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作為一個嶄新的審計領域,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現目前,風險為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沒有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成果,也缺乏實踐性結論,無法滿足我國企業治理與發展的需求,而其應用也尚未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首先總結整理了企業風險導向出現的原因,其中包括落后的傳統內部審計方式、相關法規影響。進而梳理了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以專業的分析為基礎,提出解決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的具體策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切實性建議。
關鍵詞:風險;企業;內部審計;策略
引言:現今,科技發展處于蓬勃的時期,企業經營環境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財務管理難度也逐漸加深。市場經濟的多元化及多變性,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企業的經營也受到國內外經濟雙重影響,機遇與風險并存。根據近幾年的企業數據分析,企業的經營戰略實施必定要將風險管理作為重點,保證企業目標實現。另外,由于企業財務上的違紀違規行為頻繁,長期以來,企業都將企業財務報表作為內部審計的核心,而疏忽企業內部審計對于企業存在風險的管理,沒有對企業潛在風險進行揭露,并及時進行防范,給出合理的控制策略。本文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則是將風險作為企業審計重點,將風險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推動力,而不再僅局限于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幫助企業更好進行風險防控及管理。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原因
1.落后的傳統內部審計方式
在目前的大多數企業內部采用財務基礎審計的傳統手法,長期審計過程中,弊端就會層出不窮,使得企業內部的審計效率降低,加上人員的操作性也不夠強,內部審計的結論也缺乏精準性和科學性。基于傳統審計的弊端問題下,建議企業可以采用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策略,內部審計策略對比傳統的操作方法區別在于,以往的內部審計就是單純地翻翻手記的賬本,查理賬單,然后讓專門的審計人員對會計的金額進行核對,但是這種古老的方式在大型的公司和企業就并不“暢銷”,過于耗費時間,大部分情況下,主要是對審計單位會計及報告方面的情況進行統計,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無法預防和解決企業管理風險。
2.內部審計職業的發展需求
隨著財務職業發展要求,不斷擴大外部審計服務領域,其工作范圍除了風險評估、投資咨詢、會計咨詢等領域外,還包括了企業的內部審計業務。另外,部分企業為了節省開支,內部審計的部分業務甚至全部的業務交給外部審計負責,兩者在業務上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內部審計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準確提供企業需要的風險方面的咨詢確認服務,進一步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削減外部審計服務范圍擴展給其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當前采用的審計方式主要為存在很多不足的賬目基礎審計以及制度基礎審計,并不能根據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來對審計的目標和范圍進行確定,以致于內部審計被企業忽視,陷入發展困境。
3.相關法規影響
國家在2017年中國保監會就印發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規范,推動企業提升內部審計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并進一步加強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風險防控成為會議提到的高頻詞匯,會議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企業治理作為風險防控的三個方面,從研究的成果來看,三者獨立存在卻都互相滲透,與企業的治理還有企業內部的管理互相牽連。與此同時,法律也約束了風險管理還有企業管理在內部的審計,也需要對內部的審計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存在問題
1.內部審計人才短缺
目前,內部審計的傳統方式一定阻礙了風險導向在企業中的發展,欠缺有效的審計機制就會使管理人員效率不高,很難帶好手下的兵。然而,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的現狀不容樂觀,在人員整體構成中,主要為財務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技術以及能力,缺乏對企業風險管理的認識,工作人員整體的綜合素質不夠高,沒有達到風險導向審計需要的要求。根據數據調查,大約超過71%的審計人員所學專業為財務會計和審計,而低于15%的內部審計人員為法律管理以及金融等專業,至于機械建筑類的人才只占到8%。綜合而言,人才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缺乏企業風險管理類的人才,沒有辦法去滿足人才的要求。
2.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技術手段落后
我國的許多大型企業財務部門會計電算化已經得以實現,部分還實現了ERP等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化,但截至今日,僅僅只有少量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對信息技術輔助審計進行逐步地推廣,大量的企業仍以手工審計為主,并且內部審計人員有大約一多半的工作人員沒有辦法即刻熟練操作計算機,對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夠高,沒有辦法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另外,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技術應用不夠先進,財務分析是企業所采用的內部審計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在審計過程中沒有很好利用信息技術、風險評估以及管理評審等技術,以致于不能深入審計問題實質,不具備較強的系統性與科學性。風險管理模型評估風險運用時基本上都是跟職業判斷對其進行評估,影響審計計劃制定。在2008年,江蘇省的內部審計協會問卷調查中,將傳統審計各階段的耗時與國際水平進行比較,得出結果如下表:
