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溪
本文以信陽毛尖茶文化在室內空間中的營造為研究對象,第一部分對信陽毛尖茶文化內涵與特點進行深度挖掘,第二部分提出了影響信陽毛尖茶文化空間的營造要素,第三部分提出了信陽毛尖茶文化空間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原則,為信陽毛尖茶文化傳承與茶文化空間設計提供參考。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信陽毛尖作為中國十大名茶,近年來產品知名度升高,但文化延續力度不足。茶文化空間是延續信陽毛尖文化、展示信陽毛尖文化的重要載體,除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也能夠提升城市產業格局,影響市民生活美學需求。因此可以將室內設計作為茶文化展現載體,加強信陽毛尖茶文化空間推廣,使得各種茶產業如信陽毛尖專賣店、茶館、茶主題民宿空間精神彰顯出信陽毛尖茶文化韻味,推動信陽毛尖茶更好的發展。
一、信陽毛尖茶文化內涵與特點
茶文化是人們在飲茶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與精神內涵,有關茶的藝術起源于中國、發揚于中國,至今已有4700年歷史,信陽毛尖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我國茶文化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最早記載信陽毛尖茶作為朝廷貢品的古著為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在宋代發展鼎盛,宋代文豪蘇東坡曾贊譽信陽毛尖“淮南茶,信陽第一”。
自1992年至今,信陽市已舉辦27屆茶文化節,標志著現代信陽毛尖茶文化得以發揚并重視,茶文化節的展示方式也由娛樂演唱逐漸轉化成文化展覽等更利于茶文化展示與傳播的形式。除了每年一度的茶文化節,信陽毛尖軟文化不足,表現在茶鄉茶田承包以個人為主,作坊式生產無法帶動大規模經濟產業與旅游業發展;茶文化廣場景觀設計不足,基礎設施老舊,場所精神營造無法體現茶文化內涵;茶館、茶主題民宿、信陽毛尖專賣店等茶文化空間盈利模式陳舊,室內設計美感不足等現狀。
信陽毛尖多產于清明節氣前后,僅依靠每年毛尖產出的月份吸引游客來推動信陽茶文化發展的效能較差,相比較其他幾種信陽毛尖軟文化的體現方式來說,強化茶文化空間設計在實施性、宣傳性方面更加容易,能夠使游客在住宿、參觀、購買時感受信陽毛尖獨有的文化魅力。
二、影響茶文化空間營造的要素
(一)空間結構
空間結構是室內設計的首要要素,主要由空間內部結構、尺度、流線等方面構成。不同地域的茶文化內涵,對于室內空間形式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以中式茶道與日式茶道為例,日式茶道在文化展現上沿襲了中國唐朝頂層文化的內核,并從日本貴族開始自上而下貫徹至平民階層,另外日本國土面積較小,經濟起步較晚,其應用于茶道等空間的結構由于精簡了形式,反而形成了獨特的極簡文化。而中式茶道受到國內文化自下而上的影響,以多地域多維度并存的形式體現,總體來說分為南方茶文化與北方茶文化。南方茶文化精巧,飲茶程序精細繁瑣,因此茶文化空間結構精巧細致,尺度相對較小,講究以小見大,建筑空間要求富有層次感、精致感,從不同角度能夠領略到不同的美感,需要慢慢觀察才能完全領略,豎向空間尺度比重高于橫向空間;北方民風粗獷豪放,飲茶多為了解渴暖身,因此茶文化空間結構疏朗大氣,整體布局嚴謹,以中庭為中心圍合式展開,橫向空間尺度比重高于豎向空間。
信陽地區地處中原,素有“北國江南”之稱,加之傳統室內空間融合了南北建筑布局形態,空間結構既需要體現橫向空間的嚴謹布局,又需要體現豎向空間的精巧層次。
(二)陳設設計
陳設設計作為室內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室內整體風格有著直接的影響。陳設分為功能性陳設與裝飾性陳設,功能性陳設以陳設品的功能性為主,裝飾性陳設以裝飾目的為手段。信陽毛尖茶文化內涵對陳設設計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首先從材質角度來看,信陽地區采用的室內裝飾材料也與其他中原地區無異,但在主產茶區如南灣湖環湖區域,由于植物種類豐富,裝飾性陳設多選用竹藤類材質,這種材質比較輕便,色澤素雅,質地柔軟,彈性十足,冬暖夏涼,小巧精致,且經濟便利;功能性材質多以硬木類材料與布藝為主,木料整體較為沉重,質地堅硬,厚重大氣,色澤深沉,保暖性和隔音性好。無論是竹藤類材質還是硬木類材質,都是就地取材,經濟便利。
其次,圖案紋樣也是陳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信陽地區雖地處河南,但傳統政治文化以楚文化為主,室內裝飾文案也頗具楚豫特色,茶文化空間是地域傳統文化的縮影。在主產茶地區,裝飾圖案紋樣多以茶樹等植物與信陽水文圖案為主,展現的是一種靜謐柔美之感,并且紋樣也比較豐富,例如有卷草紋、纏枝紋、水紋圖案、花葉圖案等;但在楚文化體現上,則是以動物青銅器物圖案紋樣為主,展現的是一種剛強大氣之感,文案式樣也比較多,例如龍紋、饕餮紋、瓜果紋等。
最后在室內陳設設計的色彩方面,信陽毛尖茶品種較為單一,以綠茶為主,人們對色彩偏好相對素雅,故反映在室內裝飾色彩上也應以低飽和度高純度的顏色為主,體現出信陽毛尖茶文化中素雅簡潔的色彩之美。
三、信陽毛尖茶文化空間的營造原則
(一)應遵循信陽地域文化
