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超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隨著信息化的普及與發展,電子政務也應運而生。電子政務的出現直觀地展現出政府和公共管理改革在信息科技的推動下不斷融合的過程。通過分析目前電子政務建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公共管理視角下電子政務的建設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管理 電子政務 問題 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247-02
在公共管理視角下,政府管理已經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處理文件之類的行政事務了。電子政務建設的目的就是提高政府的決策質量和應對能力,提高公眾的參與性,使政府完成改革和創新。電子政務建設也會與傳統的管理方式產生一定的沖突,面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改變政府傳統的管理觀念和管理制度。
一、公共管理和電子政務的建設
在新的公共管理視角下,改變了傳統的公共行政學管理觀念和公共行政管理模式。這種公共管理理念是在1980年到1989年產生,其強調重視公共服務的效率以及對公共問題的回應能力和解決能力,重視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結果,以滿足公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的公共管理,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改革創新,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是時代發展的衍生物,也是社會科技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產物。在公共管理上應用信息化技術,電子政務也就隨之產生。
政府的管理職能包括市場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管理等。而電子政務就是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行使這些職能,提升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政務的建設,我國政府職能管理的思維模式產生新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電子政府的建設。[1]
二、公共管理視角下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在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的發展上目標不明確并存在著一定的阻力。一些地區政務過于墨守成規,沒有將行政管理與現代化網絡應用充分融合,對于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的認識不清晰。即使進行了結合也只是簡單地將各種標準條例搬到網絡上,在工作思路和服務意識上沒有太多的改變。還有一些政府過于強調先進技術和設施的應用,僅僅是表面的信息電子化,忽略了公共管理的核心目標,從而造成資源上的浪費。
(2)規劃不健全,缺乏人員機構。我國的電子政務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標準化程度較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電子政務的全局規劃中,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一些地方政府電子政務的建設缺乏標準規范,使業務信息管理和服務信息管理等工作無法發揮電子政務優勢。另一原因就是缺乏相應的專業管理團隊,電子政府的團隊建設不能滿足新時代的工作需求。在政府部門,會信息技術的公務員不懂公共管理,懂公共管理的不熟悉信息技術,這種情況同樣限制了電子政務的專業性發展。
(3)有關電子政務的立法過于滯后。由于我國在電子政務的建設方面起步比較晚,在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展上可依照的只有一些與其相關的行政法規,缺乏系統性的完整的相關法規,所依照的行政法規在法律效力上約束性不強。比如有關行政電子簽名中的一些法律保障,在公文信息等傳遞上依然使用書面形式來形成法律保障和法律效益,不利于電子化政府的建立。這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法律的不健全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建設發展的一大因素。另外一方面就是在電子行政法規的立法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原則性標準,綱領缺失。同時有關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法律規章在一些地方會有沖突與矛盾。這些方面都影響著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展。[2]
三、公共管理視角下電子政務的建設
(1)加強服務意識,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在公共管理視角下,電子政務和電子政府的意義就是改變與創新工作中的行政思維。一方面,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之前就需要真正認識電子政務,對電子政務的優勢和特點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公共服務意識。服務意識的加強不僅是行政體制的改革方向,也是建設電子政務以及機構改革等方面的基礎。在一些國外的行政管理網站中,比如美國的聯邦政府門戶網站、韓國的國家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等都是以服務為核心的。另外,政府需要積極地對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的模式不斷進行的創新與改變。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優勢是傳統政府行政管理無法具有的。因此,政府應該合理有效地利用這些優勢來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并根據國情將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與現代化技術有效結合起來,創建出一套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府的工作效率,避免資源浪費以及機構臃腫等現象。
(2)統一規劃,加強人才培養。一方面國家在重視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應制定一個統一的規劃,使全國都有一個統一性的電子政務建設標準,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實施電子政務的建設。同時,政府需要有效發揮出電子政務的信息化資源優勢,建立資源共享和服務化為一體的網絡平臺,統一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彌補傳統相關信息資源的封閉缺陷。另一方面則是建立與電子政務相關的專業機構,再由這個機構對地方政務的電子政務建設進行規劃與管理;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對各個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進行嚴格的監督;政府還需要借鑒其他國家在電子政務方面的人才管理和培養體系,完善與電子政務相關的人才管理和培養,建立優秀的電子政務人才隊伍,比如將電子應用技能的培訓與公務員相關培訓進行有效結合,來提高電子政務水平。[3]
(3)完善有關電子政務的行政法規。在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同時需要加快相關立法,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的流程,使政府的服務管理變得透明化,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借鑒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經驗來完善我國的電子政務立法制度。根據電子政務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電子安全通信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用戶的合法權益。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網絡暴力和犯罪等屢見不鮮,我國在這一方面上的立法還不完善。為了保證電子政務的良性發展,更好地開展凈網行動,保證網絡的綠色與健康,我國應加快制定完整健全的“網絡律法”,嚴厲打擊網絡不當言論和犯罪行為,促進我國信息網絡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在行政活動中的應用,電子政務的發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所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要把握建設的方向,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調動積極因素,重視相關的人才培養,以推動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華.我國地方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34-38.
[2]陳健.我國政府電子政務的構建與實現——有關服務型政府視角的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5):224.
[3]楊雄飛.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服務型工會建設——以寧波市海曙區工會工作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4):115-12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