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鳳
摘 要:農業的現代化與新型的城鎮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分析了農業現代化及新型城鎮化的統籌發展機制,并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措施。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共同進步;建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69-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推進農業的現代化及新型的城鎮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在發展道路中仍存在阻礙城鄉“兩化”平穩發展的因素,下面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1? 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統籌發展的內在機制
1.1? 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工業革命后,工業發達的國家大多是大力促進本國的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多的工作崗位,導致農業從業人數減少。而大部分人扎堆于城市,導致對農業產品的需求也變強,且在收入提高的情況下,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與日俱增。在城鎮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勢必會受到更多關注,這是農業發展的新機遇[1]。
1.2?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互相推動
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及優秀人才支持,還需要發展程度較高的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等作為基礎保障。新型城鎮化能夠為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農業對推動城鎮化的建設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必須明確農業的重要性,離開農業的城鎮化是無法長久發展的。
1.3? 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之間存在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也希望能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之中解脫出來,并獲得與工業從業人員相當的收入水平,這就需要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產業鏈中,農業現代化是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不論是向前還是向后延伸,都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需求及供給[2]。
2?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統籌發展的措施
2.1? 創新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道路
新型城鎮化即為綠色健康的城鎮化發展,要求與綠色發展及城鎮集約化發展相結合,同時加強發展的統籌協調性,如經濟與資源之間、減排低碳及城鎮人口等方面。要嚴格控制城市的占地面積及資源的使用,堅持以保護環境為重點原則,從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及農村經濟穩定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于保證布局的合理性,以小城鎮化和中小型城市結合為建設重點,對二者進行統籌協調規劃,實現優化布局,逐步引導更多的企業從大城市轉移到小城市[3]。總體來說,要加強重點城鎮的規劃,使農民在附近即可找到工作。
2.2? 建立統籌協調發展的機制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且GDP及人口多分布于縣城,而在促進統籌發展的過程中,縣域經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逐漸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促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同時不斷加強農產品的精加工及深度加工,發展相關產業,從而促進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建立起城鄉產業互助協調發展的機制,加大力度發展第二三產業,同時依據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發展農業產品加工及觀光旅游等產業,從而促進相關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成型的產業鏈,實現農產品價值共享,從而促進城鄉經濟穩定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4]。
3? 結束語
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及新型城鎮化共同發展,就必須要重視發展質量,且充分利用好“兩化”的良性作用。加大資本在環保產業中的投入,減輕產業發展對于資源的依賴性,著重緩解資源占用與利用的問題,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來進行創新與完善,通過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進一步發展農業現代化,以建立適合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型機制。
參考文獻:
[1]丁志偉,張改素,王發曾,等.中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綠色化“五化”協調定量評價的進展與反思[J].地理科學進展,2016(1):4-13.
[2]高曉燕,李騰.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與實施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20-27.
[3]朱殿霄,胡志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程度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26):285-290.
[4]韓國明,張恒銘.我國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空間分布差異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