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旅游開發階段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護及影響因素研究

2019-09-24 03:15:06徐燕石秀蓮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5期

徐燕 石秀蓮

摘要 通過對旅游開發程度不同的肇興侗寨和三寶侗寨的問卷調查和田野調查,分析了兩地的旅游開發、民族文化保護現狀和影響因素。研究表明:肇興侗寨的語言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精神文化比三寶侗寨保存的更好;區位條件、旅游開發階段、政策措施是主要影響因素;旅游開發必然會對民族文化產生影響,不同民族村寨應該選擇不同的旅游開發模式。

關鍵詞 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民族文化保護;肇興侗寨;三寶侗寨

中圖分類號 F30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5-011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5.03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surveys in Zhaoxing Dong Village and Sanbao Dong Villag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ong language culture, costume cul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in Zhaoxing Dong Village are better preserved than those in Sanbao Dong Village.Location conditions,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olicy measure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have an impact on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t ethnic villages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

Key words National villages;Tourism development;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Zhaoxing Dong minority village;Sanbao Dong minority village

基金項目 貴州民委聯合基金“貴州省民族傳統節日與旅游區域合作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61032)。

作者簡介 徐燕(1973—),女,江西上饒人,教授,碩士,從事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區域經濟研究。

鳴謝 該研究在調查過程中,得到肇興管理委員會主任、肇興當地村民,榕江旅游辦主任、三寶侗寨村民的大力幫助,由此致以衷心的感謝!

收稿日期 2019-02-19

少數民族村寨是當地少數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利用大自然進行長期生產生活而聚集形成的聚落,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區別于其他旅游資源的根本。民族文化以其神秘性、原始性、奇特性極大地滿足了旅游者休閑、求異、求知的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使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發展成為可能[1]。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民族文化要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就需要“后繼有人”和合理的保護,面對旅游這把“雙刃劍”,如何找到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的平衡點,不被這把劍所傷害,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問題。現階段對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旅游開發影響、發展模式、社區參與旅游、文化保護與傳承、旅游扶貧等方面[1-13]。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同旅游開發階段的民族村寨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現狀和影響因素不同,需進一步研究。

筆者以比較法作為切入點,選擇旅游發展程度不同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肇興侗寨和榕江三寶侗寨作為研究點,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運用旅游學、文化學、民族學等相關的理論,從旅游開發程度與民族保護及傳承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對肇興侗寨和三寶侗寨進行了實地調研。于2016年8月11—14日、2017年1月5—10日在肇興侗寨和三寶侗寨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為146份,回收率為97.3%;有效問卷共為143份,回收率為95.3%,(肇興侗寨73份,三寶侗寨70份)。由于2個村寨的回收的問卷數量不一,筆者用肇興侗寨的70份問卷和三寶侗寨的70份問卷進行了對比分析。

1 黎平肇興侗寨和榕江三寶侗寨概況及旅游開發比較

黎平肇興侗寨和榕江三寶侗寨同為侗族村寨,其旅游開發程度和開發背景卻有著一定的差別,表1是2個村寨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文化背景、旅游資源、旅游開發模式等旅游開發背景的對比。

由表1可知,同為侗族村寨的黎平肇興侗寨和榕江三寶侗寨具有一定的相似點:首先,兩地同處于侗族民族較為聚集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周圍侗族村寨較多,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所處的少數民族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相似性;其次,都是侗族村寨,具有相似的語言、服飾、建筑等社會文化環境和侗族發展歷史;最后,2個侗族村寨的人數都超過了3 000人,住戶700~800戶,是規模較大的侗族聚集村寨。以上相似的地理環境、社會文化背景、規模大小等條件形成了2個村寨可比性的基礎。但由于旅游發展歷史和發展階段不同,2個村寨的經營模式、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接待能力等旅游開發狀況具有差異性,處于旅游發展初期的三寶侗寨旅游發展程度不如肇興侗寨。