在室內設計中融入信陽毛尖茶文化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域性特點,從信陽地區的人文自然條件出發,做到因地制宜,在充分彰顯信陽毛尖茶文化的同時,還應保證建筑內部空間與建筑形態、建筑外部空間的生態平衡,設計時應考慮就地取材,無論是裝飾性陳設還是功能性陳設都應選擇安全綠色環保材質,盡可能地將信陽地區獨有的材質應用到茶文化空間中,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二是以人為本原則,以前茶文化空間以茶館等產業為主,當下人們對茶文化空間有了更高的需求,利用使用功能需求,社交功能需求,安全功能需求等,出現了更多空間形式,如茶主題酒店、茶主題餐廳、茶主題展館等形式,這種需求更應該注重以人為本原則,比單純的凸顯茶主題能夠更好的彰顯空間場所精神,滿足社交需求。三是設計創新原則,有品質的信陽地區茶文化空間仍處在零起步階段,現有茶文化空間多以個人茶葉專賣店為主,該產業業主大多缺少文化積淀,設計時多以模仿為主,使用大量的中國傳統家具與陳設進行堆砌,與信陽地區的楚風文化背道而馳,在茶文化空間中融入一些現代思想,能夠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提升空間品味。
(二)應尊重認同信陽毛尖茶文化
在營造茶文化空間場所精神前,為更好的實現茶文化的應用,需要對信陽地區的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尋找信陽地區傳統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與建筑室內的聯系,充分把握在主產茶區或市區等特定環境中茶文化與建筑室內設計之間的復雜關系,從而有效提升設計效果。
首先,設計師應發自內心的尊重并認同信陽茶文化,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傳統地域茶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并將其中蘊含的一些文化理念融合進現代設計中,更好地繼承與發揚信陽茶文化,此舉能夠有效實現設計內涵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使用者能夠快速領會設計師的設計意圖。
其次,在發揚與傳播信陽茶文化的過程中,應注意不能直接將文化元素進行簡單的模仿或者照搬照抄,充分提煉地域茶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注重時代特征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新技術,從結構、空間、材料、色彩、符號等多個層面入手,設計出符合時代、富于地域文化內涵的室內空間。這對于設計者本身自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設計者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能夠抓住信陽茶文化內涵的關鍵因素,通過一定的藝術設計手法,并將其轉化為室內設計元素。
再者,在茶文化空間的表達上上還應做到與室外環境相得益彰,促使室內空間的特點和周圍的地域環境更加協調,把握信陽茶文化精髓,使得室內設計具有時代感,同時也富含地域文化感,有效提升室內設計效果。
(三)做好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兼顧
滿足使用功能需求與精神需求功能是營造茶文化空間的核心目標,所謂使用功能即是能夠滿足居住者日常生活工作需求,有效提升居住者的居住舒適度。精神功能則是通過整個室內建筑設計風格來展現,使得設計風格整體上能夠帶給人們一種美的感受,設計風格蘊含的文化能夠彰顯居住者的品味,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室內建筑設計中應用地域茶文化,需要兼顧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實現功能和形式應的統一。
如果說使用功能決定了室內設計外在結構布局,而精神功能則決定了室內建筑設計內在“靈魂”,只有將文化內涵和現代建筑結構布局相結合,體現出一定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才能使設計更加鮮活,更加具有美感。提取信陽毛尖茶文化元素,對整體跨度較大的室內空間進行物理分隔,創造出不同的使用空間,來滿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時還應考慮人流動線,將功能分區流暢地串聯起來,在室內營造出一種閑散舒適的氛圍,給人一種“一步一景”的空間錯覺,從而讓使用者者通過切身體驗,來感受茶文化的深層內涵和魅力,使其達到茶道中“和敬清寂”的心靈狀態。通過采取這種方式合理利用地域茶文化,從而既滿足了使用者對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又滿足了其精神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營造出思想表達準確又富有品質的信陽毛尖茶文化空間,首先應深刻認識信陽茶文化發展過程、文化內涵、設計現狀;其次了解信陽茶文化與室內建筑設計內在聯系,深入研究影響茶文化空間的空間結構要素與陳設設計要素;再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應遵循三大設計原則,即應遵循信陽地域文化、應充分了解認同信陽茶文化、應并注重做好使用功能與精神功能融合。信陽地區茶文化活動與傳播活躍度逐年下降,重視茶文化空間是延續品牌價值、傳播信陽毛尖茶文化的重要途徑,能夠為信陽茶文化的發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規劃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