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霞 蔡欣 王琳
【摘 要】作為國家發展重要后備力量的大學生,個人處在人生角色轉型期,又面臨復雜網絡環境的沖擊,迫切需要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承擔大學生素質教育重任的高校圖書館員,有責任在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本文從高校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優勢、資源利用策略、服務方式整合效用、“互動”服務細節的強化和高校圖書館員素質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闡釋,希望有助于提高高校圖書館對社會主義優秀人才培養的貢獻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 G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1-0180-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82
Thoughts on Develop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HAN Hai-xia CAI Xin WANG Lin
(The Library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1,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serve forc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ir life roles and facing the impacts of complex network environment,so they urgently need the guidance of patriotic education.College librarians who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conduct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hopes to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outstanding talents by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the advantage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resources,strategie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integrated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 methods, strengthening of service details of"interaction"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College students;Patriotism;Education
高校圖書館在高校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實施中處于重要地位,愛國主義教育是立德樹人目標中德育的核心環節,本文分析和闡釋了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服務項目中的資源優勢及各種服務要素的協同和互補作用,以期提高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素養。
1 高校圖書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1.1 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教育職能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1]。”因此,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在人才培養的角度上,處于完全同等的重要等級。
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是通過信息知識服務來實現的,與信息服務職能并列提出的意義在于:促使高校圖書館員在意識形態層面引起重視,使得教育職能經由信息知識服務過程的自然實現轉變為教育項目的生動規劃和實施。高校圖書館員應該精心籌劃和推出高質量的素質教育服務,尤其是針對性強的專題教育項目的信息知識服務,以助推高校人才培養戰略的順利實施。
1.2 大學生的成長轉型期
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對象,其正處于人生轉型的關鍵階段,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學校走向社會、由學生變成社會人的過渡階段,面臨環境、角色和責任的轉變;二是人生觀、價值觀在個人所處環境、角色和責任的轉型過程中不斷調整、發展、完善并最終走向成熟。其中第二個方面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發展決定第一個方面個人轉型的順利和成功與否,對大學生是否能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起決定性的作用。
而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取決于個人成長微觀環境的特殊性和應對復雜國內國際環境時的知識組織、價值判斷和心理調節能力,其中復雜的宏觀環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起更大的作用,決定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理解、熱愛、奉獻等復雜關系。
1.3 大學生所處的復雜成長環境
大數據環境的驅動和我國新時代的歷史發展階段決定了大學生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是一個充斥著龐雜網絡信息、正面與負面輿論并存的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國際地位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因我國發展壯大而產生了深深的恐懼,由此挑起了障礙我國發展、民族團結的各種事端、制造了曲解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各種負面輿論,造成了我國發展乃至我國青年成長的嚴峻挑戰。
同時,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將經歷一場復雜而又艱巨的偉大斗爭[2],但團結向上的中華民族越發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勝利和希望在攻堅的道路上不時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呼喚著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必須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負面輿論的影響和破壞作用,認清自己和國家的相互依存關系,保持對國家的熱愛和準備為之奮斗終生的理性愛國主義情感。
1.4 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3],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是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的持久而強大的力量,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足以成為高校立德樹人的總抓手,是非常必要的,承擔大學生素質教育重任的高校圖書館員,有責任在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優勢
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全方位的優勢,最重要的是資源優勢,因載體和空間位置的不同表現在三個模塊:傳統文獻資源、電子數據庫資源、館際共享資源。
2.1 傳統文獻資源
