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瑤


摘要:人口年齡結構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人口年齡結構的合理變動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文基于1978—2017年全國近40年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數據,實證研究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實證結果表示:人口撫養比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系,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可以預見未來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會抑制經濟的增長。
關鍵詞:人口年齡結構 經濟增長 人口撫養
中圖分類號:C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50-02
近代以來,中國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地位,人口年齡結構也伴隨人口變動而發生變化。我國從2000年開始已進入老齡化階段,且速度不斷加快。到2017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更是占到16.69%。目前,中國已進入人口轉變的第三階段: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均處于較低水平,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逐步顯現。蔡昉等的研究表明,人口年齡結構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將在2013—2015年間轉為負債;劉愷豪指出中國“人口機會窗口”,將在2030年左右結束。因此,在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的關鍵期,人口年齡結構對中國已取得經濟成就的貢獻如何?人口年齡結構的持續變動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何差異?
一、模型設定
為了定量分析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本文將was表示為社會勞動力負擔比,dr表示為總負擔比(總負擔比=少兒撫養比+老人撫養比),引入模型進行實證,為了能準確反映不同年齡組階段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將少兒撫養比cdr、老人撫養比odr兩個變量分別引入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下模型:
模型中,因變量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A為全要素生存率系數也就是當下技術進步因素;自變量K表示資本投入數量(固定資產投資額);γ產出彈性; 表示總撫養比對經濟增長的邊際影響參數; 表示少兒撫養比對經濟增長的邊際影響參數; 表示老人撫養比對經濟增長的邊際影響參數;μ1、μ2、μ3、μ4、μ5是隨機誤差項。
本文中所有統計數據均通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1978—2017年的數據計算、整理得到。
二、實證檢驗
本文選取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數據,時序數據在做最小二乘法回歸之前必須先進行序列平穩性檢驗,否則會出現偽回歸問題。本文運用Eviews9.0對以下六組數據進行ADF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ADF檢驗的原假設是,序列至少存在一個單位根。從檢驗結果看,六組變量水平檢驗結果的ADF值均大于1%臨界值,檢驗在1%水平下接受原假設,序列至少存在一個單位根,即這三個時間序列是不平穩的。對lny、lnk、L dr、cdr、odr一階差分之后再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發現ADF值均小于5%臨界值,表明檢驗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該六組序列在一階差分后皆是平穩的。
本文利用1978—2017年的全國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eview9.0軟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以上五個模型分別進行回歸,估計結果整理得到如表2。
根據表2可以知道,模型(1)—(5)調整后的R2達到了0.96,數值接近于1,這說明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較好。D.W值表明了模型(1)—(5)每個模型都消除了序列的自相關性。模型中F統計值以及它的相伴概率均為0.000,說明各個模型是有效顯著地。從模型(1)—(5)還可以看出自變量lnk,lnl的產出彈性均為正值,說明資本和勞動的增加均可以顯著地提高經濟產出。
三、結果分析
從模型(1)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固定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單位,經濟產出會增長0.621個單位。同時,當勞動力投入每增加一個單位時,經濟產出會增長4.468個單位,勞動力投入的產出效果非常顯著,說明我國1978年以來一直是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來促進經濟的增長。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極大作用。我們還可以看出勞動投入比資本投入帶來的經濟效應更明顯。
從模型(2)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總撫養比的回歸系數為-0.03,總撫養比(勞動撫養比)和經濟產出呈現負相關的關系,總撫養比每下降一個百分比,將會為經濟增長帶來0.03個百分比,表明總撫養比越低,經濟增長的效果越明顯。
從模型(3)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老年撫養比的回歸系數為0.20,表明老年撫養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與傅軍所得老年撫養比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這一結論相同。證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口的人力資本積累效應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老年服務業以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刺激了老年消費,減少了儲蓄。但是,老年撫養比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比較弱,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我國老齡化會越來越嚴重,國家需要制訂相關的政策來帶動老年產業的發展。
從模型(4)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少兒撫養比的回歸系數為-0.049,少兒撫養比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性,這可能和少兒人口增加導致社會儲蓄削減,消費能力不足有關。并且,少兒人口產出效益幾乎為0,少兒撫養比每降低1個單位,經濟產出會增加0.049個單位。
從模型(5)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勞動年齡比重的回歸系數為0.055,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每增加1個單位,經濟產出會增加0.055個單位,說明勞動年齡人口的增加促進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王德文,蔡昉,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2-11.
[2]劉鎧豪,劉渝琳.破解中國經濟增長之謎——來自人口結構變化的解釋[J].經濟科學,2014(3):5-21.
[3]沈飛.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供給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5(3):3+38.
[4]魏淑清.西部地區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7(3):129-13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