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04-01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網上購物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血多負面社會效應,滋生了一些違法犯罪現象,利用網絡售煙,就是其中一種。本文對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存在的困難,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 互聯網 涉煙 違法行為 對策
一、整頓和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現狀
近年來,互聯網涉煙違法案件頻出,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9年6月,國家煙草專賣局等4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的通告》,拉開了打擊利用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的序幕,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迅猛發展,網上涉煙違法犯罪現象持續擴散。
二、整頓和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存在的困難
(一)違法主體難以確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根據圈子的不同,注冊多個“小號”。那些目的性明確的不法商家更是通過自己注冊,或者從淘寶上購買微信賬號來實現隱藏身份、非法經營的目的,在此環境下,不少涉煙違法主體以虛假身份游離在互聯網絡中。此外,許多不法商家在貼吧、論壇、淘寶或其他電子商務平臺等匿名注冊,發布涉煙違法信息。
(二)違法行為難以發現。一是有效信息檢索難度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涉煙違法信息輻射全國各地,內容紛繁復雜,對有效信息的提取難度大,針對性弱。二是貨物交易隱蔽性強。互聯網涉煙案件買賣雙方在線上完成交易,貨物交易采用快遞公司物流配送,且包裝上往往通過文具、化妝品等進行了偽裝。三是資金結算復雜多樣。交易貨款通常利用轉賬或者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軟件進行電子結算,再加上可以用過匿名、隱藏IP地址,小金額多批次等支付手段,具有極大的隱蔽性。
(三)調查取證難以進行。一是執法權限制約,組織協調難度大。由于查處利用互聯網從事涉煙犯罪案件涉及的執法管理部門多,且執法權限并不相對集中,往往需要電信、公安、郵政、金融等多部門配合。二是案情涉及面廣,偵查難度大。互聯網違法案件的信息脈絡紛繁龐雜,涉案人員分散,網絡輻射面廣,數字證據鎖定難,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有時候在巨額成本下也無法收到理想的效果。三是網絡隱私權保護,調查合法性控制難。在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中,不法分子往往會采用代碼、代號、網絡語言進行活動,使得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中容易陷入“釣魚執法”的泥潭。另外微信等作為個人的即時通訊工具,更具有個人性和隱私性,而調查取證,勢必會觸碰到其私人信息,兩者之間可能會出現侵權傷害。
三、整頓和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對策與措施
結合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現狀和困難,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措施。
(一)轉變打假破網思想,立足案源建設。一是加強情報搜集。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在信息收集、甄別、分析上下工夫,篩選有效信息,密切關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信息,關注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新動向。二是用好舉報機制。加大舉報獎勵宣傳力度,暢通群眾舉報途徑,拓寬情報來源,注重挖掘物流快遞運營商舉報、快遞人員舉報、消費者舉報。
(二)突破執法權限制約,建立協作機制。一是加強地區間合作。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具有涉及地域分布廣泛、涉及人員眾多等特點,因此,建立各省、市、縣之間的跨轄區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協作機制亟不可待。二是加強部門間合作。切實落實《關于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的通告》,明確相關部門權責,強化部門執法協作,從信息、物流、資金三個環節把握公安、通訊、郵政、金融等部門的權責,相互溝通配合,形成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合力。
(三)用好法律法規武器,切斷涉煙違法行為通道。一是嚴格執行《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對微信等互聯網運營商進行監管,明確網絡媒介為涉煙犯罪提供條件的法律責任,禁止網絡媒介為涉煙違法活動提供交易平臺和信息發布平臺,切斷違法信息宣傳通道。二是加大物流監管,嚴格執行寄送卷煙相關規定,發現有非法從事煙草專賣品經營或運輸的,立即查處,切斷違法煙草制品交易通道。
(四)加強宣傳引導,注重社會輿論引導。一是加大煙草專賣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從根本上提高終端消費者的法律意識,讓消費者明白,在網上極易買到假煙,權益得不到保障,從而自覺抵制網上售煙。二是加強互聯網涉煙典型案件宣傳,擴大社會輿論影響,震懾利用微信等互聯網實施涉煙違法行為的犯罪分子,讓社會公眾知曉利用互聯網售賣卷煙在法律禁止行為,要承擔嚴重法律后果,實現群防群治。
綜上所述,整頓和打擊利用微信等互聯網從事涉煙違反犯罪活動任重道遠,我們應立足長遠,高屋建瓴,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將涉煙違法經營者繩之于法,還卷煙市場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卜心農.互聯網+新商業模式下涉煙違法犯罪的現狀及對策[J].百家爭鳴:發展·月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