2 黎平肇興侗寨和榕江三寶侗寨民族文化保護現狀比較

民族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勞動生產、生活中所創造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1]。侗族民族文化是植根于地域、產生于特殊族群的地方性知識,是民族發展的內涵所在,是支撐民族旅游的靈魂,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作為基點,將民族文化從原生環境中作為“商品”搬上旅游舞臺[4]。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得侗族文化傳承的深度和廣度、本族人對自身文化的態度、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等情況悄然地發生著一些變化。下面從語言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精神文化方面調查、分析、比較兩地的異同以及產生差異的原因。

2.1 語言文化比較分析

侗語是侗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傳播、記錄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侗族語言可分為南北兩大支系,該研究2個侗族村寨屬于南方支系。在調查中對于“你會說侗族語言嗎?”這一問題,2個村寨約90%以上的侗族都會說侗族語言,其中肇興侗寨30.77%的村民主要用侗話交流,63.46%的村民可以用侗話和漢話交流;在榕江三寶侗寨,24.14%的村民主要用侗話交流,65.52%的村民可以用漢話和侗話交流,數據表明,2個村寨的侗族語言文化傳承和保留的情況較好。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分析,因為2個侗族村寨都是人數超過3 000人的村寨,處于這樣較具規模的侗族村寨中,侗語是在村寨中與他人溝通的基本技能,使語言文化成為了文化繼承類別的首選,因此侗族語言在該大環境中保留得較為完善。從現代教育的角度來分析,雖然2個侗寨都有進行雙語教學(漢語+侗語),但實際教學中以普通話教學為主,具有系統性、規模性的教育使年輕一代人都會漢族語言;此外,外出務工的人員也為了滿足外界交流的需要而學習漢語。從旅游開發的角度分析,這是由于當地居民為了更好地滿足與外地游客交流的需要,學習漢語的結果。所以,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2個侗族村寨45歲以下的眾多居民都可以進行漢語和侗語的雙語交流。2個侗族村寨漢族語言應用廣泛,這是該民族適應社會發展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現象,也是文化自身發展的一個階段。

2.2 服飾文化比較分析

服飾最原始的作用是保溫和御寒,在滿足前者的條件后,人們會更加注重服飾的裝飾作用,以帶有藝術美感的目的來制作服飾。侗族服飾按照穿著的場合來分,可以分為盛裝和便裝兩大類,便裝以純色的青色、白色或藍色布料為主,少刺繡和挑花,無金銀配飾;盛裝多刺繡、配銀飾,制作工藝復雜耗時長。調查結果顯示服飾文化具有年齡、性別、日期和村寨間的差異。

47卷15期 徐 燕等 不同旅游開發階段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護及影響因素研究

2.2.1 著裝呈現出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節日差異和村寨間差異。

2個侗寨中穿侗族服裝的以女性居多,男裝只在演出人員的身上和民族展覽館看到,男女著裝數量產生性別差異。同時,調查發現平時穿侗族服裝為主的村民88%的年齡在45歲以上,呈現年齡差異。平時以穿侗族服裝為主的居民肇興侗寨占9.62%,三寶侗寨占15.52%。這表明服飾著裝文化遇到一定的挑戰,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旅游開發,處于弱勢文化的侗族文化,在和外界漢族強勢文化的碰撞時,侗族文化更易被其涵化,當地人的意識、著裝跟著改變;再者是由于現代化的影響,外出務工人員、讀書的學生,受到現代文化影響,趕潮流,不愿穿著本民族服裝。訪談中有個高中生說到:“自己在家穿侗族服裝,到縣城讀書的話就不會穿,感覺挺不好意思的”。

服飾文化在村寨間的差異中,表現最明顯的是節日著裝差異,如圖1所示,在“節日盛典穿著侗族服裝”的比例中,肇興侗寨為75%,比三寶侗寨的29.3%高出很多,這與旅游開發階段有關。民族服飾作為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比較,更加具有可觀賞性,其自制的布料、精湛的刺繡、耀眼的銀飾等構成了侗族華麗的盛裝,成為吸引游客眼球的“賣點”,所以在旅游開發狀況較好的肇興侗寨,由于地方政府的組織引導、旅游市場的需求、經濟效益的產生等增強了當地居民節日著裝的意識,促生了在節日盛典穿著盛裝的行為。反之,在旅游開發還未正式進入“正軌”的三寶侗寨,從旅游活動中獲益少,參與旅游的動機少,節日著裝意識不夠高。正如陳志永所說的:“現代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經濟人,社區居民是否參與旅游開發活動取決于參與行動所帶來的效用”[6]。

