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蕊?曹慧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進步,近年來我國居民群眾對金融保險的認識越來越高,在我國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金融保險行業需要履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允許國外的企業進入我國市場進行投資。但是在國內民營資本開放方面,至今人沒有足夠的企業進行嘗試,也就是說,我國是禁止私人資本來辦理金融相關事務的。直至新世紀初期,我國國務院才通過了私人辦理金融這個禁區,實現了該領域的零的突破。對于我國經濟來說,民營金融保險業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并不是很多,因此在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時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為了切實促進我國民營金融保險業的發展,本文對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策略,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指導和幫助。
一、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的意義和作用
對于我國經濟來說,通過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首先能夠增加我國就業崗位,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扶持社會弱勢群體脫貧,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能夠推動我國金融保險服務質量
民營金融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通過對其進行大力發展和改進,不僅能夠改善我國現階段部分大型保險公司壟斷市場的現狀,推動我國金融保險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還能夠為我國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有效緩解我國就業緊張、就業現狀不景氣的情況。保守估計,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量將會持續走高,確保盡可能多的畢業生能夠就業,對于維護我國社會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民營金融保險業的大力發展,我國社會的就業渠道將會顯著增加。現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發展極為落后,當前我國金融保險產業的工作人員數量遠遠不及同規模的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方面影響著我國民營金融保險業的服務質量,但是另一方面也為擴張金融保險行業就業人數打下了基礎。
數據資料統計顯示,上世紀末期,我國從事于金融保險不動產以及產業服務的人數僅有530萬余人,在整個社會就業人數所占比例不及1%,這與西方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低了將近15個百分點,與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等東亞發展中國家低了將近8個百分點。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限制了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保險公司在我國發展舉步維艱,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國政府取締了我國境內的所有保險公司,這對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平穩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盡管國有銀行以及保險公司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但是民營金融保險業的發展仍然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這就導致我國民營金融保險業的發展仍然比不上同期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有數據統計顯示,倘若我國金融保險不動產業服務的水平能夠和馬來西亞一樣達到每年5%的增幅,就能夠為我國創造超過3000萬個就業崗位。
(二)發展民營民融保險業能夠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研究結果顯示,當民營經濟投資比重達到我國經濟投資總量的40%左右時,其需要交納的工業增值稅就會達到15%以上,在制造行業中占有的份額將會達到近50%,對于我國社會就業崗位的提供占比高達80%以上。盡管民營經濟的大力發展將會為我國帶來以上這么多益處,但是通過查閱相關的數據資料可以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私營企業以及個體企業獲得銀行的貸款總額僅占所有企業貸款的0.5%~0.6%。獲得的信貸扶持較少,銀行貸款各種條款的限制,都嚴重影響著我國民營金融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縣級機構被統一撤銷,信貸權限被收回,使得我國縣級銀行沒有對企業行使貸款的權利,這就導致基礎位于縣城的大量中小型非國有企業沒有得到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單一的國有銀行體系過于落后,嚴重限制了我國民營經濟體的發展。因此,想要推動我國民營金融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現行的國有銀行貸款政策必須進行改革,增加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三)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能夠吸引更多民間資本的投資
我國在每個五年規劃期間都會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近幾個五年規劃給我國制定的GDP增幅目標普遍在8~10%之間浮動,想要在五年規劃期間達到GDP的增長目標,每年吸引民營資本投資量應該達到總投資的40%左右。在這個吸引民營投資的過程中,將民營金融保險業作為第一發展目標,能夠將社會上現存的閑散資本充分的利用起來,充分發揮這些資金的投資價值,避免資金閑置造成的浪費。
(四)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能夠幫助社會弱勢群體脫貧致富
在進行民營金融保險業的發展時,通過積極發展并建立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的民營互助合作金融組織以及保險組織,能夠對社會弱勢群體基于充分的幫助,實現社會弱勢群體從貧困線上的脫離,并引導其走向富裕。想要擺脫社會弱勢群體的脫貧致富,需要通過民政部門來對民營金融保險行業的閑散資金進行有效整合,并將其應用到財政救濟方面。想要實現財政救濟,可以通過合作金融、合作保險、合作醫療以及消費合作等途徑將其有效的組織起來,培養互相幫扶的優良習慣,提升社會弱勢群體的自救生存能力。
(五)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是實現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需要
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國經濟,我國政府制定了相應的經濟改革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國政府肯定了我國民營金融保險業的發展,并給予相應的法律地位對其進行保護。近年來,我黨和我國政府提出目標,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對現有的所有制結構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我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行的經濟共同發展,它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制度。為了貫徹落實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金融保險行業需要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推動并調整所有制結構,拓寬金融保險企業發展渠道,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帶來新的活動和動力。
