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曾實
為了讓跨國企業提高利潤,選擇去肯尼亞農村、菲律賓貧民窟等開拓市場——很多人對此充滿懷疑。但是瑪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世界經濟論壇成員布魯諾·羅奇用親身經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通過近十年研究,他發現企業如果對社會和環境的利益進行投資,關注“金字塔底層”市場,找到當地生意的“痛點”,秉持互惠理念,就可以取得比傳統經營模式更大的利潤。
布魯諾于2013年組建團隊在肯尼亞的城市貧民窟和農村地區,開展一項名為“馬烏阿”的微型創業、微型分銷的商業試點項目。該項目通過招募當地人銷售口香糖的方式,解決企業“最后一英里”的挑戰。被招募進項目團隊的當地人,以“微型創業者”等身份用自行車搬運貨物,向消費者兜售產品,到達傳統分銷路線難以抵達的市場。
通過項目,布魯諾和團隊找到當地經濟發展的兩個核心“痛點”:第一個是當地貧困人口迫切想知道自己如何做生意;第二是賺到錢后,如何安全地向親戚朋友們轉賬,因為在肯尼亞貧民窟和農村地區,帶大量現金出門是非常不安全的。為此,在進行“馬烏阿”項目過程中,團隊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開發商業課程,教會當地人如何成立公司,還跟當地電信公司合作,通過類似微信的一種軟件,解決當地人的轉賬問題。布魯諾稱,進行這個項目投資并不大,但釋放了當地的商業能量。數據統計顯示,項目啟動后,當地“微型創業者”數量已經從剛開始的7名增長到第二年的450多名,營業利潤也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如今,“馬烏阿”項目已經成為瑪氏旗下口香糖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企業打開當地的知名度。
布魯諾告訴記者,后來團隊又在菲律賓的城市貧民窟、科特迪瓦的咖啡可可農民群體中復制了“馬烏阿2.0”項目。對大多數企業來說,貧民窟等“金字塔底層”市場是一個未被開發的領域,這給了布魯諾團隊更多機會,他們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也發現,低收入農村群體比城市居民更信任自己的同胞,他們彼此熟悉,并且更具有協作性。布魯諾表示,企業如果抱著賺錢的目的進入到這些地區,失敗的概率很大。但是如果能找到當地市場“痛點”,創造一個有利潤的解決方案,就能借此解鎖更大的市場,畢竟從全球范圍內看,貧困人群占據全球數十億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布魯諾將上述稱為“互惠經濟學”。美國“弗里德曼模式”認為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給投資者即股東帶來最大投資回報,但“互惠經濟學”認為企業除了利潤,還應該兼顧社會責任。
“相比于歐美企業家,中國企業家更能接受‘互惠經濟學”,布魯諾告訴記者,因為中國儒家學說跟“互惠經濟學”有一定的兼容性,“當我在美國講‘互惠經濟學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疑惑的眼光,但是中國企業家反而比歐美企業家更快get到這個點”。布魯諾在其書——《互惠資本主義——從治愈商業到治愈世界》一書中表示,西方經濟影響力正在加速縮減,與此同時,世界其他地區正忙于從“金字塔底層”產生新的中產階層,每三至五年就增加一個相當于德國的經濟規模。因此,現在抓住“金字塔底層”,企業未來將收獲更大市場。
布魯諾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在數字經濟革命中已經取得領頭羊的位置,未來會有“蛙跳式”進步,不必走過去西方以賺錢為目的老路。近30年來,很多企業已發現上市就意味著必須對股東的短期利益負責,這種過分關注股東利益的做法,會把企業帶上萬劫不復之路。互惠理念會讓企業更容易成為“百年老店”。布魯諾認為,有了這種理念,企業不僅能在農村或者扶貧項目中成功,在經濟發達地區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