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
[關 鍵 詞] 五優化六習得;人才培養;探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34-02
中職旅游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主要的專業技能課導游實物、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禮貌禮節都有技能大賽,崗位技能要求高。我校旅游專業多年來采用“2+1”式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學生兩年在學校學習,第三年去企業實習。在校兩年,所有課程的教學均由學校教師完成,沒有企業人員參與。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大部分在學校旅游實訓教室,客房實訓室、餐廳實訓室、導游實訓室進行,這種仿真實踐環境和實際工作環境頗有差距,加上受資金限制,學生多、實踐場地小、學生等待的時間長、有效學習時間短。結果是學生到崗后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需要重新培訓,參加技能大賽,學生的成績也不理想。
鑒于這種情況,我校旅游專業課題組,積極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大膽提出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模式改革的嘗試,具體設想是:學生一入校,就推行深度校企合作,利用企業真實環境、真學真做開展教學活動;根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課程模塊;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職業興趣。這種模式借助學校與企業教育資源與環境,充分發揮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將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學習和工作的無縫鏈接,以培養出適合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梳理出“五優化六習得”真實應用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效果顯著。
一、五優化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隨即帶來一系列師資、課程、課時、資源、評價方式的變革與優化,稱為“五優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師資力量與師資水平的變革與優化
傳統的“2+1”式教學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教學基本由在校教師承擔,沒有見習、實習的有效穿插,理實一體停留在仿真階段,真實應用不夠,老師實踐機會少,授課水平受自身能力的制約,重理論輕技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變革以后,師資力量有了交叉,職業經理人、行業專家可以隨時來校講課,既充實了師資力量,又使技能課教師和理論課教師持平,符合師資比例。來自職業一線的職業經理人和業務骨干,帶來了工作中的真實案例和嫻熟的技能,開拓了學生視野,使學校教師的權威受到沖擊,教師不得不積極行動起來,申請帶隊實習,積極和企業接軌,提升職業素養與技能水平,成為一專多能的“雙師型”教師。
(二)課程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以往的課程設置理論的教學占70%,操作性教學僅占30%。真實應用下的教學模式改革后,學校的班級分化為高考班和就業班。高考班,理實課程比例仍然是七三開;就業班,理實課程比例調整為五五開,理論教學以“實用夠用”為原則,突出能力本位,增加專業能力模塊課時,重視崗位能力培養。
(三)教材的調整與優化
為了使技能訓練更系統,更有包容性、針對性和條理性。旅游專業課教師,集思廣益,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職旅游專業核心課程技能訓練教程》,糅合了旅游心理學、禮貌禮節、餐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導游實務幾門核心技能課程的內容,以模塊引領、項目驅動、融會貫通、相輔相成。重點強調學科的銜接和融合,防止割裂與各自為政,使學生對任務的理解與掌握更加全面、具體、深入、客觀,技能操作更加簡潔、熟練。同一崗位的學習內容整合形成“活模塊”,學習與實踐整合形成“強實踐”,“活模塊”與“強實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崗位化”學習模塊。整本書分四個模塊,依次為前廳、餐廳、客房、導游。以餐廳模塊為例,講解內容依次為:客人就餐心理、餐廳服務禮貌禮節、餐廳服務技巧。這種體例使學生對任務的理解與掌握更加容易,各科教師齊心協力,共同突破旅游專業的技能教學瓶頸。
(四)授課資源的調整與優化
在中職酒店管理專業中應用深度校企合作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模式,有助于彌補學校設備緊缺的問題,通過旅游企業真實的技術、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利用旅游資源推動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學習環境擴展到工作場所;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職業興趣。因為有了真實的服務對象,真實的設備、真實的資源、真實的業務流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地學習機會,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學、實踐中用,效果顯著。
(五)評價方式的調整與優化
真實應用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提倡多元化考核評價體制,注重實踐考核,采用閉卷、開卷、現場實際操作、團隊協作完成一項工作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考核內容根據職業資格證書與企業崗位的要求設題,凸顯職業能力、職業水平的測試。實踐考核任務由行業專家與教師共同完成,從而使考核更為客觀、公正、有效。
二、六習得
“六習得”指的是:學生自入校開始按“企業見習—學校理論學習—學校技能練習—企業輪崗實習—學校理論學習—企業頂崗實習”的步驟進行學習與實習,掌握理論知識,獲取崗位技能的過程。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一)企業見習
學生來校之初,安排學生去酒店、旅行社見習5~8天,具體了解旅游專業工作環境和不同崗位職責要求與流程,熟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初步形成職業意識。
(二)理論學習
通過見習有了具體的崗位認識,在接下來一年的系統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中便會順理成章、過渡自然。這期間,為了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強化真實應用,學校聘請企業專家來校上課,根據企業真實案例、真實業務流程設計課程、組織教學,實現課本知識和企業工作現狀的對接。學校教師也要采用真實任務驅動教學法,上課之初,對學生提出具體可行的崗位任務要求,如電話預訂服務、酒水服務、叫醒服務等,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小組討論、工作步驟模擬表演,進行崗位能力訓練與培養,體現教師以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技能訓練
熟練的專項技能是干好工作的前提,與理論學習同步的專項技能訓練,刻不容緩,選拔技能優秀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強化行業技能,是國家職業教育的大政方針,也是我校的辦學導向。技能訓練可以在學校技能實訓室(餐飲實訓室、客房實訓室、導游實訓室)完成,也可以在職場環境中,通過每日工作服務強化,如去酒店的客房部幫助做床,去旅游景點帶團練習導游講解,這種和大賽對接的專項技能,充分利用旅游企業的設備設施和環境,彌補學校設備的局促性,幫助酒店度過用工荒時期,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在師資的調配上,可以聘請行業專家、企業業務骨干專門輔導學生技能,彌補教師技能短缺的情況。
(四)輪崗實習
5~10月是旅游業繁忙的季節,此時去旅游企業實習,為企業補充勞動力,是旅游企業期待的。企業也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提供輪崗(餐廳、客房、會議不同崗位輪換)實習的機會,以體驗不同崗位的工作需求,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同時,教師也去企業輪崗實習,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奠定基礎。
(五)理論學習
學生在企業輪崗實習后,對各崗位的職業技能已經熟知,但由于企業管理規范程度不一,學生的操作質量良莠不齊。有必要回到學校繼續半年書本知識的學習,加以規范。這一時期也是學生選擇就業方向或高考方向的思考期。愿意繼續學習深造,就選擇高考方向,第三年在校學習理論,準備高考;選擇就業方向,就提高崗位素養,準備第三年的頂崗實習。
(六)單位頂崗實習
選擇就業方向的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實習期一年,拿實習工資,有教師帶隊,成為崗位熟練員工。這期間,可以考取導游、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證書,為持證上崗做準備。實習結束后,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本人自愿和企業有意的情況下和企業簽訂長期勞動合同,成為企業正式職工。
“五優化六習得”真實應用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后,專業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尤其是在專業技能方面,在校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頻頻獲獎。學校對學生畢業后在合作企業的跟蹤報告和問卷調查表明,企業滿意度均在95%以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是:有職業道德、懂禮貌禮儀,能很快融入企業環境,技術過硬,能以良好的職業能力使顧客普遍滿意,總體素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