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征 本報特約記者 郝樹華
橫跨大西洋、持續抗議、“咆哮”聯合國會場……近兩個月以來,16歲的瑞典女孩通貝里·桑伯格頻繁登上西方媒體頭條,“桑伯格效應”席卷全球。在氣候變化受到全球輿論關注的大背景下,這位瑞典少女迅速成名,接連受邀成為重要國際會議的座上賓,更是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不過,就在她不斷收獲名望和殊榮的同時,輿論針對她本人及其行為的質疑聲音與日俱增。
國際峰會譴責各國政要
英國《衛報》24日報道稱,當地時間23日,桑伯格受邀出席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并發表講話。坐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旁邊,桑伯格一如既往地沿用了極富攻擊性的措辭,對各國領導人進行了長達數分鐘的“訓斥”,質問與會者“你們怎敢剝奪我的夢想與童年”“你們怎敢無視科學結論”。她批評道,如今人類已經處在“大規模滅絕的開端”,而在座的各位還在“沉迷于永恒的經濟增長童話”。她奚落稱,“各國政府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實話實說的程度”,而現今的年輕人已經充分感受到了“你們的背叛”。在演講即將結束前,桑伯格向與會者下達“通牒”:“新生代在密切地注視著你們的行為,如果你們選擇辜負我們,我們決不原諒。你們休想回避這個問題(氣候變化)?!?/p>
美國Buzzfeed新聞網報道稱,桑伯格在聯合國峰會上的演講給各國與會政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于她的演講,一些與會者予以正面評價。如尼日利亞環境部長阿布巴卡爾表示“深受觸動”,并表示“完全認同”她的觀點。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市長科拉烏稱贊她“言語有力”,具備成年人的風范。
“氣象童星”屢創驚人之舉
在23日發表演講后,桑伯格聯合十幾名青少年代表,史無前例地向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起訴”巴西、德國、法國、阿根廷和土耳其五國政府,控告它們明知危害卻依然持續推廣污染性強的礦物燃料,“侵犯了人權”。目前,委員會的18人專家組已經正式接受了這一訴求,并將著手展開調查。
同日,桑伯格在聯合國會場還“偶遇”美國總統特朗普,她“瞪視”后者的那一瞬間被鏡頭捕捉,這個表情迅速被媒體炒作為“死亡凝視”,受到了特朗普反對者的追捧。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卡斯特羅在社交媒體上調侃稱:“我覺得我和這小姑娘有很多共同語言?!碧乩势找苍谕铺厣嫌H自做出回應,挖苦稱:“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姑娘,未來光明、前途無量?!?/p>
據媒體報道,桑伯格因“星期五為未來”的學生罷課抗議運動成名,迅速躋身為“氣候童星”;所謂的“桑伯格效應”也在全球范圍引起連鎖反應。隨著媒體曝光度的日益增加,她在短短一年內屢次出現在各類重大國際場合,并以特有的“直白”方式指責全球政界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今年3月,她甚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如能摘得這一獎項,她將超越馬拉拉、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和平獎得主。為宣傳“環保”理念,她于8月底踏上了一場“零碳排”的帆船遠航,賺足了噱頭。
批評與質疑越來越多
其實自桑伯格成名以來,批評與質疑的聲音如影隨形。在批評人士看來,“桑伯格效應”是時局的產物,而她個人的那點成就根本配不上如此巨大的名望。美國《野獸日報》稱,不滿于桑伯格的言辭無禮,美國保守派新聞網站“聯邦黨人”主編多梅內克批評稱:“我們需要展開一場全國性的對話,討論一下如何應對日趨嚴重的、瑞典青少年的自大問題?!?/p>
近日,針對桑伯格的人身攻擊甚至登陸了主流媒體平臺。美國??怂剐侣劸W上周末的一檔訪談節目就成了“事故現場”,一位嘉賓痛斥桑伯格的氣候運動是在“抽風”,和科學完全無關。他表示,她不過是一個被父母利用的孩子,且“精神有問題”——桑伯格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類似于孤獨癥。盡管這種癥狀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精神病”,但社會輿論普遍認為該類患者內心脆弱,無法擔當“意見領袖”的重任。美國保守派記者安迪·恩戈此前曾表示:“對于那些把她捧成‘氣候童星的成年人,我希望你們能真正考慮她的切身利益……她顯然只是一個容易受傷的孩子。”
桑伯格近期的系列舉動也遭到了媒體輿論的廣泛質疑。比如,多家主流媒體此前曾批評她“作秀”——從歐洲乘船到美國的“環?!敝闷鋵嵅⒉画h保,她所乘坐的帆船需要一支團隊從歐洲乘飛機赴美取回,產生的碳排和成本遠高于她自己乘飛機出行。
是“氣候先知”,還是“提線木偶”?對于桑伯格的處境,英國《太陽報》24日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短枅蟆贩Q,桑伯格的事業其實是受到了“追名逐利的父母”以及“能源巨頭”等利益方的共同驅使?!抖鄠惗嗵枅蟆放u稱,如今桑伯格真正處在了“毀譽參半”的境地:她的支持者將其視作新時代的“圣女貞德”,肩負著“拯救星球”的重大使命;而在反對者眼中,她不過是某些勢力所操控把玩的一個“小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