不感興趣,教師費力講授還走不進學生的內心。加強學習,努力做新事物的踐行者,走在前沿做標桿,懂的比學生更多,懂的比學生更新、更潮,判斷得比學生更準才是教師目前急需轉變的。
其次,教師應轉變過去授業者的姿態,努力成為新學生的朋友與導師。引導下的解放,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從教師講授新知的過程中解放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給學生,用學生接受的方式去愛學生。很多學生愛打英雄聯盟等的網絡游戲,他為了能使自己的游戲水平更進一步,會想很多辦法,如搜索網上優秀選手的視頻進行觀看學習,抑或和同學探討絕招的使用,主動性回歸到學生手中后,他往往能夠做得更好,超過我們教師的想象。我們之所以不愿意放手,是因為我們怕將學生的天性解放出來后,學生走向一個反向的極端。但這就需要我們轉變思想,在解放學生的同時進行引導,而不是讓他按著我們的想法前行。學校和教師不會被取代,但是其職能將會發生改變。學校將轉變成學生進行社會化交往的場所,而教師則是重要的組織者。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更像是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
最后,教師應轉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努力成為個性化教學的先驅。個性化教學意識的培養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想象力永遠比知識本身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自己都沒有創新思維及創新教學的實施與努力,沒有以身作則,身高為范,卻每天要求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顯然不能讓學生信服。教師進行適應性學習和學習性分析,依照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定制教學進度和內容,是大數據帶給我們新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146-169.
[2]王璐,段作章.解讀個性化教學教師之維的幾個點[J].教學與管理,2014(4).
[3]石冬凌.MOOC對教學帶來的思考與啟示[J].計算機教育,2014(9):13-16.
[4]祝智庭,沈德海.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技術研究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5-13.
[5]唐亮.大數據給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A].2014年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
[6]張燕南,胡繼岳.對于大數據運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5-7.
[7]周若松,王志娟.淺談大數據對教育的影響[J].高教學刊,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