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技術水平的提升改變了原有的競爭環境,消費者群體效應、消費者與企業的信息交互模式、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等等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形勢、新環境下,企業必須進行戰略轉型,將企業的發展核心定位于消費者需求。然而在實際情況中,企業的戰略轉型還存在諸多問題,分析問題并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對于促進企業的戰略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經濟;企業管理;戰略轉型
一、互聯網經濟及企業轉型的內涵
信息時代互聯網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而互聯網經濟并非單純地將各個行業與互聯網整合在一起,而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互聯網與其他行業高度融合在一起,以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說互聯網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其將互聯網的集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優化配置,提高社會整體的生產水平。可以說互聯網經濟不僅包括了新的商業模式,其還涵蓋了新的業務體系及新的經濟體。企業轉型升級是指在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內部經營管理動態能力發生變化時,企業管理者在經過全面調查及分析后,改變企業原有的經營目標,根據企業的內部、外部變化重新制定目標,使得企業在各種客觀、主觀因素的作用下具備更高的快速調整及變革的能力。
二、互聯網經濟為企業轉型帶來的機遇及挑戰
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一方面,互聯網經濟為廣大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互聯網經濟背景下“O2O”電子商務飛速發展,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拓寬銷售渠道,企業可以通過發展線上、線下兩種模式來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在有限的人力及物力下提高產品的銷售份額,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網購市場的不斷興起與發展使得我國的網絡交易額呈幾何倍數增長,據相關統計資料可知,2017年我國的網絡交易額在6萬億元,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為網絡購物帶來了全新的契機。在這種背景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消費習慣、購買方式早已與互聯網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即使線下消費也多選擇移動支付,互聯網經濟已經深入到消費者生活的各個層面。另一方面,互聯網經濟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迅速占領了傳統企業原有的市場地位,面對面的交易模式使得很多企業大量丟失市場份額,網絡中的各類電子商城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及便捷的購買方式,降低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而面對面交易不僅限制了交易的數量、交易形式,而且消費者還需要付出較大的時間成本,因此企業必須深入了解市場環境,根據市場情況、結合自身的條件加快升級轉型,以更好的適應互聯網經濟環境。
三、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戰略轉型存在的問題
雖然企業可以敏銳地意識到互聯網經濟為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但是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企業的戰略轉型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企業戰略轉型存在轉型路徑依賴的問題
所謂路徑依賴是指某個組織或個體在選擇了某個模式后,受規模經濟、學習效應、協調效應及適應性預期等因素的影響,組織或個體會按照原來的思維模式延續現有的競爭優勢,在這種慣性的影響下企業會不斷強化原有的思維模式。企業要實現自身的戰略轉型,必須要重塑核心競爭力,打破原有的運行模式,根據現有的知識、經驗、研發能力等,重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然而企業一旦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又會以此為基礎盡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形成新的思維定義。由此可見,路徑依賴反映了企業轉型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企業往往很難超越路徑依融,導致戰略轉型陷入困境。
2.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弱
信息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互聯網經濟環境中,企業只有掌握先進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然而我國的企業一直堅持“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很多行業、很多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不足,普遍存在“重引進、輕創新”的觀念,只看到了技術引進的短期效益,忽略了企業的自主研發,導致企業創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競爭技術,對重要技術對外依賴度較高,不利于企業的戰略轉型。
3.企業失去成本優勢
一直以來我國都以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世界各國的企業前來投資,成本低也是我國很多企業的主要優勢。然而在互聯網經濟環境中,各個國家都進入了智能生產的領域,發達國家在價值鏈中的投資也會逐步減少,而我國企業長期以來采用的都是粗放式經濟發展,在向集約式發展轉型過程中,我國成本低廉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此外,我國產業結構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也是影響企業戰略轉型的重要客觀因素。
四、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戰略轉型策略分析