2.2.2 侗族服飾制作手藝呈現“后備力量不足”,且具有年齡上的差異。

對于“你會制作侗族服飾嗎?”這一問題中,肇興銅寨會制作侗族服飾的占15.8%,三寶侗寨占10.34%,并其以40多歲的婦女居多,繼承后備力量不足。出現服飾制作手藝繼承較為欠缺的原因在于:一是在調查者中有女性也有男性,在我國“男耕女織”傳統農耕方式下,男性幾乎都不會制作服飾,性別影響數據比例;二是面對制作流程的繁瑣,人們更加愿意買方便的漢族服裝;三是根據“供求原理”來分析,年輕人與外界接觸頻繁,受外界強勢文化的影響,少穿本民族服裝,需求減少,服裝的制作手藝繼承也隨之減少;四是經濟條件和重男輕女的觀念不同,以前女孩常在家干家務,有時間學習制作侗族服飾,如今男女都有同等受教育的機會,學習占據了大量時間,使學習制作侗族服裝的閑暇時間減少。侗族精湛的服飾手藝需要“后續有人”。

2.3 歌舞文化比較分析

侗族歌舞是侗族人民在勞動之余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侗歌可分 “單聲歌”和“多聲歌”,按照內容不同又可分為敘事歌、禮儀習俗歌、戲曲歌等。侗族地區“侗族大歌”是人們所熟知的侗歌類型,其以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的古老奇特的演唱方式傾倒了國內外無數觀眾,三寶侗寨以琵琶歌有名。侗族舞蹈主要有蘆笙舞、多耶舞等,當重要的節日來臨或是有重要客人到來,亦或是喜慶時刻,侗族村民就會載歌載舞進行歡慶。

根據對村民“是否會唱侗歌”的調查發現,在肇興2690%的村民會唱大部分侗歌,59.62%會唱簡單侗歌,1348%不會唱侗歌;在榕江三寶侗寨18.97%會唱大部分侗歌,6043%會唱簡單侗歌,20.60%不會唱侗歌。從數據中得到兩地的差距不大,80%以上都會唱侗歌,說明兩地的侗族歌曲保護得較好。主要原因在于:首先,2個村寨都是規模較大的侗族村寨,且周圍的侗族村寨較多,所處環境有利于侗族歌曲的傳承;其次,與服飾文化不同的是,語言文化和歌曲文化都以口口相傳的傳承方式為主,不需要太繁雜的技能和過多的工具,傳承條件更為簡易,易于傳承;并且由于旅游市場的需求,兩地政府會組織居民在節假日進行歌舞表演,增添節日氣氛,吸引游客,達到獲得經濟利益的目的。政府的組織與引導和旅游開發有利于民族歌曲文化的傳承。

2.4 建筑文化比較分析

侗族大歌、風雨橋、鼓樓被人們稱為侗族的“三寶”,其中建筑類占了 “兩寶”,其作為侗族文化的外顯性標志,除了具有建筑原本的功能之外,更反映了深層次的侗族精湛建筑文化。侗族的建筑都是以杉木作為建筑材料,以獨特的木椿穿插的建筑方法,不用一釘一鉚造就了一座座精美的樓房。鼓樓是寶塔形結構,鼓樓是由于侗族村寨氏族議事制度和侗款制度需要而修建的,人們在鼓樓里祭祀、儀事、唱歌、迎賓,甚至集結用于防御外侵[7]。風雨橋由橋、塔、亭組成,橋頂蓋瓦,塔和亭建立在木質的橋面上,橋面兩旁設有欄桿、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風雨橋除了有橋梁本身過河的功能之外,還能給行人提供避雨休息的場所。除了風雨橋和鼓樓之外,以杉木作為原材料的干欄式吊腳樓也是侗族具有特色的建筑,一座座木質樓房展現出了侗族建筑文化的獨特韻味。

