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金桂英
[摘? ? ? ? ? ?要]? 農村經濟建設這項工作,一直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點工作。站在農村經濟建設前沿陣地的農村成人教育中心,怎么樣才能夠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促進農村的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呢?習總書記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成人教育帶來了新機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迫切需要農村成人教育的大力發展。
[關? ? 鍵? ?詞]? 農民教育培訓;師資隊伍;教育功能;“特色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 G7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90-02
農村成人教育在農村經濟建設工作中,是搞好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村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實現“強國夢”的重要舉措。那么農村成人教育中心如何在農村經濟建設、社會文明進步的前沿陣地上,發揮作用呢?以筆者粗淺之見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搞好農民教育培訓,只有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才能為培訓提供可靠的保證
農村成人教育中心要在農村經濟建設的前沿陣地上,發揮作用,不斷提高農民教育培訓的質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一支能“能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幫助農民賺”的思想好、業務精、素質高的師資隊伍。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鎮成人教育中心在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一方面把“能人”配到鎮成人教育師資隊伍中;另一方面注重對成人教育教師自身的學習與培訓,讓教師多讀書,多研究,走出去,請進來,多參加培訓,不斷提高成人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能力。成人教育教師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接受新信息、新技術,才能以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除此之外,我鎮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一方面依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也注重建設農民教育培訓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農民教育培訓志愿者,是一股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要力量。我鎮十分重視這方面的工作,近幾年來,全鎮成人教育志愿者隊伍從幾十人發展到三百人。志愿者隊伍中,有專家、教授,有領導干部,更多的是農村里的“能工巧匠”,這些人都掌握一至兩項技術,在農民技術培訓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農民教育培訓,一方面要依靠教師,另一方面應注重建設農民教育培訓的志愿者隊伍。農民教育培訓志愿者隊伍在培訓中如何教授予農民,直接影響到農民接受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關落實。
(一)邀請高技術專家,提高輔助技能
志愿者是我們農民教育培訓隊伍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農民教育培訓光靠志愿者隊伍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鎮成人教育中心還聘請專家、教授來我鎮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成人教育志愿者進行培訓和引導。幫助志愿者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技術水平。由于我鎮有這批積極注動參與到農村培訓中來的志愿者們,我鎮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地朝著正規化、完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近來,我鎮成人教育中心多次邀請大專院校、科技部門的專家、教授參與到本鎮農民教育培訓中來,讓農民受到高水準、高層次的教育。
比如,2018年5月,我們邀請了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揚州大學園藝教授、高郵市農委主任為花農進行技術講座、現場指導等,受到了廣大花農的熱烈歡迎?;ㄞr們聽到專家、教授的指導后都受益匪淺,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又從專家、教授那里學到了知識和經驗,花農們紛紛表示希望以后專家、教授能夠經常來進行指導,間接地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二)培養農民的學習興趣,享受教育樂趣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僅要有完善的工作機制,還要注重農民教育的培訓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農民教育培訓中更要注重農民對所學東西的興趣培養,讓廣大農民群眾樂于參與到活動中來,享受教育所帶給農民的樂趣。
比如,成人教育中心配合鎮政府每年開展的元宵燈謎、“五四”文化周、農民運動會等活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繁榮了農民文化,農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強健了農民體魄,塑造了美好心靈,發展了社會正氣,農民的素質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培訓滲透,彰顯教育功能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還要注重科學合理的滲透。鎮成人教育中心注意配合各個村、各單位的創建工作,積極主動地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列為農村建設日常工作之一來考核,并在年農民接受教育程度考核工作中進行評比。要求各村、各單位都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每天進行的重要部分。政府部門要通過定期總結、評選、考核等活動,來促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廣泛開展。在滲透中還要注重氛圍的營造,各村、各單位要進行好宣傳工作,比如發放小資料、辦好黑板報、廣播科學知識,為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不斷營造氨圍。我鎮成人教育中心編印了科技小報,小報內容匯集了科技發展、農業技術、示范農田、法律小常識、生活小常識、健康養生、果木花卉栽培等內容,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在農時季節,農技推廣中心編印了《農技簡報》,科學規范地對廣大農戶種田進行了指導。農民技術教育培訓氛圍的有力營造,大大地推動了我鎮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二、要搞好農民教育培訓,只有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才能使培訓有效地實施
