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經濟下行的持續壓力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必須適應歷史性要求,從重速度與規模的傳統建筑業,轉變到重質量與效益的智能型建筑企業上來。加強企業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建筑企業做大做強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運行穩中有憂,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綜觀建筑施工企業發展,利與弊同在,危與機并存,未雨綢繆,搶占先機,才能立足于市場強者之林,本文對此做簡要思考。
一、建筑施工市場分析
(一)國際市場形勢看好,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推進,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也越來越大,為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廣空間和更好機遇。
(二)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斷加大,高速鐵路、公路、水運、城市軌道等基建項目加快實施,PPP投融資和EPC總承包模式方興未艾,市場信用機制逐步完善,為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帶來歷史性大好機遇。
(三)基建領域的科技應用范圍越來越寬,應用水平越來越高,而且更新換代快,為具備相應科技儲備和應用能力的企業,提供了進軍市場的有利條件和發展先機。
二、建筑施工企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基礎建設市場看好,但建筑施工企業活的并不輕松,時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艱難甚至是一個常態。
(一)進入、站穩國際市場是一大難題,國內建筑企業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市場規則準備不足、人才隊伍準備不足等諸多問題。
(二)建筑施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外的企業也可以進入中國開放的建筑業市場,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經營形勢嚴峻,尤其是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的企業,市場資源難以穩定持續。建筑市場原材料價格日高,人力成本日升,盈利空間有限,加上歷史累積債權債務雙高的包袱,建筑企業缺乏厚實的資本實力支持。
(三)企業長遠發展戰略及其戰略實施不力,現代化、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落實不夠,現場管理粗放問題普遍存在,項目創效能力較低,合同履約能力受限;科研投入和獨占性科技成果儲備不足,科技應用推廣能力落后于市場發展需要;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專業性人才匱乏,現場管理和技術技能人才不足,還有人才流失、隊伍不穩等問題,都制約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新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管理思考
要在新形勢下生存,必須有新思想、新措施、新作為,一本藍圖指方向,要扎扎實實打基礎,苦練內功,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
(一)制定科學發展戰略。發展戰略科學明確,發展才有方向、有定力。百年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在今日市場上發展,企業必須有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夠保證自己穩健發展的長遠戰略,否則就經不住風浪,更不能做強。要以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基礎設施市場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明了其特點難點重點,確定企業的主攻方向、總體目標、具體任務及措施步驟,并下大力推進實施,從而一步步求得生存,贏得發展。
(二)加大市場經營力度。一是轉變經營觀念和方式,努力踐行國家戰略,擔當政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為政府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發展,并創新經營模式,向高新業務轉產、向需求旺盛區域專長、向產融結合轉商,主動對接政府、業主,找準市場方向,尋找并抓住商機,夯實做大做強企業的市場基礎。二是國內市場毫不放松,推進屬地經營,緊盯駐地區域經營布局,把住家門口市場,發揮杠桿作用,形成輻射效應,促成經營規模拉升;以既有項目為依托,推進滾動經營,樹立“砸了市場是罪人、滾動經營是功臣”理念,通過干好在建,打響品牌,以現場管理的美譽換取滾動經營市場的佳績。三是國際市場緊跟“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海外經營,積極搭乘海外平臺公司和有經驗的大型外經單位,經營好海外“朋友圈”,將海外經營打造成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生存發展空間。
(三)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在白熱化競爭的市場上立足,必須本身硬,在文化、人才、管理、資金等各個方面儲備優勢,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按照黨和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總體部署,明確企業的歷史使命、發展愿景、當前任務,形成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與企業使命相促進的企業文化,以此凝聚人心,引導企業發展。二是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導向,根據市場需要和長遠發展,加快培育以專項項目管理團隊、專項技術團隊、專項架子隊為特征的專業人才隊伍和專業施工能力,抓緊聚集專業人才、技術、機械等各類資源,積累專業業績,推動公司專業化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三是增強組織機構的效能效率。要穩定基本的建制單位,做到編制穩、人員穩、人心穩、實力穩,為長遠穩定發展打好組織基礎。落實“法人管項目”,切實推進方案預控和成本預控;強化績效考核,落實項目目標責任制,及時兌現績效獎罰,促進項目創譽創效。推進標準化、制度化、機械化、信息化管理,提高項目綜合管控水平。四是加強科技創新。積極申報省市企業技術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打造更多的創新平臺;加強與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合作與聯合,打通科技成果、專利轉化通道;立足傳統產業,面向新興產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建立健全科研體系,培養一批核心專家,打造一批高端技術項目。
(四)建立先進有效項目管理制度機制,規范人員、制度、作業等各項管理。一是健全落實優質品牌管理制度。品牌是企業的生命,每一個項目都是優質名牌,企業就不難強大。要心懷國有企業責任,樹立“質量至上”理念,開展創建優質工程活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做到開工即優、一次成優、過程創優、結果必優,對優質工程功臣給予重用重獎,鼓勵全體人員以良好業績贏得信譽,把優質品牌轉化為競爭優勢。二是健全落實安全質量保證制度。安全質量重于泰山,攸關企業生存發展,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加強現場管理,明確安全質量管理重大事項,制定管理預案;配齊配足安全質量管理人員,加強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力度,落實質量安全標識、設施建設、教育警示、重點整治、獎勵懲罰等制度機制,確保質量安全工作穩定可控。三是健全落實財務管理制度。實行全面預算和責任成本管理,強化成本意識,項目上場,成本先明;重視“兩金”壓控,開展增收節支工作,堅持“現金為王”,大力推進票據結算,狠抓清收清欠;建立健全責任成本管理體系,開展經濟活動分析,監控各項指標運行。四是健全落實物資設備管理制度。推進物資區域集采、電商采購、電商租賃,充分利用集采平臺,降低采購成本;因地制宜做好材料采購,科學考慮施工安排、市場規律、汛期等因素,合理規劃,提前儲料備料;加強設備管理,準確掌握設備動態,提高設備利用效率。五是健全落實風險防控制度。樹立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提升風險管控能力。要加強風險內控管理,建立風險內控體系,健全風險應對、危機處置應急機制。要全面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防范化解經營風險,從源頭上做好把控,杜絕重大先天缺陷項目;防范化解合同風險,將合同管理貫穿項目全過程;防范化解法律風險,把企業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重點降控法律糾紛案件,維護企業利益;防范化解財務風險,加大債務風險和涉訴債務防控力度,強化財務監督檢查,確保全面覆蓋無死角,保證企業發展無憂。
四、結語
站在新的起點,建筑施工企業要緊跟時代主題,順應改革潮流,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制定科學發展戰略、加大市場經營力度、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項目管控制度機制等措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穩健發展。(作者單位: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