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彐佳 陳亞
摘 要:中國經濟已邁入新常態,創新成為新時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之一。許多地區和行業都開始將創新作為主要動力來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促進經濟發展。以創新生態系統的現狀為基礎,從企業、產業、區域、國家4個層次出發,對目前創新生態系統的特征和機理進行闡述,并展望了創新生態系統未來的研究趨勢。
關鍵詞: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綜述;展望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7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3.1? ? ? ? 文獻標志碼:A
1? 創新生態系統的4個層次
1.1? 企業創新生態系統
企業創新生態系統良好運行,有利于促進企業整合資源、快速發展。呂玉輝(2011)[1]把企業創新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作對比,認為企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可以調整資源的動態系統,通過自身要素實現一定功能的創新生態系統。蔣石梅等(2015)[2]通過梳理企業創新生態系統不同視角下的概念,指出整個生態系統的中心是某些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通過自身的實力,為內部提供各種平臺和資源,從而使企業系統健康有序地運作。
1.2? 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在產業層面,眾多學者以產業創新為研究點,深入探究產業創新的策略和方法及影響產業創新的因素。吳金希(2014)分析了諾基亞衰敗的原因,認為創新生態系統是一種基于技術、人才、文化等多個要素,相互依賴、共創共贏的系統。王娜和王毅(2013)進一步指出了產業生態系統由產業、人才、外部環境等構成,認為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完善和一致性,是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績效最大化的關鍵因素。
1.3? 區域創新生態系統
在區域層面,創新生態系統主要體現在特定的區域、不同地理環境之間的組織體系。王凱和鄒曉東(2016)指出區域的制度和環境改進、產學合作網絡構建能力提升,有助于產與學交互學習,有助于知識流動,從而改善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水平,以實現區域創新發展戰略。 劉雪芹和張貴(2015)根據京津冀產業的發展情況和需求,基于創新生態系統,提出京津冀3地的創新路徑,指出要研究區域創新的政策協調環境,培養協同創新的文化氛圍,實現科技、人才、產業、金融等管理模式的創新,并最終得出由研究、開發、應用構成的創新生態系統。
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在長期的發展變化中,在區域間逐漸形成了相互調節、相互作用的機制,具有3個明顯的特征。①創新主體是各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②組成要素包括創新主體、服務組織以及外部創新環境;③各要素之間的合作、調整,創新環境、模式和機制的催化互動,使區域創新生態變成一個復雜、不斷變化的過程,也就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
1.4? 國家創新生態系統
在發展國家創新生態方面,應該充分發揮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促進制度創新,從而提高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柳卸林等(2015)指出,我國產業發展與技術發展不協調,產業化步伐落后于技術步伐,他認為應該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科技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陳向東和劉志春(2014)從科技園的角度出發,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針對性地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并認為人才引進力度、資金利用率和信息流動率有利益于完善科技園的創新生態系統水平。
國內學者對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多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對國家生態系統進行分類,分為系統生態化和個體生態化,前者主要是為了促進創新主體和創新環境的建設,后者主要在于對生態的精準定位。
2? 創新生態系統的特征和機理
創新生態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首先體現為創新主體的復雜性,相似的各個創新組織構成創新物種,眾多相同的創新物種又構成創新種群,創新種群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又構成了創新群落。其次是創新生態系統構成要素的復雜性,創新生態系統不僅有創新主體,還有創新方法、創新機制、創新環境等眾多要素,每一個要素又有自身的復雜性。再次是創新生態系統各個要素間相互聯系的復雜性,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某一要素的改變都會引起其他創新要素的改變。
首先,系統內部組成要素與系統整體邊界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是一個扁平化的組織,組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發展。其次,創新生態系統由于自身發展的需要,會從系統外部引入資金、技術、人才等多種創新資源,同時,創新生態系統也會向外輸出資源。再次,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創新生態系統也會優勝劣汰,會有舊的創新主體退出和新的創新主體不斷加入。最后,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沒有明確的界限,能量和物質不斷在系統外部環境中轉化。
創新生態系統中的主體,以系統內部知識、人才、資金、信息等為媒介,通過物質和能量的轉換傳遞,形成自身的交流方式,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內部組織關系穩定的系統。這種模式屬于從孤立到共生、從靜態到動態的創新生態系統模式。產業主體之間形成“共榮辱”的創新氛圍,創新生態系統中的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都是共享的,創新生態系統達到協同化發展。
3? 未來研究趨勢與展望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新系統。當前,我國學者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很多,成果豐富,但是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雖然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很多研究,但是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理論不完善,需要更多地結合我國自身情況加以研究。可以從復雜性理論、生態理論等角度,開展創新生態系統的研究,探討本質特征[3]。
其次,在研究創新生態系統時,可供使用的方法有很多且各不相同,但使用方式比較單一,可以結合多種研究方法,探討創新生態系統在多種研究方法下的不同研究結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現有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和優化。
再次,在研究創新生態系統時,多采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加以討論分析,從案例本身研究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應做到從理論到實踐,將定量分析和實證分析結合起來,從而在創新生態系統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呂玉輝.企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6):15-17.
[2]蔣石梅,呂平,陳勁.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綜述——基于核心企業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5,34(7):18-23.
[3]陳勁,陳鈺芬.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