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媒“兩岸關系年度調查”發現,島內民眾對于兩岸政治、軍事與“外交”關系的評價未見起色,但中美貿易戰反而讓兩岸經貿關系評價略見好轉,感覺兩岸既競爭又互利的人變多了。
《聯合報》自2010年開始規劃“兩岸關系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臺灣民眾對于兩岸關系的看法,今年已邁入第十年。據《聯合報》24日報道,該調查以“兩岸敵友量表”請民眾針對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分1—4分代表兩岸關系友善或互利,5—6分代表關系和緩,7—10分代表兩岸關系緊張或競爭。
調查結果顯示,五大領域中“兩岸社會關系”平均得分5.4,為最獲好評者,“兩岸民間互動現況”較獲好評,32%的受訪民眾覺得兩岸民間關系熱絡,43%認為關系和緩,21%感覺雙方關系低迷。在備受關注的“兩岸外交”部分,調查是在所羅門群島宣布“斷交”前完成,當時有62%的受訪民眾認為兩岸“外交”處于高度競爭狀態,比馬英九時期增加13個百分點;認為關系和緩者從去年的17%增加到23%,僅9%的人感覺兩岸“外交戰火”降溫。平均來說,兩岸“外交關系”得分7.4,是五大領域中兩岸關系最競爭對立者。
代表政治領域的兩岸官方關系部分,認為雙方互動密切的比例近4年都維持在11%左右,認為雙方關系穩定者則由去年的29%增加到32%;感覺官方關系處于低迷狀態的人增加到49%,幾乎達到一半。整體來說,兩岸官方互動關系得分7.0,比馬英九時期平均得分5.5分高,“顯示民眾認為兩岸官方互動的趨勢走向低迷”。至于兩岸軍事關系部分,覺得處于緊張狀態的民眾從去年的46%增加到五成,為歷次調查新高;32%認為關系和緩,感覺軍事關系友好者維持一成左右。平均來說,兩岸軍事關系得分6.9,也比馬英九時期高出不少。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兩岸政治、軍事及“外交”全面緊張,但調查顯示,島內民眾普遍認為兩岸開戰的可能性低。如果1分代表“非常不可能開戰”、10分代表“非常可能爆發戰爭”,平均來說,民眾評估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為3.6。調查同時發現,臺民眾對于蔡英文處理兩岸關系的好評評價,從2016年的31%、2018年的26%下降到2018年的19%,負評從48%增加到68%。今年,民眾對于她處理兩岸關系的表現還是以負評居多,51%的人表示不滿意。
進一步分析影響兩岸關系轉趨緊張的可能因素發現,不提示選項的前提下,島內民眾大多認為“臺灣獨立”是兩岸關系的最大變量,且比例從去年的25%上升到三成;排名第二的影響因素,各有9%的人提到香港政治風波與民進黨執政;6%的人認為明年“總統大選”將是影響兩岸關系的變量。
針對這份民調,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陣營表示,民進黨今年營造所謂的“亡國感”,把島內“恐中”情緒炒到最高點,接下來蔡當局跟北京的對決態勢將逐步升高,藍營必須設定在最壞的情況下跳出劣勢,登上兩岸關系發展的制高點。國民黨智庫資深顧問朱新民稱,從民調趨勢中發現,兩岸軍事緊張及“外交”對抗是歷年來最高,但民眾認為發生戰爭的可能偏低,“此一認知落差對未來的發展很危險,因為軍事緊張升高是事實,民眾一旦認知與事實出現嚴重的誤判,坐視擦槍走火或對抗動作不斷增加,結果是很危險的”。臺灣陸委會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始終如一,“面臨挑釁不退縮、獲得支持不冒進”,未來要防范大陸進行“統戰分化”,阻止北京介入選舉。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解讀稱,雖然兩岸在官方交流、軍事、“外交”上是緊張的,但讓人放心的是,兩岸人民關系變動不大。他建議蔡當局應加強改善兩岸關系,不要一直罵大陸,才能降低兩岸敵對關系。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稱,綜觀十年調查結果,各項指標在馬英九任內變化并不太大,但蔡英文上臺后開始有較大波動,顯示當局政策對兩岸人民關系有密切的連動性。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稱,從調查可以明顯看出,民進黨執政3年多來兩岸友善和緩的關系陡然下降,兩岸軍事與涉外緊張關系則直線上升,反映兩岸關系變化的事實。令人欣慰的是,臺灣民眾對兩岸人民之間關系的友善或和緩的認定仍保持高位,大多數不認為兩岸人民之間的關系是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