黎平肇興侗寨63.46%的村民認為當地的傳統建筑還能保持原樣,23.08%的認為外觀沒有變,內置變化大,11.54%的認為外觀和內置都有變化。這3項在三寶侗寨的比例分別為24.14%、 36.21%、32.76%。從調查結果的對比圖和筆者對兩地的感知表明,黎平肇興侗寨建筑的保護比三寶侗寨做得更好。這是由于政策保護力度的不同,肇興侗寨旅游開發較為良好,政府為了旅游區的建設和保護當地的建筑文化,出臺了相關的建房管理規定,管控建筑樣式,保持以傳統杉木干欄式的木質樓房為主,所以走在肇興侗寨中,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木質樓。但通過調查發現,樓房的外觀雖然沒有改變,其內部設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樓房中有無線網絡、熱水器等現代設備,在詢問旅館店家時,店家說到:“這是為了滿足游客住宿條件的需要,和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需要而增加的,就如現在有熱水器,洗澡等都很方便,不像以前還要燒柴火熱水來洗澡。”而處于初步旅游開發階段的榕江三寶侗寨,景區建設管理的條例還未那么完善,建筑外觀未能統一。

2.5 精神文化比較分析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育化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它是人類在改造自然、創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和精神活動[5]。侗族文化精神最直觀的體現是在民族節日、風俗習慣以及其信仰方面,不同地區的侗族過的侗族節日也有一定的差異,總的來說侗族節日有“薩瑪節”、侗年、七月半、六月六、花炮節等,習俗主要婚俗、葬禮、祭祀、禁忌等。不同的節日和祭祀活動中帶著本民族特有的神秘色彩,其背后體現的是本民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神靈的敬仰,一些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在侗族人的心中有著神圣的地位,不可冒犯。

對于“你認為在當地一些風俗和禮儀上還遵守侗族原來的傳統習俗嗎?”這一問題,肇興侗寨32.69%的人認為嚴格遵守原來的風俗,65.38%的人認為基本上遵守原來的風俗;三寶侗寨這2項的比例分別為22.41%、63.79%。從數據中可知,作為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比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情況更好,原因在于,相對物質文化而言,精神文化一經形成,具有一定的地域民族性和持久性,不易于改變。在馬曉冬等[8]構建的旅游文化資源的系統結構中,文化風情屬于旅游文化資源的核心層,一般來說,越核心的文化越不容易被改變,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形成“文化墮距”,不易被改變[9]。

3 文化保護差異影響因素

3.1 區位條件不同

在貴廣高鐵和夏蓉高速開通之前,黎平肇興侗寨坐落在距離縣城71 km的山谷深處,從省城貴陽坐車需要20多小時,交通閉塞。地理環境成為了肇興侗寨文化保護的一個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與外界隔離,減少了與外來人口接觸的機會,相應的減少了外界文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并且高鐵和高速開通前肇興侗寨已開發為景區,所以侗族文化保持較好。榕江三寶侗族處于“車江大壩”(古州盆地)地區,地形較為開闊,其距離縣城僅5 km,交通便利,與外界交流密切,雖然其開發的歷史短于黎平肇興侗寨,但未開發之前,其受到了外界文化的影響就更大,緊挨縣城的三寶侗寨現代化氣息更加濃些,侗族文化保護程度略低。

3.2 旅游開發階段不同

黎平肇興侗寨旅游開發歷史較三寶侗寨長,旅游開發程度較高,游客多。“政府+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能把當地村民納入到旅游鏈接中來,村民可通過開旅館、飯店、賣旅游商品等社區參與的形式從旅游中獲益,游客量的增加,村民的收益也會增加。從旅游中,村民們意識到游客的到來是依賴于當地別樣的建筑風格、奇特又華麗的民族服裝、異域的民族風俗等侗族文化,村民能從旅游中感受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增加文化保護的意識。同時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使得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對于當地建筑方面,政府會管控當地的建筑樣式,力求保持侗族村寨該有的風貌,所以在文化保護方面特別是建筑方面體現出黎平肇興侗寨遠大于榕江三寶侗寨。

