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要: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凸顯了一種新的視覺表達方式,即從以語言為中心的交流方式轉向以網絡表情符號為交流媒介的方式,并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交流習慣。個性鮮明、多樣的表情符號從誕生起便受到人們的喜愛,它滿足了現代人情感表達的基本需求,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表情符號慢慢滲透到現代人的實際生活當中。從網絡表情符號的定義展開,進一步研究其特有的視覺、消遣娛樂、經濟、文化上的功能,并從該功能上分析表情符號傳播對現代社會影響的利弊,以此來引導人們更好地使用網絡表情符號,促進視覺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視覺文化 網絡表情 符號 功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74-02
當下,視覺文化已經超越語言,占據人們日常活動交流的重要地位。大量的可視化圖像、符號進入人們的視野,既豐富了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又對以語言為內核的理性主義形態文化起到補充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生長,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逐漸消弭了語言、文化、國界的隔閡。互不相識的兩個人,會因一個友好的“微笑”表情而熟識;一份枯燥無味的文案,會因圖像元素的加入變得鮮活有趣;毫無關聯的兩個企業,會因網絡表情符號的推動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這一切,都是視覺文化的推動,視覺文化帶來了圖像技術的極大飛躍,打破了語言的局限,架起人們交流新功能的橋梁,即網絡表情符號。從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到現在網絡符號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網絡表情逐漸成為人們聊天時使用最頻繁的非語言。它的功能趨向多元化,不僅僅是在交流溝通上,在商業場上也能看到網絡表情符號。
一、網絡表情符號的定義
1982年,美國耐基—梅隆大學的一個教授在其電子公告欄發布了一串ASCII字符表情(:-)),于是,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就此誕生,并很快在互聯網上流傳開來,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網絡表情符號的組成元素很多,包括符號、動畫、圖形等視覺可見的非語言形態。視覺上所呈現的圖案、表情都可成為一種符號代表,它就如同語言一般,被廣泛應用在郵件、論壇等各大社交網絡平臺上。這些載體構成了網絡符號的存在價值,給了網絡符號表達的舞臺和容器。而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網絡符號不斷被更新擴充,作為一種非語言溝通符號,被用在現實生活中,如我們常見的交通指示牌、廣告宣傳畫等。只要我們留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都能發現網絡表情符號的存在。
二、網絡表情符號的功能分析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和網絡用戶的快速增長,網絡表情符號的使用也愈加廣泛,2015年,一份英國的統計數據就曾指出,每年有60億的表情符號被90%的網絡人群所使用,由此可見,網絡符號的使用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除開其本身所帶有的語言情感交流意義,時代的發展也給網絡表情符號印上了其他文化、經濟上的價值。
1.視覺效果
網絡表情符號不斷發展從簡單直白的字符、細節突出的顏文字再到視覺形象更具體的經典emoji等,網絡符號表情正由文字轉向表情包,其類型和形式也在逐漸多樣化,因而視覺效果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表情就如同人的情緒一般,有開心的,有憂愁的,有憤怒的,等等。
快捷簡單的傳播方式拓展了網絡表情的傳播途徑,而新型網絡力量群體的注入,更是給表情注入了新的活力。如emoji表情直白易懂,是人們日常聊天中最常用的一種表情符號;新媒體中常出現的廣告宣傳花、卡通形象等在品牌建立和推廣營銷方面有著獨特的社會意義;在網絡輿論的推動下,出現了一些明星表情包、網絡紅人表情包等,其中有些帶有諷刺、粗鄙、無厘頭的意味,這類表情符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日常交流的方式,短時間內還容易造成大眾跟風、輿論一邊倒的現象,不利于網絡的平等、自由、和諧、發展,
當然,不同的語境、環境、人群下,同樣的表情符號還能被賦予不同的定義。就拿“微笑”的表情來說,親戚長輩,特別是老一輩的人覺得這是一種禮貌的象征,然而大多數年輕人卻覺得“微笑”表情是一種諷刺,代表著憤怒的情緒。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網絡表情符號產生之初的定義與其之后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可能是不同的,帶給人的視覺效果也有可能不同。因此,用同個網絡表情符號與人交流,也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效果。
