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的資金運動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保障,狹義而言,企業經營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因此,正確認識企業財務風險,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就成為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企業應當變革老舊觀念,運用科學的內部管理控制方法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正確的評價和管控,實現企業更快更強地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內涵及其產生的原因,論述了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評價與控制的有效途徑,以期幫助企業提高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工作水平,實現我國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內部管理控制;策略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要在這烽煙四起的商場上,贏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企業高效的資金運作和內部管理,這是幫助企業走得更遠、更踏實的保障。著名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將企業的所有活動劃分為五大類:管理活動、安全活動、生產活動、社交活動和財務活動。這一分類得到了廣大學者的認可,從這一分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財務活動在企業的運轉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預防財務風險和管理財務風險則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重中之重,不能正確評價企業財務風險將妨礙企業做強做大。企業的財務活動一般都把重點放在對成本的控制上。實際上,有遠見的企業已經樹立起危機意識,將目光投向財務風險的評價與控制,通過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形成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全面認識,并建立高效的內部管理控制手段減少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一、企業財務風險內涵及產生原因
企業財務風險又稱為融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不能按時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健康的資金鏈是企業發展的金鑰匙,而融資、貸款、賒銷等又是企業日常運營中不可避免的環節,企業的財務風險蘊含于這些活動之中,可以說一招不慎就會置企業于極大的財務風險危機下。事實上,企業的財務風險并不可怕,只要正確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并對癥下藥,就會使企業避免財務危機。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總體而言,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內部原因主要體現為:企業決策上的錯誤,如企業投資決策失誤、籌資活動不到位;企業經營上的錯誤,如企業盈利能力較差、資金周轉慢;企業戰略管理的失誤,如并購、合并等重大戰略決策的錯誤。外部原因主要體現為: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制度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稅務與匯率兩方面;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如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使企業利潤虛高,若企業管理人員被這一數目迷惑,將不能看到這一數據背后隱藏的財務風險;行業環境的影響,由于各行各業經營特點不同,面對的財務風險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新興行業的財務風險較低,而傳統工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則較大。
二、財務風險的評價
1.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體系
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就如同一艘帆船上的舵,指引著企業的財務風險評價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并在航線偏離時,使之及時回到正軌。因此,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體系也應當設置多方面的內容,過度強調某一方面,實則鼓勵次優化,不利于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
目前,我國企業對財務風險的評價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指標進行: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其中,發展能力評價一般不用于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與管理。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兩個償債能力指標直接反映了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抵抗風險的能力,償債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就越高,越能吸引資本進入。長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主要包括: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長期借款、預計負債……,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的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償還能力,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是衡量企業當前財務能力,特別是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重要指標,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其他衡量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動負債。運營能力指標主要是針對基于外部市場環境下企業的人力資源運營能力和企業生產資料的運營能力,人力資源運營能力是計算衡量企業勞動效率,比較勞動效率高低的指標,該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是否具有高效性和即時性,能間接預估企業能否達成年度指標;生產資料運營能力實質上就是企業總資產及其他要素的運轉能力,主要從資產周轉率、資產運行情況等因素確定,其中的資產周轉率,能直接評判企業運營能力的強弱,是衡量企業是否正常運轉最重要的評價指標,資產周轉率低說明企業缺少現金流,是急需被幫助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資金或資本的增值能力,通俗來說就是企業賺錢的能力,是直接反映企業是否值得被投資的核心要素,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收益率六項。
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這四個指標,基本囊括了企業所有的財務風險評估指標,每一項評價指標都不是分離的,而是緊密相連、互為補充的,從償債能力評估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換的抵抗力,到從運營能力評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再到盈利能力反應的企業吸引資本進駐能力,整個評估體系是層層相連互為補充的。