榕江三寶侗寨處于旅游初級開發階段,游客稀少且具有時段性,集中于國慶節等節假日,非旅游高峰期幾乎沒有游客,筆者去景區時無人售票,也沒有看到游客。同是依賴于民族文化開發的旅游村寨,黎平肇興侗寨的規模、知名度、旅游價值和基礎設施等都高于三寶侗寨,兩者對比,想要體驗和感知侗族民族風情的游客更加愿意去黎平肇興侗寨。游客稀少,三寶侗寨村民能從旅游開發中獲益較少,旅游未能達到促進當地自主保護本民族文化的階段,居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不強。

旅游開發有利于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但深一步探究發現,許多民族文化的“保護良好”大多只存在于表面,文化面臨“商品化”的危機[10],例如肇興侗寨的歌舞表演每天定時進行。在全球化的時代,文化相互互動、影響、交融也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即使在許多沒有旅游開發的地區,由于交通的改善、地域交流、媒體傳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其民族文化也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著變化[4],例如三寶侗寨部分建筑由過去的實木建筑轉為現在的磚木建筑。相對物質文化而言,肇興侗寨和三寶侗寨的精神文化都能得到更好的保留。

3.3 政策保護力度不同

政府作為地方主導機構,其能夠集合社會的財力、人力、物力做好一件事情,同時政府執政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出臺的相關文件具有制約性,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職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從肇興侗寨旅游開發以來,黎平縣政府和肇興鄉政府都高度重視,積極向上級申報旅游國債項目,引進貴陽世紀風華旅游公司進行投資;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提升交通的通達度、扶持居民開設旅館、工藝品店等。2005年,黎平縣政府出臺了《肇興景區重點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確定重地建設項目49個,2006年啟動了項目18個,完成8個,完成投資額394萬元[12]。2013年6月,政府成立了肇興景區管理委員會,為景區進行具體的管理。在傳承方面,培養了文化傳承的人才,在黎平縣民中,進行侗族大歌傳承培訓,由老師和業余愛好者組成;學校進行雙語教學,在學生中還成立侗族傳承歌隊;肇興當地培養了4支數百人的侗族歌舞表演隊為游客演出[12]。這些政府措施,在努力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侗族文化的保護。由于旅游開發和文化保護方面工作做得較好,2016年第二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在肇興召開。2018年中央電視臺春晚分會場設在肇興侗寨,進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榕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縣文化館在2010年面向農村開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班,目前已有5人被評為省級優秀傳承人、3人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傳承人。近期還實施了《榕江縣三寶侗寨景區建設項目房屋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對景區進行建設。榕江三寶侗寨政府雖然也在加強侗族文化的保護,但目前未能引進旅游公司進行投資建設,資金投入不夠,景區管理條例也不夠完善,而且村民參與保護的意識也不夠強,所以總體上三寶侗寨對旅游村寨和民族文化保護的力度和廣度不如肇興侗寨,文化傳承的效果略低于肇興侗寨。

4 討論與結論

4.1 兩侗寨的民族文化產生不同程度演繹,肇興侗寨比三寶侗寨保存的更好

在語言文化上,肇興侗寨94.23%的居民會侗話,三寶侗寨89.66%的居民會侗話;服飾文化上,肇興侗寨有84.62%的居民在節日盛典時穿侗裝,三寶侗寨為44.83%;歌舞文化肇興侗寨居民8654%會唱侗歌,三寶侗寨居民為79.40%;建筑文化上,肇興侗寨63.46%居民認為當地的傳統建筑還能保持原樣,三寶侗寨只有24.14%;從民族節日、風俗習慣以及其信仰方面的精神文化上看,肇興侗寨 98.07%的居民認為能遵守原來的風俗;榕江三寶侗寨為862%。肇興侗寨和三寶侗寨兩地的精神文化內涵都保留較為完好,精神文化內核都得以傳承。而物質文化主要對應于吃、穿、住、用、行等滿足生存需要,具有功用性的工具理性行動,遵循工具理性運行邏輯[9]。在建筑文化和服飾文化這樣的物質文化上,肇興侗寨比三寶侗寨保存的更好。

