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月
在“一帶一路”、“互聯網+”的支持下,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屢創新高,跨境電商人才培育規模遠滯后于行業發展速度,為了緩解人才供需矛盾,需要以雙創時代為導向,培育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本文針對雙創時代下高職院??缇畴娚虅撔聞摌I人才的培育路徑進行闡述與分析。
創新創業是保持國家高速發展的動力之一,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是雙創時代的重要內容。當前,人才綜合能力是評估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準,在雙創時代下,需要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出發,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成長需求來創新教育模式。
一、跨境電商人才短缺問題嚴重
跨境電商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近年來,“互聯網+”將跨境電商推入創新前沿,成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從2012年開始,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逐年遞增,2018年,交易總額超過了9萬億,與此矛盾的是,盡管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但是人才短缺問題卻十分嚴重。數據顯示,在杭州8000余家跨境電商企業中,人才缺口數量超過了20萬,大量、東莞跨境電商人才缺口超過了2萬人,在跨境電商的發展下,人才缺口越來越大,跨境電商企業人才之爭嚴重。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數量超過了5000家,與之相關的企業數量超過20萬家,如天貓國際、網易考拉、唯品國際等。為了滿足人才創業、就業需求,必須要重視人才個性化服務、營銷能力的培養,在這一背景下,以雙創時代為導向來創新人才培育機制顯得極為重要。
二、雙創時代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一)樹立新型人才培育理念
在跨境電商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個性,蘊含著與眾不同的氣質、天賦、價值,在新時期下,他們需要的是啟發性、自由化的教育模式,這也是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先決條件。在跨境電商教學中,要致力于讓學生產生舒心、自由的學習體驗,融入人性化育人理念,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學活動中,要從以往“追求成績”轉化為“提升質量”,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跨境電商教學,為學生松綁,予以學生充分的自由,徹底打破應試教育和千篇一律的教育體系,追求多樣化、生態性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挖掘出他們的學習潛能。
(二)構建個性化課程體系
互聯網+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學科壁壘也在慢慢消失,為了滿足雙創背景下人才的培育需求,需要以互聯網+時代的各項技術為導向,構建出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在課程目標上,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緩解他們的學習負擔,通過人機交互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針對學生發展需求,提供動態教學目標,分析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偏好、基礎水平、個體特征、擅長項目等,對他們的學習能力、心態、知識技能水平、創造力進行綜合分析、診斷、評估,一對一制定教學目標。同時,借助互聯網+各項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來打造個性化課程平臺,平臺能夠迅速響應學生學習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做學習清單,用序列化項目群來整合學生工作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打破原來封閉、僵化的教育體系,開設多元化的創新創業項目群計劃。通過平臺的應用,能夠針對學生學習風格、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行為數據來建模,找到他們的潛在特征和個性偏好,真正實現從群體到個體的教學。
(三)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為了滿足雙創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在寒暑假,為學生提供進駐園區、企業的機會,參與真實項目,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深化對跨境電商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同時,舉行專項技能講座,構建出專業化的跨境電商學習數據庫,在高職院校、企業、人才市場之間建立溝通體制,緩解供需矛盾。在教育體系上,也要以校企合作為出發點,在課程內容中增加與職業意識、商務素質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校內模擬”、“校內演講”等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熟悉跨境電商行業,了解企業需求,完善校內仿真實訓室,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來鍛煉學生實操能力。
(四)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期鍛煉、實踐方可完成,否則,再完善的教學體系,對于學生而言,也只是紙上談兵。在教學方面,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計劃,增加實操類課程比例,整合校內、校外師資力量,引入有經驗的創新創業導師,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全程跟蹤,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就當前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需求來看,研發類、技術類人才短缺最為嚴重,因此,在教學上,要側重學生這一能力的培育,設置專業化的教育設施,在教學內容上,也要做到與時俱進,與實際工作保持銜接。同時,推出學分替換制度,以“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發表論文”、“獲得專利”等成績來替代學分,納入學業成績,帶動學生創新創業,為跨境電商領域培育更多的優質人才。
三、結語
為了解決跨境電商領域人才奇缺的矛盾,高職院校要基于雙創時代為導向,注重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搭建跨境電商教學平臺,與實踐結合,創新理論教學內容,優化實訓流程,繼續深化校企合作,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經過各個環節的密切搭配,學生理論、實踐能力均能得以有效提升,這是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競爭的有益方法。(作者單位: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