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卓
摘要: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是翻譯目的論的三個原則。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通過對2019《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本進行分析,探究目的論三原則如何在政治文本的翻譯過程中得以發揮作用,希望對政治類文本的翻譯有所啟發。
關鍵詞:目的論? 2019《政府工作報告》 政治類文本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84-02
2019《政府工作報告》是我國政府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回顧總結和接下來一年的工作計劃,是我國政府的重要政治文件和外宣文件。通過分析其英譯本,探究目的論三原則在其翻譯過程中如何得以運用,可以更好地指導政治類文本的翻譯。
一、目的論的形成與發展
翻譯目的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其形成與發展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萊斯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其首倡的功能主義翻譯批評理論認為:理想的翻譯應將源文本與目標文本在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等層面建立起對等關系。”[1]
第二階段中,漢斯·弗米爾提出了翻譯目的論,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
隨后,曼塔里借鑒交際和行為理論,提出翻譯行為理論,進一步發展了目的論,“她用信息傳遞來指各種各樣的跨文化轉換,視翻譯為一項為實現特定目的的復雜活動。”[2]
在第四階段,諾德進一步完善了該理論,提出了“忠誠原則”。
總而言之,“萊斯奠定了翻譯目的論的基礎,弗米爾是該理論的創立者。曼塔里強調的是翻譯過程的行為、參與者的角色和翻譯發生的行為,而諾德則完善了該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其他領域。”[3]
二、目的論的三原則
目的論的三原則分別是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目的論認為,所有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因此,譯者應該根據翻譯的目的來制訂翻譯策略。連貫性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忠誠原則要求譯者在翻譯行為中對翻譯過程中的各方參與者負責:一方面對譯文接受者負責,另一方面要求譯者對原文作者忠誠。譯者要協調譯文目的語與作者意圖。
這三大原則構成了目的論的基本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首要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必須服從于目的原則。
三、目的論三原則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體現
1.目的原則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國政府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和對未來的展望。作為每年中國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一,《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的目的無疑是為了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其英譯本發揮著重要的外宣作用。
例1: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To build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strong,democratic,culturally advanced,harmonious,and beautiful.
從詞匯的選擇上來看,“文明”譯為了“culturally advanced”,而不是直接字譯為“civilized”,明顯是在目的原則的指導下作出的選擇。“civilized”意為“文明的,開化的;有禮貌的,有道德的”,其在英文中往往“barbarous”與野蠻一詞相對,若將此處的“文明”譯為“civilized”,容易讓英文讀者聯想到“文明開化”這層含義,甚至讓外國讀者懷疑難道中國現在還處于文明未開化的境地?顯然并不是這樣。因而,此處若譯為“civilized”是不恰當的。而英譯本中的“culturally advanced”則很好地傳達出了“文明”二字背后中國追求文化進步的含義,實現了交際目的,可以讓外國讀者更加準確地了解中國政府所想傳達的思想。此外,此句中“我國”譯為了“China”而不是“our country”,這樣處理明顯是在目的原則的指導下,考慮到了報告的譯文是給外國讀者閱讀,站在外國讀者的角度出發,譯成“China”。若直接翻譯為“our country”,外國讀者可能會不知所以然,搞不清究竟是哪個國家。
2.連貫原則
在目的論的指導下,翻譯首先要遵從目的原則,其次也需要遵從連貫原則,即譯文要有意義,具有可接受性。
例2:樹牢“四個意識”
Keep firmly in mind the need to maintain politicalintegrity,think in big-picture terms,follow the leadership core,and keep in alignment.
“四個意識”指的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譯文在處理的過程中,沒有將“四個意識”直譯為“Four Consciousness”,而是將其展開翻譯,將四個意識具體代表的內容翻譯了出來。除此之外,在翻譯具體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時,也沒有直譯為“Political Consciousness”等,而是將其背后隱含的政治團結、目光長遠、堅定維護黨中央并與之保持一致的含義意譯了出來,使得譯文對于外國讀者來說有意義,更加具有可接受性。若是采用直譯的方法,外國讀者將會不知所云,無法理解其所想傳達的意思,有悖于連貫原則。
3.忠誠原則
在目的論忠誠原則的指導下,譯者應同時處理好作者意圖與目的語的關系。“譯者應當同時把握源語與目的語的環境,基于‘忠誠角度,對讀者負責。”[4]因此,在翻譯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譯者需同時處理好作者意圖與目的語的關系。
例3: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
The year 2018 was the first year for putting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lly into effect.
在這句話的翻譯中,“十九大精神”中的“精神”沒有被直接譯為“spirit”,而是譯為“the guiding principles”。原文中“十九大精神”指的其實就是十九大指導下的方針與綱領,譯為“the guiding principles”一方面與原文所想表達的意思相符合,忠誠于原文,另一方面也使得目的語讀者更加容易接受,同時處理好了原文意圖與目的語讀者的關系。除此之外,原文中“貫徹”一詞的翻譯也充分體現了目的論的忠誠原則在政治文本翻譯中的運用。“貫徹”一詞意為充分地將某計劃或某理論付諸有效行動,此處將其譯為“put fully into effect”完全發揮作用,其意義等同于付諸有效行動,忠誠于原文,且易于使目的語讀者接受。
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我國的重要政治文本。本文通過分析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本,發現目的論三原則在其英譯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翻譯政治類文本時,譯者應明確翻譯目的,根據翻譯目的選擇恰當的翻譯策略與方法,更好地實現譯文目的,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參考文獻:
[1]吳全生.目的論指導下的英語國家情景喜劇幽默字幕翻譯探析——以漢語普通話為目標語[J].中華文化論壇,2018(3):85-86.
[2]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17(2):36.
[3]蘇暢,王杰.基于翻譯目的論三原則視角淺析政治文獻的英譯——以《十九大報告》英譯本為例[J].現代交際,2019(2): 102.
[4]楊安妮.從目的論三原則看《傲慢與偏見》字幕翻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8):11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