2.消遣娛樂功能
在聊天中運用網絡表情符號早已成為現代人抒發感情、表現身份特征的主要方式。雖然隨著網絡社群的不斷壯大,網絡表情符號的含義也在不斷被更新,但是網絡表情符號的娛樂功能仍是占很大比重的。有數據顯示,當前網上沖浪的群體中,19~39歲年齡的人的比例最高。這一群體思維跳躍、情感細膩又心思縝密,他們很多時候不善于用語言表達情感,往往通過網絡表情符號來輔助表達,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尤其是群體聊天中,適當運用網絡表情符號還能起到烘托氣氛、營造輕松愉悅的溝通環境的作用。
3.經濟文化功能
不知不覺中,人們的日常聊天里充滿了“符號”,指尖輕觸,一個簡單的回復或者一句禮貌的“謝謝”,我們都習慣用表情來表示。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表情包,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而這表情的使用背后,更是蘊含著巨大的文化意義和商業價值。
2011年,蘋果公司將廣受大眾喜愛的emoji表情加入到IOS5版本的輸入法系統中,由此打破了emoji受限于國家、語言不同所造成的桎梏,之后便傳遍全球。Emoji的傳播火熱,還離不開各大品牌之間的合作,之后,emoji作為全球IP開始活躍在各大廣告商、品牌商里,與社交軟件合作、與服飾品牌合作、與茶飲品牌合作……人們喜歡可愛蠢萌的emoji表情,自然會將注意力關注到它們的載體上,即這些合作品牌上。
同時,emoji表情打破語言、國界限制,促進了各種文化意識形態的交流與碰撞。不同民族或國家的人們,一個可愛俏皮的小表情就能瞬間拉近彼此之間距離。
三、表情符號傳播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不可否認,網絡表情符號的產生為我們的溝通交流帶來了便利,給社交恐懼癥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接觸外界的工具;它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也變得生動有趣;它打破了文化、語言的桎梏,促進了全球網絡愛好者的交流和文化傳播。網絡表情符號背后巨大的利益鏈更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從這方面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表情符號的貢獻。
可是,隨著視覺文化的主流化發展,圖像占據了人們的視野,甚至有人預言說表情符號甚至會取代真實語言。
與此同時,視覺文化傳播推動了大量新的表情出現,其中不乏一些粗鄙、黃暴的表情包,這些表情包的傳播不利于互聯網的和諧發展,對經常上網的青少年兒童幼嫩的心智成長也有負面影響。巨大的網絡表情符號生產商業鏈中又夾雜著各種盜用、抄襲等違法行為,這些都是隨著網絡符號的出現而產生的新問題。
四、結語
視覺文化改變著人們的交流方式,平時用語言來表達的思想情感,如今一個表情就全搞定。人們感受到了網絡表情符號帶來的便利,同時,也要明白其存在的弊端。對于當前網絡文化中的表情符號元素,合理運用,合理傳播,顯得尤為重要。新媒體時代,網絡表情符號是一種非語言形態的符號,它直觀易懂,很容易在網絡世界里大范圍傳播。但是,有時網絡符號并不能正確地表達人們的意圖,就如前文提到的“微笑”表情,這樣的“圖不達意”,難免會引起對話兩人的隔閡或摩擦,反而起不到表情符號原本的作用。因此,非語言并不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語言形態,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一種輔佐性語言。另外,一些網絡表情帶有血腥暴力、刺激性信息,它的傳播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網絡交流氛圍。尊重他人的創作權也十分重要,不要隨意使用他人肖像,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每個網民需要遵循的守則。
參考文獻:
[1]孟建.視覺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和傳播理念的詮釋[J].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2(3):1-7.
[2]周憲.文化研究的新領域——視覺文化[J].天津社會科學,2000(4):98-101.
[3]余光武,秦云.語言學視角下的網絡表情符號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1):130-135.
[4]網絡表情符號的流變與延展空間[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梁燕碧.日本的網絡表情符號“顔文字”及其文化內涵[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17(2):35-38.
[6]姚沂婕,安宏玉.網絡表情符號分析[J].校園心理,2011,9(5):336-337.
[7]唐師瑤.Q時代的交際想象——QQ表情符號的構形規律及功能初探[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8):82-8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