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成熟的商業環境和良好的契約精神使得日本作為投資地受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青睞。但與早期“出海”的餐飲業、服務業不同,現如今日本市場的需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在參加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北京創新領域對日投資論壇”時了解到,“地方”和“創新”已成為當今投資日本的最新熱詞。
地方城市綻放魅力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在投資日本的外資企業中,大約七成將據點設在東京,其余多數設在地處首都圈內的神奈川縣,再次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敢于深入地方城市的外資企業少之又少。實際上,日本地方隱藏了大批手握技術、穩步發展的中小型企業,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大量優惠政策扶持。對于初次涉足日本市場的外資企業來說,相較于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日本地方正在綻放獨特魅力。
“我發現中國公司比較喜歡去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投資,我的建議是也可以考慮其他地方。”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事務所所長堂之上武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各地有很多技術優良的企業,像靜岡縣、愛知縣、岐阜縣等地都是不錯的選擇,有技術,土地和運營成本還便宜”。
神戶是一座位于日本西部兵庫縣的港口城市,聚集354 家醫療相關企業,形成了日本規模最大的生物醫療集群。日本神戶市政府駐中國總代表處首席代表梅澤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醫療領域取得一定成績后,神戶正積極挑戰尖端領域,大力吸引以中國企業為首的外商投資。梅澤章介紹說,神戶針對外資企業有一套扶持制度,比如給予最長一年時間的公司籌建簽證,提供事務所租金補助,3年最多補助3300萬日元(1萬日元約合657元人民幣),還可提供通信費、高級人才費等多項資金支持。
在日本地方的優惠政策中,橫濱市出手最為闊綽。憑借天然的地理優勢,華為、比亞迪、長城汽車、中國銀行等大型中國企業陸續落戶橫濱。為了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橫濱不惜為滿足一定條件的落戶企業推出最高提供50億日元補助金的優厚政策。橫濱市的派駐機構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橫濱企業經營支援財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川島知子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橫濱尤其注重人工智能(AI)、物聯網、機器人以及生命科學等高新產業的發展,推出了針對相關領域國內外企業落戶的支援政策。此外,還提供孵化器辦公室、介紹專家和商務顧問等特殊支持。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頗為意外地發現了唐津市的身影,這座位于日本九州地區佐賀縣西北方位的城市對大多中國企業來說是個陌生的存在。唐津市經濟觀光部化妝品產業科負責人副島沙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唐津市的土地租金僅為東京的1/4,人工費約為東京的1/2,具有相當明顯的成本優勢。從地理位置來看和中國的海運距離近,物流條件便利。副島說,唐津市計劃打造化妝品集群,已有中國企業前去考察。
創新企業受追捧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創新”是中日雙方政府和企業代表掛在嘴邊的關鍵詞,AI等先進領域將成為投資日本的一片“藍海”。
根據東京商工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預計2030 年日本AI 市場商業規模將達約200億美元,屆時AI將滲透進更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日本人口將在2053 年跌破1億,因此日本亟需通過AI等先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中國和日本一樣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可能在某些方面更有經驗,但在全面數字化的進程中出現重大延遲,日本企業迫切想要提升技術能力。”日本DIP株式會社商品開發本部新時代事業準備室負責人小澤健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中日可以聯手解決共同面對的課題”。
株式會社DEEPCORE孵化和創新部門經理渡邊拓認為,在AI等創新領域,中日具有極強互補性。渡邊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相關管制措施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法律法規的限制,日本市場可獲取的數據內容匱乏且質量低下,而且在零售、娛樂、媒體等領域的B2C案例較少。而中國不僅擁有海量大數據,B2C應用案例豐富,更是擁有很多日本沒有的實用經驗。
事實上,早有中國創新企業試水布局日本市場,并取得一定反響。有統計稱,日本放射科醫生只有不到5000人,無法應對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就診患者。人工智能醫療創新科技企業推想科技將AI“出海”的首站選在日本。他們以臨床試驗樣本為基礎研發的AI 產品可以幫助放射科醫生“ 閱片”,找出有可能病變的病灶,將近八成放射科醫生從基礎性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其亞太分社社長周曉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AI產品現階段不能代替醫生,卻能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今后將根據日本醫生的反饋,不斷更新迭代,讓產品更好地融入醫療過程。
中國是重要玩家
如果說“地方”和“創新”是當前赴日投資主要方向的話,中國企業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堂之上武夫表示,日本地方高齡化問題嚴重,而且各地有各自的難題。日本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固有思維模式,很難醞釀出新的想法。在學習中國新科技的過程中,日本可以得到很多啟發,頭疼已久的問題,可能用中國的新科技就能輕易解決。特別是年輕的中國企業,掌握很多與AI 和大數據相關的技術,如果能用這些嶄新的技術和想法幫日本解決難題,將讓人無比期待。從這種角度看,能刺激日本、給日本帶去全新活力的中國企業毫無疑問是日本市場里的重要玩家。論壇當日共吸引超過200名中日各界人士參加,自由交流和圓桌洽談環節場面火爆,受邀嘉賓被人流圍得水泄不通。一位不便具名的中方風險投資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此前并未關注過日本地方的投資環境,預測二三線城市未來在發展尖端科技方面也會有所作為。不過,他也表示,還需要利用其他渠道進一步考察,目前重點關注醫療、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
對于有意赴日投資的中國企業,周曉妍提醒說,過往在中國的經驗大概率不適用于日本市場,建議對此做好心理準備和預案,積極適應日本的規則。此外,還應充分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規,保證產品質量,建立良好聲譽。▲
環球時報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