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東
《元鑒墓志》,北魏墓志,全稱為《大代大魏武昌王墓志銘》,北魏正始四年(507 年)三月刻。石近正方形,高43 厘米,寬46 厘米??瑫?,19 行,行19 字。1925 年出土于河南洛陽前海資村。為于右任先生所捐贈,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廊。
中國書法史上,無以數(shù)計的北魏墓志銘,以其獨具特色的碑志形式和書風特點而成為北魏書法的典型代表。因其長久掩埋土下而保存完好,頗為書法家所珍愛。更因其書風多變,個性獨特而倍受書法家之青睞。北魏墓志或方正端嚴,或稚樸古拙;或精巧細膩,或粗率天趣;或以方筆取法,或用圓筆取勝;或有界格而規(guī)矩,或無界格而爛漫。千姿百態(tài),耐人尋味。這其中《元鑒墓志》個性突出,樸茂古拙,粗率天然,自由自在,任意發(fā)揮,極富趣味,歷來為書界所稱道。
《元鑒墓志》的奇特處在于前后書刻風格的差異。前8 行寫刻粗疏而爛漫,楷書中帶有濃厚的行書意味,圓筆多于方筆,完全打破了北魏墓志平直方正的總格局,顯得古拙樸厚,稚氣橫溢,天然入勝,令人耳目一新。這種風格我們在魏碑中亦見到不少,如《姚伯多造像記》《皇興造像銘文》《靜度造像記》等。后11 行卻規(guī)矩嚴整,技法嫻熟。用筆方中帶圓,平直而不僵滯,明顯地表現(xiàn)了書刻家的高超技藝,提按頓挫,勁利方整,力求盡善盡美。從書法風格來看,前后風格有別,但卻出自一人之手,只不過書刻者前后心境不同,手法不同,當然風神亦有別。前者隨意自然,無有拘束,放得開,盡自然之情趣;后者忽又收束謹嚴,情緒一變,改放為收,情趣內斂,圓者易方,規(guī)矩中寓活變,亦不失其風度神采。通篇觀之,前后渾然一體,過渡自然,充分表現(xiàn)了書刻者思想情感的細微變化和精妙的書藝風格。

北魏《元簡墓志》拓片(局部)

西安碑林藏北魏《元鑒墓志》全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