由于農民的思想認識和整體素質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本身就比較復雜,要想把科學的知識都傳授到農民身上,這就決定了培訓時,既要考慮群體因素,又要考慮個體因素,實時觀察,進行走訪,根據農民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在個人發展的基礎上促進整體的發展。我們成人教育中心在因材施教上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培訓注重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社會經濟的進步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這方面,成人教育中心以廣泛普及農業科技,推廣科學技術成果為工作重點。我鎮成人教育中心把本鎮八橋國家農業園作為我鎮成人教育培訓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農業的科技人才、科學技術、科學項目、科學指導,對農民進行現場教育培訓。這樣就比較直觀、簡明、扼要,農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操作起來一學就會。真正做到帶領農民干、幫助農民賺,一切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
(二)因地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卸甲三產發展較快,個別企業出現了用工荒現象,農民只有勞動力卻無處伸展,成教中心通過調整產業機構為富余勞動力轉移進行了機械加工、服裝加工、電子裝配等技術培訓。通過這些調整既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又緩解了本地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三)教育培訓應注重主動介入
要想農民教育培訓順利地開展,首先要積極主動地爭取鎮黨委、政府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讓農民教育培訓能納入鎮政府日常工作之中。年初的工作計劃主動與政府工作計劃對接,日常工作主動向政府領導進行匯報、請示。每逢政府重大會議或活動時,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重點、任務等一起強調、布置、落實、驗收、考評,及時跟隨政府發展的腳步,通過這樣的方式積極有效地搞好農民教育培訓。
三、要搞好農民教育培訓,只有以“人文化”為理念,才能使培訓“特色化”
農民教育培訓不能講堂里“開機器”,屏幕上“種試驗田”,而是要注重人文交流的互動,讓農民教育培訓充溢著親情內涵,讓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民促膝接觸,這樣農民也更容易接受科學知識。
(一)注重因地制宜
我鎮原來有許多年輕人外出工作,小孩由爺爺奶奶看管。由于隔代親,爺爺奶奶嬌慣孩子,父母不在身邊,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長。如何留住孩子的父母,又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我鎮成人教育中心經過調研,了解到本鎮八橋機電行業辦得較為紅火,于是就辦起了焊工、鉗工、電機裝配等技術培訓班。經過培訓的婦女可以在本地就業,這樣既可以做工拿工資,又能照管小孩上學,一舉兩得,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
(二)講究落到實處
農民教育培訓的內容要能讓農民易掌握、學得會、記得牢。要讓農民學了就會用,自身得到提高,落到實用處。
例如,我鎮這幾年發展大片水產殖,廣大養殖戶最需要對魚、蝦、蟹市場及飼料行情信息的了解以及對魚、蝦、蟹病防治技術。成人教育中心與市水產局多次聯合舉辦培訓班,請來專家、教授來我鎮對養殖大戶進行技術指導、知識講壇,并深入魚、蝦、蟹塘現場進行指導,養殖戶學到科學養魚、蝦、蟹的技能,感覺受益匪淺。
(三)創自身特色品牌
為了打造自身特色品牌,近年來,成教中心顯示的主要有兩方面的特色。
1.圍繞產業特色,開展教育培訓
不斷拓展農民技術培訓的思維,就要不斷地改革創新,打造成人教育自身特色。我鎮成教中心圍繞產業特色,開展培訓,為地方經濟騰飛提供人力支持和技術支援。近年來,本鎮溫室大棚發展較快,農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大棚種植,鎮農業中心與成人教育中心圍繞大棚種植技術普及開展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推廣了技術,種植戶產生了可喜效益。
2.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滲透傳統文化
農民教育培訓既要與搞適應農時的與時俱進的教育培訓,也要與傳統優秀文化的培訓進行結合。我鎮地處高郵東郊,是個文化底蘊豐厚的文明鄉鎮。成人教育中心與文化站因勢利導將豐厚傳統文化引入農民教育培訓,踩高蹺、舞龍、扇子舞、布袋木偶等民間文化文體活動恢復起來,并培訓了一批民間藝術。鎮每年召開農民運動會,增強了文明氣息。鎮里的舞龍隊、高蹺隊等多次參加市里大型活動表演,多次獲獎,是我鎮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總之,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富民工程,也是長期需要堅持的工程,雖然農民教育培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們要始終以“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為目標,加強師資建設,努力創造新的教育培訓思路和方法,只要持之以恒,把教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必將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民的全面豐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志慧.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吉林農業月刊,2014(9):3.
[2]周國華,鄧招芳.困惑中思考迷茫中探索:關于農村成教工作的實踐和幾點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4(12):28-31.
[3]李彥葦.農民科技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3):19-20.
[4]謝蓉.關于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福建農業科技,2015,46(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