3.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缺乏準確功能定位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管理控制承擔組成部分,又是對其他管理控制進行評價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應用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功能缺乏準確定位,沒有真正重視企業風險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程度,而將著重點放于現有的控制監督體系上。在2017年10月,國家內部審計部門調查結果中表明,在被調查的830家企業中,超過一半的企業設置有獨立內審機構,有291家企業與其他機構進行合并。而在被調查的540家單位里,內審機構隸屬于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或行政最高領導的占有比例59.1%。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存在以下情況:內部審計機構缺失;內審機構領導層為執行層;董事會領導內審機構。而在總體被調查企業中,前兩種占據大約70%的比例,這說明企業沒有設置內審機構以及執行層領導是較為普遍的,這一問題實質反映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缺乏準確的定位,沒有發揮參與企業風險管理中去,僅僅只是在企業的底層受托責任關系中發揮作用。
三、企業實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策略分析
1.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知識構成
結合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現狀,可以明確規定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及知識結構,對其學歷、專業技能以及從業經驗等做好規定,并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在內部審計人員中加入具備經濟及管理學等其他相關專業的人才,改善審計部門的人員知識結構。企業還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方法,讓審計人員輪流工作于不同崗位,在各個崗位可以提前入職培訓,能夠使審計人員更為全面地了解企業風險與控制,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另外,內部審計人員還應該轉變原有的審計觀念,注重風險意識的建設,時刻注意風險規避、轉移及控制。第一,在全企業的范圍內向所有員工普及內部審計的相關知識,切實地提升每個員工的財務意識,只有將審計人員的知識融入企業的日常,才能最有效地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第二,企業各部門在制定本部門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時,要綜合考慮自身因素與企業因素,例如部門自身的職責、工作規劃、企業的發展規劃等,同時也要考慮到行業的共同特點;第三是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進程中,要根據實際發生的狀況來對企業制度進行及時的更新與完善。因此,企業就應該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管理力度,把企業的增值還有經濟效率三者要相互貫通,相互串聯,幫助企業完成盡快發展的目標。
2.準確定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功能
首先,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需要選擇適合其審計工作開展的內部審計報告關系。企業在治理過程中,內部審計機構對決策層或是對執行層負責都會對其地位產生直接影響,并決定其功能發揮程度。西方的內部審計主要是以審計委員會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及以監事會為中心的日德模式。由于我國在政治經濟體制、法律以及市場等各方面與國外存在的差異,選擇英美模式更適合中國企業實現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要求。在文章里提到了內部的審計人員是行政體系的支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職能的監督部門直接可以與董事會溝通,擁有獨立性。其次治理主體也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需求進行研究開發,對內部審計可以進一步的加深認識,使得風險導向的準確度更高,此外,還可以對內部審計導向的方法進行宣傳,加強管理者的認識,提高運用基礎。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
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能夠為工作單位的財務管理上改善時間、空間;能讓新的財務管理方法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它會對企業的資金進行跟蹤并對會計工作實施進行實時監測。因此,我國企業應當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積極采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企業審計工作的信息化。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可以通過加速電算化審計軟件開發或者向外聘請專家和配備兩個渠道實現。信息采集的方法就非常適用于內部的審計人員對企業風險評估的控制,分析對量化的指標,尋找到企業存在的漏洞與風險,對比進行即時的處理還有防范措施,做出更高的應對措施。另外也要提前做好準備,應對不同的復雜的審計環境,加快信息網絡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建設,相互聯系,采取科技化的手段來完成企業對審計工作的要求。
總而言之,基于企業工作的中存在問題——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基本滿足了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的不僅是效率,但隨著智能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風險內部導向設計的說明還需在實踐中改進和進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企業實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原因及存在問題,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但本文無法對涉及的具體策略有效性做出保證,這一新審計方式在中國企業的適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實證。
參考文獻:
[1]陳獻東.新一輪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審計內容變革研究——基于審計供給和審計需求均衡視角的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6,13(05):82-91.
[2]宋絲雨.企業審計的風險與防范措施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06):76-78.
[3]徐愛菲.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審計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6(11):115-116.
[4]陳波,吳衛軍.國有企業審計招標的制度安排及其優化研究[J].審計研究,2015(04):39-46.
[5]審計署成都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張瑞民.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審計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審計研究,2015(03):27-34.
作者簡介:吳玉昭(1970.10- ),女,安徽無為人,本科,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