4.2 區位條件、旅游開發階段、政策措施為兩寨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主要影響因素

兩寨區位條件不同,特別在貴廣高鐵和夏蓉高速開通之前,黎平肇興侗寨交通閉塞,遠離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好的保存了侗族文化;而三寶侗寨靠近縣城的區位條件,使其文化更容易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旅游開發階段不同,居民對旅游的理解和參與不同,自我文化保護意識產生差異。在處于旅游發展初期的榕江三寶侗寨,居民未能從旅游中獲得“經濟利益”,未能形成居民對支持旅游發展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民族自我認同度較低;而旅游發展階段進入更高一層次的肇興侗寨,在政府的組織、旅游市場的需求等外動力的推動,以及在旅游發展過程中,侗族居民意識到本民族“被需要”,自身的民族文化認同度提高,形成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內生動力。在民族內外動力的結合下,使肇興當地民族文化繼承狀況更為良好。在民族文化傳承中,民族傳承的內在動力是根本動力,侗族人民作為侗族文化的傳承人,其傳承意識起到最關鍵的作用。

4.3 旅游開發必然會對民族文化產生影響,不同民族村寨應該選擇不同的旅游開發模式

旅游開發必然會對民族文化產生影響,政府的系統性組織、政策的強制性保護,當地居民從旅游中獲得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形成保護侗族文化的意識和行為,良好的旅游開發有利于當地侗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人們應該正確看待民族文化的變化,變化是本民族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需要,同時也是其自身發展的一個表現。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是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護,每個村寨的旅游開發情況不一,需要具體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旅游開發模式。例如肇興侗寨具有的濃郁民族風情,可開發為景區型旅游地;三寶侗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則可開發為休閑度假型旅游地。其他的民族村寨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旅游開發模式。

參考文獻

[1]文紅,劉芳.從“麗江模式”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以通道侗族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06,25(10):8-11.

[2]徐燕,吳再英,陸仙梅,等.民族村寨鄉村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研究: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興侗寨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4):53-58.

[3]吳浩.中國侗族村寨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201-202.

[4]張謹.民族旅游語境中的地方性知識與紅瑤婦女生計變遷:以廣西龍勝縣黃洛瑤寨為例[J].旅游學刊,2011,26(8):72-79.

[5]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76-177.

[6]陳志永,李樂京,梁玉華.鄉村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多維價值及完善建議:以貴州安順天龍屯堡文化村為個案研究[J].旅游學刊,2007,22(7):40-46.

[7]王先瓊,傅安輝.《黔東南侗族文化大典》總序[J].凱里學院學報,2015,33(4):21-23.

[8]馬曉冬,翟仁祥.論旅游文化資源及其開發:以蘇北地區為例[J].人文地理,2011,16(6):89-92.

[9]陳麗坤.離析現代化與旅游對民族社區的文化影響:西雙版納三個傣寨的研究[J].旅游學刊,2011,26(11):58-64.

[10]曹端波.旅游發展中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J].貴州社會科學,2008(1):73-75.

[11]楊振之.前臺、帷幕、后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12]吳昌良,陳志永,歐正霞.影響民族村寨旅游業持續發展因素綜合分析:以黎平肇興侗寨為例[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19(3):48-53.

[13]朱寶莉,劉曉鷹.民族地區旅游扶貧的內生機制構建:以黔東南岜沙苗寨為例[J].生態經濟,2018,34(9):139-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国产一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韩黄色在线|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成人欧美日韩|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就去色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a|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色噜噜中文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欧美日韩午夜|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九九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最新国产网站|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97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亚洲va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麻豆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婷婷色狠狠干|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看国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