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紅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接受高壓氧治療輔以循證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方法 該次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間該院收治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89例為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輔以循證護理干預,比較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6.18±0.43)mmol/L、餐后2 h血糖(8.24±1.03)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8±0.17)%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更低。 結論 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接受高壓氧治療輔以循證護理可幫助患者穩定控制血糖,恢復神經功能,預防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高壓氧;糖尿病;腦梗死;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a)-016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ombined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8, 89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plem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6.18±0.43)mmol/L,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8.24±1.03)mmol/L,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6.58±0.17)%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lower probability of having an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ombined with evidence-based care can help patients to stab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restore nerve function, and prevent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Hyperbaric oxygen;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Effect
循證護理是最近幾年較為盛行的護理干預模式之一,指的是以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查找證據,改進護理措施,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1]。糖尿病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一旦患者無法穩定控制血糖,很容易合并多種并發癥,腦梗死就是其中之一。該文以該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間期間收治糖尿病性腦梗死接受高壓氧治療89例患者為對象,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以該院收治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89例為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者44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范圍在40~75歲之間,平均年齡(58.3±1.2)歲。觀察組總計患者45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范圍在41~76歲之間,平均年齡(58.5±1.1)歲。以統計軟件對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全體患者均經相關檢驗確診為糖尿病性腦梗死;②全體患者均自愿參與該次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排除嚴重合并肝腎等臟器功能缺陷患者;②排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③排除患嚴重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干預,涉及內容有:疾病知識講解、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輔以循證護理干預,涉及內容有:(1)建立循證小隊。由護士長擔任隊長一職,由2~3名責任護士、床邊護士等擔任組員。隊長定期對組員進行培訓,指導其掌握循證護理干預的過程及注意事項,提高隊員們的護理能力。(2)落實循證護理服務。①導管護理。通過查找資料發現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接受高壓氧治療期間,胃腸道、膀胱、氣管黏膜等很容易受到損害,因而,需做好導管護理工作。當患者進艙前,需認真檢查導管,保證連接穩固,氣體減壓前,應保證尿管、胃管引流通暢,避免因空氣膨脹損害胃腸道及膀胱。認真查看患者引流液的顏色及容量,避免反流問題[2];②預防低血糖。據資料顯示,高壓氧治療期間,患者血糖會出現明顯下降情況,這是由于機體組織因供氧充足,代謝活動加快,使葡萄糖消耗增加。那么,就需做好低血糖的預防工作。患者在進艙前,護理者應對其血糖指標予以測量,如末梢血糖指標低于5.6 mmol/L,則不應進艙治療。為患者普及相關低血糖知識,如危害性、發生原因、處理措施等,可為患者準備餅干等小食物,如患者出現心悸、出汗、煩躁等低血糖癥狀時,及時補充糖分;③窒息預防。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造成窒息問題的因素包括患者呼吸道因大量分泌物殘留至堵塞、氣管導管脫出、嘔吐物誤吸等。為預防窒息,護理者需及時幫助患者清理鼻腔、口腔內分泌物,針對氣管切開、痰液較多患者,每間隔30 min實施霧化吸痰[3]。
1.4? 觀察指標
檢測患者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及糖化血紅蛋白。自制神經功能缺損量表統計患者神經功能,總計20分,分值越高,神經缺損問題越嚴重。統計并計算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
1.5? 統計方法
以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護理數據進行分析,以χ2檢驗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等計數資料[n(%)],以t檢驗血糖指標、神經缺損評分等計量資料(x±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血糖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神經缺損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神經缺損評分(5.35±1.3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0.42±1.3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僅有1例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發生率2.22%,對照組低血糖4例,氣管黏膜受損3例,窒息1例,發生率8(1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護理服務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循證護理是近幾年新型的護理模式,通過預先分析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查找相關資料,從而避免落實護理期間的不足[4]。對高壓氧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輔以循證護理干預可通過導管護理避免患者氣管黏膜受損,通過低血糖預防幫助患者穩定血糖指標,通過窒息預防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用于高壓氧治療糖尿病性腦梗死患者中,可助患者穩定血糖,恢復神經功能,預防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靈芝.循證護理在緩解老年糖尿病患者透析并發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1):40-41.
[2]? 余娟.循證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83-85.
[3]? 陳小艷,鄭佳玲.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124-125.
[4]? 李俊.2型糖尿病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血栓形成的循證護理預防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2):355-356.
[5]? 薛玉花,張莉,盧長莉.循證護理在血液高凝狀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08-1010,1013.
(收稿日期: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