二、發展民營金融保險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提出了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理念,并將發展重點放在了貿易行業、金融行業、商業以及保險行業等,但是近十幾年的實際情況顯示的是,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速度較慢,遠不及我國經濟發展的平均速度。
同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們也可發現,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金融保險行業創造的社會就業崗位就遠遠低于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速度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之間是不契合、不匹配的。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統計在案的就業總人數為7000多萬,較之于上世紀90年代增長了將近22個百分點,但是金融保險行業的就業崗位增長率較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增長率僅為5%,究其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個體經濟和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金融保險業的工作經營模式和之前基本相同,仍然采用了集體金融辦公的模式,沒有對國內民營資本充分的開放,同時也限制了民營資本去銀行貸款的資格。這些條款的限制,使得民營金融行業的發展和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嚴重影響了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同時,國有大型銀行為了避免資金鏈斷裂造成銀行經營緊張,將信貸資金和信貸資格都分配到了大城市、大企業以及大公司,民營企業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想要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只能求助于民間自由高利貸以及地下金融市場。同時,在個體民營企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主要是通過民間借款來完成的。舉例來說,溫州作為我國私營企業眾多的城市市場,現階段溫州存在的中小型企業數目達到了驚人的21萬家,而這21萬家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接近60%的企業主要借助民間借貸來實現發展資金的獲取。現在來看,由于我國金融政策過度的偏斜于對外資金金融機構,而對我國國內資產采取的是偏見、不開放的政策,這就導致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受到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民營資本劃入到錢莊之中,才能夠實現對地下金融市場的改進,讓民間金融市場和傳統國營大中型經營市場一樣來進行銀行業務的改進。
在黨的十五大會議中,曾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經濟,但是我國金融借貸、銀行貸款等的存在仍然實現了對企業的嚴格審核和偏見,導致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仍然對民營經濟采用抑制的態度。私辦錢莊、私人銀行等仍然沒有得到國家政府的政策支持。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解除了禁止民間資本辦理金融業務的禁令,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難點。舉例來說,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城市信用社、多個信托公司由于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由于資金運營不良的情況存在,因此這些金融機構被央行采取強制性的措施進行關閉,并勒令其進行停業整頓、接管重組。這些情況的存在,意味著金融保險行業是一個高危高風險行業,倘若在經營過程中沒有具備專業知識的人進行領導,那么金融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危機和風險。與正規的國有金融企業相比,民營金融企業的確缺少專業的高素質人才以及成體系的人才培育機構,因此人們對民營金融業沒有足夠的信心也是十分正常的。
同時,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民間地下錢莊和民間標會常常是不法分子洗錢、騙錢以及騙稅的大本營,同時民間的高利貸也多半出自地下錢莊。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部分地方政府興辦合作基金會,盲目的拉存款、房貸款,導致整個基金會的資金賬目流轉不清,部分地方還出現了入會者由于利息不滿意尋釁挑事的行為,導致基金會被草草關閉。這些問題的存在,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民間私人金融服務的擔憂和疑慮。
另外,由于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它是國家經濟走向的直觀體現,因此金融行業最好是由國家壟斷經營,這種思想的存在,也嚴重影響著金融保險行業對我國居民群眾開放的進程。
三、促進民營金融保險業發展的方法和建議
在本世紀初期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承諾允許國外的金融保險機構進入我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的民營資本必須也正式開放,給予其正當的國民待遇,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種必須經歷的階段。在這種情況,我國國務院在“十五”期間頒布了《“十五”期間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將鼓勵國內投資者進入市場和國外資本進行良性競爭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視。該文件的頒布是十分正確的,它意味著我國改變了傳統對民營經濟不重視的情況。想要切實促進民營金融保險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金融領導和決策部門需要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改制、貸款權利上收扥情況進行改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意見,給予民營經濟體足夠的權利組建民營商業銀行、民營保險公司、允許民營經濟體和國有銀行以及城市信用社接觸甚至是完成對其的收購,彌補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縣一級上收貸款權造成的空洞,推動經濟的增長。倘若還和以前一樣,不給民營經濟體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自主權,任由國外資本在我國獲利,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我國經濟發展的利好被國外金融機構掏空,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
其次,從實際情況入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近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迅速,但是我國中小型金融機構數量卻處于一個逐年遞減的狀態,民間小金融行業發展的不景氣拖緩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機構貸款權限被收回,信用社貸款權限提升,農民無力進行貸款所導致的。因此,需要對現有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尤其是民辦金融機構進行調整,給予其政策以及資金上的扶持,使得中小型企業發展符合群眾的實際需要。
另外,金融保險業自身的所有制結構體制需要和多種所有制結構相契合。現階段,由于我國政府長期以來對民營金融行業的不支持、不重視、導致民營金融行業的發展嚴重落后于經濟多種所有制的改革,從而造成金融市場活力不夠、信貸供給空洞化的情況。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我國政府金融部門將重點放在了金融風險的防范上,沒有對金融保險業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金融保險業所有制結構體制發展十分緩慢。因此,在進行金融保險業所有制結構體制的改革時,需要注重其和國家經濟體制的契合性,并對所有制結構的改革目標進行調整和完善。(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