在全新的互聯網經濟環境中,企業要加速戰略轉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1.開發多層次的發展模式
企業戰略轉型存在轉型路徑依賴的問題,可以針對該問題開發多層次的發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建立線下引流類O2O模式。前期可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營銷,推廣企業品牌,擴大企業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再通過各種營銷組合、優惠策略進行線下銷售引流。線下引流模式具有單向性強的特點,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以商品價格為主,價格因素決定了用戶的交易行為,企業與用戶完成交易即完成交集。該模式可以實現企業線上與線下的雙重服務,以擴大自身的客戶群體,完成客戶引流。另一方面可以構建交易服務類O2O模式,企業可以構建專業的電商管理部門,可以構建自己專屬的O2O交易平臺,也可以與專業的O2O平臺交易,用戶可以通過交易平臺完成一系列交易流程,該模式適用于生活化場景,實現線上線下雙向盈利。此外,企業也要實現經營管理思維的轉型,在傳統業務中融入互聯網思維,突破固有的思維禁錮,抓住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有利條件,洞察消費者消費行為及消費理念的變化趨勢,重新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轉變服務理念,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智能化
在大眾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的互聯網經濟環境中,傳統企業標準化、低成本競爭的戰略已經不適用,企業必須重構其市場基礎及商業模式。消費者對于小批量、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企業必須構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先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生產體系。在智能化生產體系構建過程中,企業的價值鏈會逐漸轉變為需求驅動的柔性化體系,呈現出顯著的智能化特征。并且企業還要基于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充分挖掘產品消費者的衍生需求,通過“產品+服務”、“產品+設計”等功能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企業生產及服務的個性化、情景化、定制化及交互化特征,“產品+服務”的理念促使企業向著“服務商”轉變,由基于產品管理的生產經營轉變為基于客戶管理的經營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場景化消費體驗。互聯網經濟中,企業的競爭核心轉向企業產品相關的關聯服務與支持服務,新的商業模式還在產品設計中融入消費者創意設計及文化屬性,企業會更多地關注消費者、產品要素供應商、服務要素提供商等,促進三者的互相協同,優化資源集成。此外,企業要突破消費性服務業領域,形成新的生產型服務、知識型服務、公共服務等,提高企業產品及服務的文化品位及技術含量,真正實現高增值服務、高智力人力資源結構、高情感體驗的現代服務。
3.組織架構轉變為二元管理組織體系
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戰略轉型的組織架構變革要體現出智能化、網絡化、開放化的特點,以促進企業內部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及不同部門間的融合,逐漸形成一個網絡狀的連接循環模式。二元管理組織體系既能提高大規模的生產效率,又可以滿足個性化定制的要求,具備靈活性與高效性的特點。整個組織架構包括決策組織、研發組織、生產組織、市場組織等幾個模塊,其中決策組織主要進行發展目標、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研發組織則提供關鍵技術突破等技術升級;生產組織的主要功能是構建智能制造與技術解構與集成生產體系,以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組織則建立市場平臺,疏通信息渠道。上述各個組織互相聯通,最終形成開放式的網絡循環模式。
4.向內的職能分工轉變為向外的協同合作
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的執行力越好,證明企業的協同分工水平就越高,企業通過協同分工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不僅要加強內部各職能部門、業務流程的協同合作,還要促進企業與外部環境的有效連接。企業要在內部加強各部門之間工作流程的協同合作,其通過表單、審批流程等將組織全員參與企業高效生產;在此基礎上向各業務系統之間延展、整合,將企業相關資源集成于一個統一的平臺架構,打破各領域產品的邊界,以互聯網為媒介,實現不同組織、不同地區之間的動態性、集約性管理,從而實現企業內部、外部各相關環節之間的高度協作。
參考文獻:
[1]徐明華,李紅偉.浙江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基于企業成長理論的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8,10(2):45-49.
[2]卓越.全球價值鏈治理、升級與本土企業的績效——基于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問卷調查與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19(1):93-98.
[3]周長富,杜宇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昆山制造業企業的問卷調查[J].世界經濟研究,2018(7):23-28.
[4]周駿宇,李軍.廣東外貿企業的困境、轉型升級路徑和政策需求——基于結構方程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8,29(4):4-15.
[5]毛蘊詩,姜岳新,莫偉杰.制度環境、企業能力與OEM企業升級戰略——東菱凱琴與佳士科技的比較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6):135-145.
[6]宋利康,鄭堂介,黃少華,等.航空智能制造技術——飛機裝配智能制造體系構建及關鍵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15,482(13):38-45.
[7]谷雨,杜寶瑞.明確發展方向 提升智能制造層級——訪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杜寶瑞[J].航空制造技術,2016,514(19):22-23.
作者簡介:王健(1978.05- ),男,遼寧義縣,本科,高級經濟師,遼寧調兵山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研究方向: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