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蘭
近年來,中小企業規模與日俱增,競爭愈演愈烈。創新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刺激著企業研發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存在著千篇一律的現狀,創新的大環境還未形成。于企業本身而言,創新的動力明顯不足。創新需要一定的成本和風險,很少有企業敢于大膽的嘗試。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一些原本屬于中小型企業的福利待遇,例如:資源紅利、政府福利等等已經不復存在。創新驅動力發展戰略儼然成為了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大勢所趨。
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涵
在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提出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彰顯,同時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一項重要內容。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也提出,在過去一年中,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分為以下方面:首先,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是靠技術創新來維持發展,而不是靠傳統的勞動力和資源的驅動。其次,創新的本質目的是推動中小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助力企業更好地生存。
二、實施創新驅動力發展戰略對中小企業生存的意義和作用
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存在競爭優勢的,不僅是國內競爭,還有國外競爭。對于形成一種長期且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依賴的是利用勞動力資源和降低成本的優勢。而這類優勢,恰恰是每個企業都能模仿。但依靠技術創新就不一樣,它表現出的附加值高的特點尤為凸出。對于這種高強的競爭實力是具有可持續性的。實施創新戰略實則也是由傳統優勢向創新優勢過渡的過程。另外,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也包括資源創新和環境創新。可以改變資源浪費過度的現狀,也能將環境污染指數降到最低。為此,實施創新驅動力發展戰略對中小企業生存起到了關鍵性的意義和作用。
三、創新驅動戰略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
(一)企業創新意識淡薄,缺乏企業自主創新精神
很多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思想難追上市場化進程的潮流,企業對于市場的行情,大方向的探索程度還遠遠不夠,致使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缺乏一個長遠眼光的規劃,在同質的經營中止步不前,或者照搬套用其它企業的管理方法。隨之帶來一些經營的風險,譬如企業產品暢銷力度不夠,購買力不足,很多問題接踵而至。使企業的漏洞由小變大。更關鍵的是,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需要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去嘗試其它企業沒有突破的企業模式,用優秀的精神理念去感染,塑造企業。落伍陳舊的觀念只能造成企業經營的障礙,舊的思想無法引導新的模式,這樣下去,企業很容易面臨淘汰的危機,企業自主創新是解救企業的最佳策略。
(二)中小企業存在戰略性非科學缺陷
企業在制定戰略管理目標時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在:對內外環境研究的片面性,刻意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科學的理論依據。重視管理系統卻又缺乏應用,大量的購置設備,卻沒辦法與企業的現實經營對號入座。盡管一些企業已經建立了戰略管理方案,但依然存在著非科學性的缺陷。很多理論都是固定的模式,僅僅是一個參考,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企業,大多數企業生搬硬套是最不理智的行為。沒有做到知己知彼,則會適得其反。企業對市場的掌握不夠透徹,缺乏系統的執行戰略,從而很難形成競爭優勢。
四、基于創新驅動力發展戰略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有效路徑探析
(一)重視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重視戰略管理首先要加強對企業戰略的深層次研究。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參與到考察市場之中,通過比對,了解市場的概況,開會討論,整理出適合公司長遠利益的方案。在公司原有模式上加之宣傳創新,提升戰略水平,以創新致勝。提升意識從企業經營內容和管理手段開始,兼顧外部環境,形成整體思維。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經營方式,根據不同消費群體所需,提供給客戶多樣化的服務,提高滿意度的同時,打響企業商家口碑和信譽度。創新思維,擅于研究消費者心理,與現實接軌。結合現代企業經營意識酌情對公司制度改革,比如科技意識,信息意識,環保意識,知識意識,人才意識等等。結合以上意識的分析,解除傳統經營理念的禁錮,從而形成一套完整新穎的管理戰略。
(二)建立企業科學性戰略管理的方案
企業創新管理需要構建科學性戰略管理框架,面對技術,政策等種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影響,企業生態需要結合內外部環境,通過調查和結合自身優劣勢,形成資源共享。綜合企業的價值鏈,形成一套完備的動態系統。在市場的競爭中適應企業的生態系統,轉變思維模式,將競爭的替代觀念轉化為互補產業。主要方式可以采取戰略性的合資,并購等來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如今的企業大多以服務業為主,以生態科技創新為基點,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從根本上降低成本以及資源消耗,走低碳環保的綠色科技之路,統籌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作者單位: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