圖書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紙質愛國主義經典資源:歷史的、傳統文化、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等等煥發歷久彌新、重溫愈濃愛國主義情懷的書籍,是高校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詮釋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大力量,應該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合理并充分地加以利用。
2.2 電子資源優勢及其利用能力的開發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促成高校圖書館資源最大限度的數字化采購,電子數據庫中數字資源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紙質資源,其網絡存取的方式和遠程客戶端的使用,使得電子數據庫資源的實效性、方便性、易獲得性等優勢日益彰顯,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自然攀升。
但需注意的是,大學生信息檢索水平的有限性、閱讀的價值取向偏好、自媒體的充斥以及復雜的外部環境等因素會使愛國主義教育受到制約。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員的參與,幫助其提高信息素養,并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其閱讀行為,從而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水平。
2.3 館際共享資源
高校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可以彌補單個館藏資源匱乏的弱勢,特別是圍繞特定目標的專題服務可以籍由館際資源共享獲得最廣泛的資源支持。
館際資源共享的發展將會經歷三種方式:傳統的館際文獻共享是通過郵寄或者傳真技術傳遞紙質文獻資料來實現的,雖然成本高、效率低,但也有效彌補了單個館藏資源有限造成的讀者滿意度的低下;館藏資源數字化和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館際資源共享可以在圖書館共享聯盟協議的框架內,通過使用電子郵件等互聯網通訊技術傳遞數字資源來輕松實現,資源共享的成本節約、實效性和方便性大大提高,高校圖書館員可用的服務資源獲得了擴充,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得以加強;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將會使館際資源共享獲得劃時代的發展,云計算環境下各高校圖書館的數據資源可以通過云統一存儲和調用功能構建集成化的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平臺,利用云技術將不同圖書館的優勢特色資源進行集合[4],幾乎能夠無限擴張用來滿足讀者需求的數據化知識資源,高校圖書館資源優勢將會獲得最大彰顯。
從傳統紙質文獻資源到電子數據庫資源再到館際共享資源,高校圖書館不同載體、不同來源的教育資源不斷得以豐富,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3 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利用策略
知識資源載體豐富、數量龐大等指標表征可用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知識資源背景的雄厚實力,但并不能直接代表教育的水平。在相同知識資源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的水平會依據資源利用策略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個波動的高低范圍。所以,為了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高校圖書館員要對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利用進行精心的策劃。運用系統化的思想并充分考慮教育受眾的接受特點,整合影響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利用的各個要素,促使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1 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內容的完備性
從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內容完備性的角度考慮,要對本館和愛國主義相關的各種載體的知識資源以及館際可用資源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建立單獨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檢索庫,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可用的知識資源方便易得且足夠豐富,其內容按學科種類粗分一般要涉及歷史、地理、傳統文化、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哲學社會科學、愛國主義運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斗新時代的典型宣傳材料等,運用這些教育資源從各個角度對愛國主義進行理性剖析,幫助大學生在學習中領會個人使命與國家命運的關系,樹立理性、科學、堅韌而持久的愛國主義思想。
3.2 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要在目標規劃下體系化利用
要從目標規劃的角度考慮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體系化利用,在短期目標和長期規劃上,應有不同的資源使用方案。長期規劃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要呈現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理論、傳承發展及其在新時代的表現方式和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等一系列反應愛國主義產生、發展、演變和當代特點的系統完備的知識體系。短期目標采用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要在符合長期教育規劃的基礎上,注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國內外時事的分析,引導大學生接受深刻扎實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其嚴格處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和引領下,成長為能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全部力量和做出杰出貢獻的人。
4 服務方式整合效用最大化
要發揚各種服務方式的優點,形成互補服務優勢,爭取服務方式整合效用最大化。因此,雖然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方式正經由電子化、多媒體向著網絡社區的方式演化,但這并不影響傳統服務方式的并存及其獨特服務效果的發揮。
4.1 發揮傳統服務方式的氛圍效應
傳統服務方式能給人傳遞最直觀的感受,形成無言而有力的號召,例如利用紙質圖書專門推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專架,呈現的都是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原著,積淀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氣息,散發著強大的愛國主義感染力,創造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所以,對于能起到良好獨特教育效果的傳統服務方式,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宣揚,發揮其成為高校圖書館的名片效應,更好地配合信息化服務方式生成最大效果。
4.2 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務方式并注重創新
大數據環境引領和催生了各種信息化服務方式,其過程中參與服務的信息量大、更新快,服務體驗實時性、互動性強,符合大學生學習的特點,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重視開發適合高校圖書館自身特點的信息化服務方式,并創新與之相伴而生的服務理念,不斷形成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新的切入點和增長點。
