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摘要:時代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需要榜樣的引領和激勵,尤其是高校榜樣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引領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砥礪奮斗。從榜樣的生成、榜樣的宣傳以及對榜樣的學習三個方面入手,深入探討高校榜樣教育的現狀和不足,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榜樣教育 榜樣生成 榜樣宣傳 榜樣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164-02
一、榜樣教育的內涵及其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
(1)榜樣教育的內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榜樣”一詞是指“作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這說明榜樣既可以是正面的學習典范,也可以是負面的典型。有學者認為,“榜樣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1];有學者認為,“榜樣是值得學習或效仿的人或事”[2];還有學者認為,“榜樣是在人們頭腦中的先進典型、突出的人物”[3]。本文研究的榜樣則主要從正面學習典范入手,認為榜樣是在某一方面或者幾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人或事。榜樣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稱榜樣示范法或典型示范法,指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導、警示警戒作用,引導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認識、規范自身行為的方法。[4]所以,榜樣教育重點在于以正面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實踐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榜樣的模范作用下受到啟發,進而學習和模仿榜樣的品質和行為。從實踐活動的角度,榜樣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在實踐中踐行榜樣的品質,進而內化。
(2)榜樣教育在高校開展的重要性。當前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青年一代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高校青年中實施榜樣教育,一是可以通過榜樣的正確引領,使青年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完備的人格,激勵他們為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二是可以培養青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榜樣的引領作用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參照,規范其行為,促進其實踐,提升學生的整體道德水準。三是可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高校青年以學識淵博的老師為榜樣,以成績優異的同學為榜樣,以多才多藝朋輩為榜樣,促使學生向他們學習和看齊,掌握方法,取長補短,不斷實現自身進步。
二、高校榜樣教育功能弱化及其原因分析
本文將從“過程論”視角入手,分別從榜樣的形成、榜樣的宣傳和對榜樣的學習三個方面探討榜樣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
(1)榜樣的選樹缺乏公眾參與。目前,高校為了激勵和鼓舞大學生砥礪奮進,促進全員進步,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往往會利用五四青年節、期末綜合素質測評等時間節點在學校范圍內選拔一批學習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諸如“十佳勵志人物”“國家獎學金”等來樹立標桿和典型,并在全校范圍舉行表彰大會。榜樣的確立往往是通過各個學院推薦,匯總到學校,最終再進行選拔。各學院依據學校文件要求,把滿足條件的學生篩選出來,選擇最符合文件要求的學生進行上報。學生群體在整個評選過程中并未參與其中,導致他們與選樹出來的榜樣有距離感,并且對榜樣的認同度低。這樣的榜樣自然就達不到理想教育效果。
(2)榜樣的宣傳不到位與“缺位”。榜樣教育作用的有效發揮有賴于榜樣的宣傳,學校通過大力宣傳讓同學們耳濡目染,日漸對榜樣產生認同感并潛移默化發生變化。如今高校在對榜樣的宣傳上還存在“不到位”的情況。第一是負面典型警示作用發揮不充分,學校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弱化事件影響,只是按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對學生沒有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二是對于榜樣,部分學校雖然面向全校開展宣傳,但并不深入,沒有充分利用學校主頁、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對榜樣進行用心、用情的宣傳。另外,對榜樣的宣傳還存在“缺位”現象,往往只關注的優秀事跡,缺乏榜樣是如何變優秀的微觀宣傳。
(3)榜樣學習沒有做到“入腦入心”。目前高校對榜樣的學習主要以對社會公認的“榜樣”作為學習對象,諸如每年3月的學雷鋒月,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號召全體學生學習雷鋒同志的無私奉獻精神。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出發點也固然很好,但高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做到“入腦入心”。根本原因在于學?;蛘邔W院層面更多的只是注重對榜樣學習的“形式熱鬧”,只要能拍好照、寫好新聞就行,至于榜樣教育的具體學習效果就無人問津,導致對榜樣的學習流于形式。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也缺乏自身的感悟和體會,并不能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高校榜樣教育發展的路徑探索
(1)創新榜樣生成機制。高?,F階段的榜樣生成機制,偏“行政化”,這樣選樹榜樣能夠保證其政治功能的發揮,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但是這樣做缺乏“群眾”基礎,學生對榜樣并不了解,會很自然地產生距離感,甚至會質疑榜樣評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進行榜樣評選的時候,可以豐富其形式,既有官方評選的榜樣,也可以有學生積極參與選拔的榜樣。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選出來的榜樣自然就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在開展榜樣教育過程中,有這些鮮活的榜樣做支撐,教育就會更加有底氣和自信。
(2)注重榜樣宣傳的優化。榜樣的宣傳主要涉及宣傳什么和怎樣宣傳兩個問題,即宣傳內容和宣傳手段。[5]在宣傳內容上既要注重對正面榜樣的宣傳,同時也應有對負面典型的報道,讓正面榜樣和負面典型的功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榜樣教育的作用。對榜樣進行過分包裝和將其“神化”是不可取的。第一會讓同學產生不信任感,同時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沒有辦法做到,產生挫敗感。不能忽略的是,榜樣首先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缺點,在進行榜樣宣傳的時候,應該實事求是,不掩飾其優點也不回避其不足,才能產生真實感和可信任感。更要注意的是,高校在榜樣宣傳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和重視榜樣取得的成就,至于是在什么條件下、通過怎樣的努力取得如此成績缺乏宣傳。顯然,只羅列其取得的成績,榜樣教育的受眾無法找到向榜樣學習的具體路徑,這樣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宣傳過程中更應注重微觀的細節描寫,講清楚榜樣是在什么條件下,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為榜樣的。
(3)創新榜樣學習機制。對榜樣的學習流于形式,導致榜樣的人格魅力并不能為學生所感知和吸收。在開展向榜樣學習的活動中,應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現實需求,結合新媒體,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榜樣。優化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學習內容要與時俱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學習策略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愿意聽、愿意學,增強高校榜樣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高惠珠,吳浪菊.社會風尚與道德治理[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3(5):157-159.
[2]朱本.榜樣與榜樣教育[J].教育研究,1994(3):30-33.
[3]彭懷祖,姜朝輝.榜樣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224.
[5]李蕊.當前的榜樣認同提升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7:121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