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 (唱)秋風起,雁南飛,
愁云黯黯天欲低。
蘆花亂舞如敗絮,
萬家重整舊寒衣。
福建廈門植物園,
枯草遍地游客稀。
那邊走來人一個,
上身穿,舊中山裝藍卡其。
你看他,濃濃眉毛黝黑臉,
態度和藹笑瞇瞇。
闊口大耳懸膽鼻,
目光炯炯帶威嚴。
年齡大約五十歲,
像一個,鄉下農民來游嬉。
東看看來西望望,
好像尋找啥東西。
他來到,木麻黃樹下停腳步,
仰起頭來笑微微:
谷 ? (白)哈哈!這就是木麻黃,終于讓我找
到了。
這種樹到了秋天就會結滿一顆顆種子的。好啊,好啊!這里正好沒人,我今天來得湊巧,真湊巧!
表 ? (唱)你看他,連忙脫掉鞋一雙,
一步一步往樹上爬。
站在樹杈摘種子,
跑過來,管理人員步匆忙。
管 ? (白)喂喂喂,你是誰!你爬到樹上干什么?
上面有危險,下來,趕快下來!
表 ? (唱)老農民,聞聽樹下有人叫,
動作不慌又不忙。
先把樹種裝兜內,
爬到樹下笑呵呵:
谷 ? (白)年輕人,你是這里管理員吧?
管 ? (白)對!我是植物園管理員。老同志,我
們植物園有規定的,不準游客爬樹,因為樹很高,爬上去危險。你這么大歲數了,又不是小孩不懂事,你爬樹上去干什么?走走走,跟我走!
谷 ? (白)什么?跟你走,到什么地方去?
管 ? (白)你違反了植物園規定知道嗎?跟我
來吧!
表 ? (白)老農民不慌不忙穿好布鞋,
跟年輕管理員來到管理室。
管 ? (白)喏!你口袋里裝的是什么,
掏出來看看!
谷 ? (白)沒什么,幾顆樹種,樹上的種子。
表 ? (白)老農民從衣兜里掏出幾把樹種放在
桌子上,笑瞇瞇地說:管理員同志,就這些……那棵樹上摘來的木麻黃種子。
管 ? (白)老同志,不是我說你啊!你這么一
大把
年紀了,怎么會想到爬樹上摘種子呢,萬一摔下來怎么辦?
谷 ? (白)對對對,是我不對,確實不對,我知道,
知道。
管 ? (白)你知道還這樣?按照植物園規定,
私自爬樹上采摘種子要罰款的。不過,我看你這么大歲數了,人也比較誠實厚道,初次違反規定,罰款就算了。下次注意,不要這樣!
谷 ? (白)對對對,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管 (白)好了,你可以走了。
谷 ? (白)我可以走了嗎?小同志,你真好,
我就喜歡你這樣的年輕人。你還是好事做到底,這些樹種讓我帶走吧?
表 ? (唱)老農邊說邊向前,
伸手把桌上樹種抓過來。
很快裝進口袋內,
轉身出外一溜煙。
走幾步還回頭招招手,
管理員,站在門口自語言:
管 ? (白)嘿!這老頭真是得寸進尺,今天沒
罰款已經對他夠寬大了,還順手把桌子上種子也帶走……唉!這些鄉下農民就是愛貪小便宜。
表 (白)唱到這里,有聽眾會問:這位老農
民到底是誰,他是個貪小便宜的人嗎?