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信息知識推送的服務方式,已經被不少高校圖書館所利用[5],但信息知識推送的內容、微信公眾號的使用狀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服務理念是不一樣的,其所形成的服務價值也會產生很大差別。服務理念以讀者為中心,服務狀態穩定、持續、不辭辛苦,就會產生良好的服務效果。
為了獲得良好的服務效果,利用信息化服務方式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所推送教育內容知識體系的完備性、信息知識的及時規律化更新、服務熱情的持續穩定性和與教育規劃的吻合度,在服務過程中保持教育責任感,把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經營好,做出成效。
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化、移動互聯網、智能化、云計算、搜索引擎等核心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了圖書館服務方式由知識推送向嵌入式精準知識服務的變革性創新,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即是挑戰又是機遇,高校圖書館員要善于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學習前沿信息技術,及時創新并整合服務方式,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及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水平質的提升。
5 強化“互動”關鍵服務細節的作用,提升教育服務的效果
不管是傳統的、還是信息化的服務方式,給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推送,都要設立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大學生的心得、評價、意見等來自他們意識形態的信息內容,這些信息內容體現了大學生自身價值評價體系和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碰撞后對自身價值觀的發問、思考、修正等狀態。高校圖書館員要對收集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形成完整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閉合路徑,提升教育的效果。
在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中,可以在書后附加書評頁,方便大學生點評圖書以及提出意見建議,同時形成大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而高校圖書館員在收集這些信息并充分分析論證后,可以在原書評頁回復區給出指導性回復,對于大學生評論集中的圖書,則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站做書評總結,形成三次文獻,及時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推向更高潮,鞏固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
在信息服務方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塊,大學生可以直接發表評論,而高校圖書館員要注意實時對其評論施以引導性評論,利用高校圖書館員的豐富愛國主義知識,糾正其錯誤認識,肯定、贊揚其正確和優秀的觀點,使大學生因學習愛國主義理論知識而引起的情感迸發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情感調節需求得到合適的滿足,從而增加服務的有效性和讀者的滿意度。“如果能夠以有效的服務方式來支持用戶需求,那么就會激發用戶新的需求,而新的需求將會激發衍生圖書館新的服務能力和需要構建新的服務機制,進而以更有效的方式來支持用戶更難解決的需求”[6],與大學生愛國主義學習的及時溝通,在滿足其愛國主義學習的理論所得及個人進步能得到認同的情感訴求后,容易激發其更高潮的愛國主義學習熱情,引發愛國主義理論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愛國主義學習知識的進一步渴求,高校圖書館員在進一步滿足其學習需求中,不斷提升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質量,完善服務方式,高校圖書館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將在這種互動中不斷匡正教育方向,提升教育效果。
面對當前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嵌入式知識服務的價值能更直觀地體現在與大學生的互動中,學習愛國主義知識的心得體會分享及情感認同等訴求可以及時得到系統回應,并且服務系統能據此挖掘隱性知識資源,發現并滿足大學生的潛在知識需求。實時精準的嵌入式知識服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員應該積極探索這種服務方式,但智能化不能完全代替高校圖書館員的智力勞動和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尤其在服務項目規劃、控制等階段,遵守適合、交叉使用原則才能取得最好的服務效果。
6 高校圖書館員的素質保障
可以看出,在高校圖書館員服務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的推薦和與大學生的互動來干預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向和效果,這就給高校圖書館員自身的愛國主義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愛國主義要強化為高校圖書館的職業道德基本要求,一方面作為高校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形成高校圖書館員提升服務質量的激勵機制,在自身踐行愛國主義的過程中,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服務能力。
高校圖書館員還要閱讀大量愛國主義教育知識資源,提升愛國主義理論涵養。
只有高校圖書館員自身具有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掌握了豐富的愛國主義知識,對大學生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服務才會出生真實的成效。
7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開展針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項服務,是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員的光榮使命,要花力氣整合資源、技術、服務方式等的各種要素,在此基礎上要善于引領和大學生之間溝通的方法和方向,及時掌握大學生意識形態發展變化動態,使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符合大學生心理成長規律,使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獲得豐厚成效,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朱紅葉.高校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審視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0(5).
[2]黃世虎,張子悅.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邏輯、原則與路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9(5).
[3]陳丹.習近平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命題[J].思想教育研究,2019(4).
[4]張立濱.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平臺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11).
[5]辛妮.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對大學生價值觀引領的作用探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8(2).
[6]畢強,李潔.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發展方向[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