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怡光
摘要:盤古山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陳莊鄉,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是盤古廟會舉行的日子。廟會一般持續一個星期左右,在舉行的過程當中,前來祭拜的人們抬著各種供品,奏起響樂,沿著石階一路而上至山頂的盤古寺里。來自全國乃至海外的人們,也選擇在廟會舉行期間來到盤古山,燒香祈福。盤古廟會帶給了當地很大的經濟效益,每年的廟會,不僅是一次宗教活動,更是一次商業集會。
關鍵詞:盤古廟會 宗教活動 商業集會
中圖分類號:K8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97-02
一、盤古山地情簡介
盤古山處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系的北部邊緣地帶,主峰海拔459米。清代道光八年的《泌陽縣志》記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山,后傳為盤古,困立盤古廟于上。”東起傳說中的“大磨”,西連風山,南接猴山,北到百神廟,距離泌陽縣城區大概17公里。盤古寺廟有兩個,分別是盤古爺爺廟和盤姑奶奶廟。
進入盤古山景區之后,山下是一尊巨大的盤古爺爺塑像,人物呈坐立狀,塑身整體為白色,人物腰間為綠色的葉子做成的草裙的雕刻。在盤古爺爺塑像前面,是一個巨大的香爐,每年適逢廟會、春節等重要的節日,以豫南人民為主的群體會在山下的盤古爺爺塑像面前,燒香祈福,隨后趕往山頂的盤古寺廟進行祭拜。通往山上寺廟的路以石階為主,盤古爺爺廟位于主峰山頂處。廟里進門處門廊兩側佇立著四大天王的雕像,走過門廊便是一個很大的焚香爐,與別處的廟宇不同的是,殿里供奉的是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分別代表儒釋道三家的塑像位于一殿之內,是為盤古廟的一個特色。中殿的后方便是盤古大殿,是整個盤古山香火最為旺盛的地方,殿內佇立著盤古爺爺的銅身雕像,兩側為天皇、地皇、人皇和黃帝、堯、舜、禹、湯的塑像,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卻莊嚴寂靜,僧人在殿內為前來祭拜的人敲響鐘聲。盤古奶奶廟位于與盤古爺爺廟相對的山腰處,規模相比盤古爺爺廟要小一些,但同樣香火比較旺盛,是一些婦女祈子的去處。
由于盤古山對外交通比較便利,再加上國家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保護和宣傳,盤古山和盤古廟會已經成為該地區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和經濟增長點。
二、民俗和宗教活動
盤古山廟會由來已久。在盤古山所屬的泌陽縣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泌陽縣,景致多,出南門涉沙河,二十五里到大磨。大磨西南盤古山,每年盛會三月三。盤古廟歲知多少,皓首興嘆不知年。”據此,盤古廟會由來年歲已久以至于不知上起何年。在當地的神話傳說中,盤古出生在泌陽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自幼父母雙亡,和妹妹相依為命。盤古兄妹善良而又勤勞,每天上山打柴,在他們上山打柴的過程中會經過一個寺院,有一天,這個寺院里出現了一個銀發的老和尚,向盤古兄妹訴說自己已經十八天沒有吃過東西,并向他們祈求食物。盤古兄妹非常同情這位白發蒼蒼饑腸轆轆的老人,于是每天都將食物節省下來放在寺院門口石獅子的嘴里,供老和尚食用,而自己就吃采集的野果、野菜等。后來,一場巨大的洪水來襲,人類都被這場巨大的洪水所吞滅,而盤古兄妹被石獅子搭救,經過滾石磨的考驗之后,結為夫妻,成為人類的始祖。
在當地,盤古廟會作為一場宗教和民俗盛會,向來為人們所重視。每年農歷三月三便是盤古廟會開始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要向盤古爺爺上供。上供的人群穿上特定的服裝,過去為具有地方特色色彩鮮艷的衣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重視,服裝更加趨向正規化,送貢品的隊伍也更加豐富:敲鑼打鼓的樂隊、舞獅的隊伍、手持香火的禮儀小姐,等等。人們集結在山下盤古像的兩側,觀看廟會開幕儀式。人群以豫南盤古山周邊群眾為主,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信眾,開幕儀式宣告了盤古廟會的正式開始。