表 ? (唱)聽眾們,道起此人非尋常,
他是東山島縣委書記谷文昌。
一位南下好干部,
待人處事黨性強。
五零年調到東山縣,
見一座孤島甚荒涼。
風沙肆虐地貧瘠,
老百姓只得乞討奔他鄉。
谷文昌一見此情景,
心里猶插萬把刀。
決心造林搞綠化,
為東山,擼起袖子干一場。
表 (白)各位聽眾,福建省南部的東山縣是
個220平方公里的海島,非但全縣土地貧瘠,而且風沙特別嚴重。民間有句諺語叫作:“春旱無雨糧草絕,作物十種九無收。”解放前,老百姓為了活命,只得拖兒帶女四處討飯。最典型的一個村叫乞丐村,全村900多人,常年在外討飯的就有600多人。1950年東山島解放,是年5月份,谷文昌調到東山島任縣長,后來擔任縣委書記。他知道,要想徹底改變東山島惡劣的環境,必須搞綠化治理風沙。他立即向全縣人民發出號召:今年綠化光禿山,明年綠化飛沙灘,四年綠化全東山。經縣委會討論決定,出臺一項政策:全縣造林,國造國有,社造社有;房前屋后植樹歸個人所有。但是,植樹造林遇到一個難題,東山島是鹽堿地和沙灘,桉樹、相思樹、馬尾松等樹苗根本無法存活。后來發現,只有木麻黃成活率最高,谷文昌覺得眼睛一亮,決定栽植木麻黃才能治理風沙。這次他到廈門市開會,聽說植物園里有棵木麻黃長得不錯。谷文昌滿腦子都是木麻黃,就利用會議空隙時間,專程趕到植物園尋找木麻黃。還爬到樹上去采摘種子,想不到被植物園管理員發現,把他帶到值班室進行嚴肅批評教育。這時谷文昌什么都不管了,批評也好,教育也好,統統無所謂,今天能把木麻黃種子拿到手就行了。
表 ? (唱)會議結束返歸程。
立即叫來人數名。
木麻黃種子播下土。
又派人到外地買來樹苗,
種植數畝試驗林。
定期觀察測溫度,
一樁一件記得清。
表 ? (白)試驗結果是:種植木麻黃最佳氣溫
為25度。農歷的5月至7月份(芒種至夏至)氣溫最穩定,種植木麻黃樹苗3天就能成活。最好帶土移栽,雨天造林。
在谷文昌書記領導下,東山縣派出二百多人采摘樹種隊,大規模采集樹種。又通過省林業廳請國家林業部出面,引進國外木麻黃種子。全縣組建五十多支造林專業隊,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幾年來,東山人民歷盡千辛萬苦,風沙災害終于治理成功,老百姓終于可以安居樂業了!
表 ? (唱)谷文昌,嘔心瀝血十多年,
敢教日月換新天。
八十年代局勢變,
東山島,大地迎春百花開。
鄧小平提出新理論,
猶如春雷震九天。
經濟體制大改革,
市場經濟統放開。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讓人民群眾富起來。
中國進入新時代,
東山人民趕在前。
一幢幢,萬丈高樓拔地起,
一輛輛,高級轎車穿梭來。
一條條,康莊大道平又闊,
一座座,農家翻新蓋樓臺。
東山島,風光旖旎環境美,
歡迎大家來旅游嘗海鮮!
點評:
溫州鼓詞,浙江地方曲藝代表性曲種,說唱相間,以唱為主,能敘事、能代言,具有強大的表現功能,200多年來傳承薪火不息,一直深受民眾喜愛。作品《敢教日月換新天》既是一篇合乎溫州鼓詞格律的規整范文,又是一篇傳統鼓詞煥發時代光輝的先鋒作品。
谷文昌是“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自己一生獻給了為人民服務這一偉大事業。植樹造林治理風沙,是他在任期間一件典型的親民為民政績,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優良品質。作品通過植樹造林中一樁小事件——采摘木麻黃樹種,塑造了一位為國為民的共產黨員形象。在當前強調社會正能量的形勢下,可謂四兩撥千斤,意義深刻。
作者顏道會是溫州鼓詞的老作者,頻頻不斷地產出新作品。他不僅能熟練駕馭鼓詞創作技巧,而且寫出來的作品滿滿都是正能量。作品從描寫秋天景色切入,這是與故事有關聯的季節(木麻黃到秋天才能結種),于是便很自然引出下文,體現了作者用心之細。緊接著對人物外貌進行刻畫,服裝、五官、神態,三言兩語,清清爽爽,鮮明的主人公形象躍然而出。唱文中,作者為了表現故事主題的需要,把故事里的矛盾沖突部分(采摘種子)提到前面,在突出主題的同時,增強了演出節目的可聽性,避免了敘述故事平鋪直敘。結尾的唱詞很有藝術力度:“敢教日月換新天”是點題;“中國進入新時代,東山人民趕在前”,贊美了改革開放后新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經濟騰飛的大好局面;“一幢幢、一輛輛、一條條、一座座”四個疊詞運用得恰如其分。整部作品通俗易懂,韻散相間,渾然一體,既不失傳統詞文風格,又充滿時代氣息,不失為短篇溫州鼓詞的范文。
溫州鼓詞的唱文講究平仄押韻。該作品里用了五部韻,韻部的連接非常自然,而且用字準確,不顯生硬。上下句完全合乎平仄聲調,念起來,抑揚頓挫,郎朗上口,顯示了作者掌握鼓詞創作的深邃功力。如果能把其中倒敘故事的說表部分打磨得再精煉些,這個作品就會更好,更能抓住聽眾的心。
(點評人:浙江省溫州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盧和樂)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