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 目的 探究針對糖尿病患者群體開展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對患者基本性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生理指標控制效果的影響干預作用。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將10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53例,為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測算值、自我管理行為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接受護理前后的FPG指標測算值、HbAlc指標測算值和生活質量水平評分指標測算值。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測算值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的飲食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心理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治療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總評分指標測算值均高于參照組(P<0.05)。護理前,研究組的FPG指標測算值和HbAlc指標測算值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FPG指標測算值和HbAlc指標測算值均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前,研究組的生理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社會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情感職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總體健康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生理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社會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情感職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總體健康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均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為糖尿病患者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確?;颊叩难谦@取到較好控制,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影響效果;探討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a)-0095-02
在現有的臨床醫學實踐發展背景之下,針對糖尿病患者展開治療干預,主要方法在于針對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標展開合理控制,而在針對患者展開治療干預過程中,制定和運用適當策略為其開展護理干預,對于確?;颊攉@取到最佳臨床治療結果具備重要意義[1-2]。該文以該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調查對象,為其實施了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0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53例。參照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介于41~76歲,平均(61.1±8.1)歲,病程介于1~11年,平均(6.2±3.4)年。研究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齡介于40~75歲,平均(61.2±8.2)歲,病程介于1~12年,平均(6.1±3.3)年。研究組與參照組在年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護理處置方法
為參照組患者群體實施常規性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患者群體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其具體涉及的護理工作內容如下:①在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初始入院時,臨床護理訪談工作人員應當立即與患者建立形成穩定且有效的人際性交流溝通關系格局,充分展示對患者的關懷與理解,在獲取患者充分信任和依賴條件下,全面調查了解患者的各項基本信息。②在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完成初始入院時間節點各項臨床檢查環節之后,護理人員應當立即引導和促進患者針對自身具體存在的類型多樣的健康問題展開全面性的分析和思考,督導患者能夠逐步改善優化自身的基本性健康意識,助力其能夠逐步建構形成改善優化自身基本性行為習慣的主觀愿望。③在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第3周,護士應當參照研究組糖尿病患者實際展現的改變自身日常行為的主觀愿望狀態,幫助其制定科學化且個性化的自身行為改變計劃。④在患者具體執行自身行為改變計劃之后,護士應當每間隔兩周為患者開展一次訪談,針對患者獲取的積極效果給予肯定,強化患者的自信心,并結合患者具體出現的問題為其提出針對性建議。
1.3? 臨床評價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測算值、自我管理行為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飲食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心理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治療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總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接受護理前后的FPG指標測算值、HbAlc指標測算值和生活質量水平評分指標測算值(生理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社會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情感職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總體健康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
1.4? 統計方法
擇取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測算值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測算值92.45%(49/53)高于參照組71.70%(38/5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59,P<0.05)。
2.2? 兩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比較
研究組的飲食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心理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治療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表現狀態總評分指標測算值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接受護理前后的FPG指標測算值和HbAlc指標測算值比較
護理前,研究組的FPG指標測算值和HbAlc指標測算值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FPG指標測算值和HbAlc指標測算值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接受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評分指標測算值比較
護理前,研究組的生理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社會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情感職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總體健康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生理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社會功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情感職能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以及總體健康表現狀態評分指標測算值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伴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發展趨勢的日漸深入,以及人民群眾基本日常生活習慣的逐漸變化,最近幾年以來,糖尿病在我國民眾中逐漸展示出普遍化和年輕化的變化趨勢[3-4]。對于糖尿病患者群體而言,在其血糖生理指標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條件下,其極易發生多器官性臨床并發癥,給患者的生存質量狀態造成不良影響[4-6]。
該次研究中獲取的相關數據顯示,為糖尿病患者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能獲取較好效果,值得推廣。
在內科護理工作過程中,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為其實施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相較為其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生理指標,在優化患者的護理質量和生活質量條件下,為我國內科護理事業的良好發展創造支持條件。
[參考文獻]
[1]? 吳秀群.個性化康復護理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J].心理月刊,2018(8):85.
[2]? 趙培培,韓志雙.心理疏導結合飲食護理在改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9(1下旬刊):45-46.
[3]? 于愛紅.以時效性激勵理念為中心的延續性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行為、自護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OL].全科護理,2018(35):4390-4392.
[4]? 張慧琴.圍手術期個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24):124-125.
[5]? 陶錫珉.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的護理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4):132.
[6]? 安媛,陳媛媛,尚紅.舒適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手術期遵醫行為的影響[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8,16(4):100-102.
(收稿日期: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