2.企業財務風險評價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經濟效益是任何企業經營都應當遵循的原則,這與企業經營的本質——追求利潤最大化相關。追求經濟效益,并不是要求企業追求成本的絕對最小,而是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日漸摸索成本節約的模式,能夠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大或同等程度的效益水平。
(2)例外管理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往往會有意外事情的發生,這些事情需要占用企業的資金。在企業財務風險評價工作中,企業無需對每一項事情都給予同等程度的重視,應該制定事件分級制度,針對不同程度的意外事件制定妥帖的處理方案,確保事件發生后能及時有效處理且資金使用恰當。事實上,企圖對所有的事項都進行同程度管理是沒必要的,會極大地浪費企業的資源。對于財務風險的評價,企業應將目光聚焦于意外事情的發生上,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以求避免財務危機。
(3)全面介入
企業的價值鏈由許多環節構成,每個環節都會設計資金的收支。因此,企業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認識,就應當將評價內容延伸到企業價值鏈上的全部費用、企業全體人員。全部費用即指企業不僅要關注可變費用,對固定費用也要進行評價。全員控制即要動員全體員工,包括管理者、基層員工等所有人員,引導其樹立財務風險意識,落實財務風險評價與管理控制行為。
三、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控制的途徑
企業財務風險評估和管控具有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做好企業財務風險評價、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并非一蹴而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正確認識這些特點,認真對待此項工作,以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1.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財務監控方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工作,完善各項相關的管理制度是其前提。在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優化監控方法,提升檢測水平,從而提前預知財務風險,預防財務風險。傳統監控方式常常依賴于富有經驗的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簡單的估計,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這不符合科學的監控體系。事實上,數據很少說假話,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財務活動工作中也引入了信息技術。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合理分析企業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預算,將每周、每月、每季的開支用數據表示,然后對比總預算,找出實際與計劃之間的差距,分析這些差距產生的分部、分項、原因以及單位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以確保企業正常運轉。這樣依賴于數據的監控方法,能夠有效規避人為的主觀性,將細微的問題反映到數據上,能使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并且能夠做到及時處理。同時,這樣科學的監控方法,也能及時更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同時,能夠直觀和準確地反映差異,特別是對于能物耗情況能夠根據歷史資料和同行業成本資料進行即時縱向、橫向對比分析。
2.要提高影響者、參與者、實施者的風險觀念和管控水平
正確的觀念才會引導正確的行為。首先,要使企業全體人員樹立財務風險的管控意識。傳統的財務風險控制都是由組織中的財務部門單獨操作的,即在企業中,是由財務人員專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財務人員也是直接預估財務風險、評價財務風險、規避財務風險的唯一參與者,而采購者、生產者、銷售者等對企業資金有影響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卻十分淡薄,這種控制方式嚴重阻礙了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提高,妨礙了企業的有效運轉。企業的有效運轉,必須依靠每一個組成部分的緊密配合,只有大家行動一致、目標一致時,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因此,要提高影響者、參與者、實施者的風險防范觀念和管理控制水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到財務風險控制活動中去,從而減少無效的活動。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各方面、各環節、各部門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企業中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環節的成本觀念和成本管理水平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企業的效益。
其次,要提高對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管理有影響的參與者、實施者的工作能力。為此,可以設立考核制度。在選擇應聘者時,對其學歷、工作經驗、資格證等提出一定的要求,做好篩選工作,這是做好財務風險評價與管理的第一道工作,對日后的財務工作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也要設置獎懲制度,對業務考核結果做出評價并予以獎懲,激勵財務工作的參與、影響、實施人員,切實提高其工作水平。同時,成本核算、分析人員還要適時轉變成本控制的觀念和角色,變目前每月單一的算賬、分析角色為充分融入企業管理中,積極發揮企業管理參謀者的角色,充分發揮成本控制和管理者的引導和培訓作用。“管理思想是靈魂,管理人才是關鍵”,只有全方位提高企業成本核算、分析人員和相關職能人員的成本素質和水平,才能更好、更深入地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更好地去執行企業的成本控制制度,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工作。
四、結語
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財務狀況的競爭。比競爭對手更優秀的財務狀況,能夠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企業應當居安思危,預防財務風險,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水平,變革傳統控制方式,實現更快更強的發展。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幾項措施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運用,助力我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英華.論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4):74-75.
[2]張嘉華.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J].財會學習,2019(09):49-50.
[3]羅吉平.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財會學習,2018(18):59-60.
[4]吳建鬧.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納稅,2018(19):43-44.
[5]袁樹林.企業財務內部審計與控制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0):235.
[6]周瑩.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商論,2018(26):82-83.
[7]張先治.我的管理控制研究歷程[J].財會月刊,2018(15):177-178.
作者簡介:鄭盼盼(1981.11- ),女,漢族,籍貫: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人,現供職于河南省焦作市文化館,職稱:會計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企業財務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