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得到了高速發展,在不同的領域之中都可以看到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的身影,農產品銷售也不例外,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快節奏,逐漸地轉換成網絡營銷手段,將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面向的消費者群體更廣,本文主要對當前網絡營銷中農產品銷售的難題進行探析,并針對性的找出解決方式,旨在為相關的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網絡營銷;農產品銷售;難題探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著廣袤無垠的土地,每年的農產品產量甚多,但是各個地區的天氣氣候不同,土壤條件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導致各地區的農產品產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過于單一,市場信息不夠流通,供應周期較長,農戶與商家無法實現信息的共享,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當地農產品的正常銷售情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即便是偏遠地區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市場的信息,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尤其是在銷售渠道上更是拓寬了維度,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產品,使得更多的商家參與進來,滿足了農產品市場多樣化和動態化的需求。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是近年來產生的新型營銷,這種模式具有獨特的優勢,以互聯網為基礎平臺,通過網絡技術收集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和產品自身信息,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相關農產品的信息,加快信息共享,拓寬銷售渠道。
1.網絡營銷有利于及時獲取產品信息
市場經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且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導致農產品市場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例如通訊、交通等因素,進一步加大了農產品市場的交易風險,網絡營銷發揮出了信息化的特點,能夠第一時間對農產品信息進行發布,及時了解供需狀況,掌握市場動態和行情,將農產品信息形成快速的傳播,彌補了以往傳統銷售模式的信息傳遞慢的缺陷,使得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實時更新,實現交易平等、透明與互動。與此同時,利用網絡營銷手段,能夠為農產品提供一個更加大的交易平臺,實時傳播相關農產品的知識,交換產品信息的技術經驗和營銷經驗,實現農業知識的信息共享,幫助農民解決相關的疑惑,建立科學的生產計劃,能夠幫助農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網絡營銷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通過網絡營銷的手段能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產品自身的效益,網絡營銷為農民提供了一個便捷的交易平臺,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農戶與需求方的需求,并通過填寫的信息可以直接聯系,與以往傳統的交易方式不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彼此的需求可以直接進行溝通,減少了交易過程中雙方的談判成本,網絡化的營銷模式對流程更加精簡化,減少了傳統實物基礎設備的需要,只需要在網絡平臺上就可以完成溝通交流,減少了店面管理費用以及銷售人員的費用支出,除此之外,網絡平臺可以讓農戶直接通過網絡進行了解農業相關知識,購買生產資料,節約自身的采購成本,能夠將資金更加靈活運用。
3.網絡營銷有利于擴大市場規模
當前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想要在變化莫測的市場動態之中獲得穩定的發展,就需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農產品市場也是如此,相關的企業以及農戶要懂得包裝自身的產品,發掘自身產品的特色,打造產品亮點,形成自身的企業品牌,并通過合理的營銷手段進行擴大市場規模,農戶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信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發布,以此拓寬自身的市場規模,加大產品的銷售力度,并且對于較為分散的農產品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個規模化的銷售,即便是需求方來自不同地區,也可以通過網絡化的平臺與農戶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交流,出現訂單交易,系統平臺會在第一時間通知農戶,整個流程下來十分流暢,沒有多余的環節和資金支出,為農戶和需求方提供了一個穩定、便捷、高效的交易平臺。除此之外,網絡環境下產品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及網絡媒體的覆蓋面,動畫的宣傳成本和效果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對于農產品品牌的打造十分有利,知名度逐漸提升。
4.以網絡營銷促進農產品銷售存在的難題
4.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當前網絡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即便是在較為偏遠地區也可以使用網絡,網絡信息化的出現,拉近了人們與世界溝通的距離,為人們的生活、工作自己學習都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上網條件和上網的設施仍然不是很先進,一些農村地區的網絡設施建設尤其是上網速度、網絡安全管理等,都有著一定的弊端,這方面的知識較為薄弱,人們安全上網的意識有待加強,對于相關的網絡營銷條件不能進行滿足。除此之外,即便是有關部門成立了農業網站和電子商務網站,但是都處于一個有待完善的狀態,里面的內容空洞,沒有實際的內容,應用范圍不廣泛,導致效率較低,當地的農戶在思想觀念上仍然是較為保守的狀態,對于網絡營銷平臺沒有過多的了解,一些農戶并不信任網絡營銷平臺,過多地擔憂其存在的風險,這就使得真正在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農戶數量不多,網絡營銷平臺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也無法保持良好的運行。
4.2農戶對網絡營銷手段缺乏正確認識
我國人口基數大,參與上網的人數多,但是其中上網群體大多數都是年輕人,真正進行農產品交易的人數卻不是很多,一些農戶缺乏對網絡營銷手段的正確認識,網絡電腦的操作方法也不是特別清楚和了解,這就導致一些農戶在進行農產品銷售時不會優先選擇網絡營銷的方式,網絡營銷的模式需要農戶對操作流程進行詳細了解,這就需要農戶能夠掌握網絡計算機相關知識,能夠充分認識到網絡技術的優勢,利用其優勢對產品信息進行搜尋、收集與發布,但是大多數的農戶對此知識都有著欠缺,這對于網絡營銷手段的優勢發揮有著消極影響。
4.3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當前,大多數的農業生產仍在實行一家一戶家庭聯產承包制,這樣的生產模式有著一些不足之處,其中主要表現為單個農戶生產力分散,生產規模小等,不同農戶對于生產或者技術方面掌握不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人們的知識程度不均衡,無法進一步對農產品實行規范化的生產,更無法制定科學的生產計劃,質量標準和包裝規格不規范,一些農產品的特征較為明顯,尤其是季節性的農產品,自身的保質期有著局限性,不便于長時間的儲存,更加無法達到質量標準,阻礙著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除此之外,農戶的網絡營銷知識較為薄弱,這使得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困難。
5.破解網絡營銷在農產品銷售中的難題
5.1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營銷流通模式
為了進一步幫助農產品網絡營銷能力達到真正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流通模式,可以不斷地建立以下模式:第一,構建基于農產品分類的合作組織、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為依托的“B2B”“ B2C”模式,第二,構建基于農業企業自建站點的“B2B”模式,第三,構建基于第三方交易平臺的“B2B”模式,第五,構建基于農戶產品網絡的營銷服務公司……這種全新的營銷模式,以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為農戶有效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平臺,與此同時,也為農戶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交易平臺,改變了以往傳統銷售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減少了交易成本的不對稱。
5.2培養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
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是時代的產物,因此需要人們樹立良好的發展眼光,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我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熟悉掌握計算機的操作規范,樹立良好的上網習慣,掌握相關的營銷知識,首先,定期的對農戶展開知識體系培訓,通過計算機知識的普及,能夠讓農戶進一步加強對計算機操作的了解,同時也豐富自身的網絡營銷知識,開展電子商務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大批商務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一些地區的農產品網絡營銷仍然處于劣勢階段,需要不斷地加以改善,加強農戶對網絡營銷手段正確認識。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營銷流通模式,培養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原天.網絡營銷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初探[J].財經界,2019(03):31-32.
[2]王云.促進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對策研究——以某市為例[J].中國經貿,2017(11):55-56.
作者簡介:
鄭琳(1987.2- ?),女,漢族,福建福州,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