對于盤古爺爺的祭拜,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早上,會有當地盤古爺爺的信徒團體,即信徒們自發組成的盤古社,上山祭拜。他們的裝束很特殊,是用床單把香裱包裹起來斜跨在身后并帶上一大盤繩子,在上山的時候一人將繩子綁在身上,引導社里其他人繼續上山。他們和當地的響器班子一起,一路上敲鑼打鼓并燃放鞭炮,沿著石階上山到達山頂的盤古爺爺廟,進行祭拜,并在盤古廟前表演。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信眾,也都從這一天起,帶上香和供品,上山祭拜。供品一般是水果或是雞蛋,有些會帶上新鮮的肉類。對于他們所攜帶的香火,當地的說法是香火一定是要拿自己家的錢買,與自己一起前來的非直系親屬的同伴,香火是不可以由一個人出錢一起買的,此舉是為了向盤古爺爺證明自己的忠心,自己向盤古爺爺所祈求的東西也更容易實現。盤古爺爺廟殿外面還有一個“還愿處”,人們向盤古爺爺的祈求實現之后,要到這里來“還愿”,以顯示自己對于盤古爺爺的忠心和感激。
對于盤姑奶奶的祭拜,祭拜的人群一般是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她們祈求的內容一般為自己的兒媳求子。在廟會開始的時候,她們會用竹籃裝上雞蛋,帶到盤姑奶奶廟里,并向盤姑奶奶表明自己渴求孩子的心愿,請求盤姑奶奶賜給自己家一個孩子。
盤古廟會對于當地人來說是一次重要的盛會。對于盤古兄妹神話傳說的信奉,使盤古兄妹尤其是盤古爺爺成為當地人心中一位非常重要、莊嚴的神,盤古廟會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和風俗盛會。
三、一場盛大的商業集會
盤古廟會的宗教性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每年一周左右的廟會,聲勢浩蕩,催生出了許多暫時性營業或是流動的商業團體,他們選擇在廟會這樣一個時間短暫但是商業利益較為可觀的時間段營業。這種商人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當地居民,另一種是外地趕來的商人。
對于當地居民身份的商人來說,由于他們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因此,能夠非常準確地把握營業內容以及客戶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營業地點就在自己家的房子里或是家門前的攤位上,營業內容大部分為香火。還有一部分,他們的營業地點在道路兩側,對于驅車而來的信眾來說是一個比較方便的消費方式。他們的營業內容一般為香火,以及一些兒童的玩具、帽子等。其他能吸引消費的還有食品。由于游客流動量大,一般就地賣一些小食品,例如煮玉米、糖葫蘆等,特點是方便售賣,銷量比較大。
在廟會期間從外地趕來的商人大多來自附近的鄉鎮或縣,也有少量從外省趕來的商人經營流動攤位。在盤古山的山腳下,廟會期間會有戲劇班子表演,吸引著高年齡段人群前來觀看,流動攤位就成排而立營業。近年來由于管理更為規范,這些攤位在入駐前需要登記并接受當地有關部門的管理。他們的經營種類也更加豐富,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一些娛樂項目、帽子衣服、家用的一些小商品等。由于廟會時間短暫,因而這些商販有的是在家務農逢廟會出來臨時掙錢,有的是以經營攤位為業,為了更大的利潤奔波于全國各地的廟會或是集市等,具有更強的流動性。
盤古山廟會由來已久,對于當地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民俗活動。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盤古山廟會更加趨向規范化和產業化。每年豫南人民以及部分外地游客都為當地創造著很大的經濟效益。尤其是近年來信息科技的發展使很多傳統文化數字信息化,加大了宣傳力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以及民俗文化研究者前來,使盤古廟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盤古廟會已經成為河南南部一個重要的宗教盛會和商業集會。
參考文獻:
[1]酈道元.水經注[M].長沙:岳麓書社,1995.
[2]泌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泌陽縣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