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執行異議制度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漏洞和問題,需要切實加以完善。本文主要從執行異議制度的相關特征概述入手,重點介紹了其實施現狀,主要從執行異議主體有待明確、程序缺乏有效救濟途徑以及執行異議缺乏有效監督方面展開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些科學合理的法律完善策略,為全面提升執行異議制度的應用效果提供良好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執行異議制度 法律完善 主體
作者簡介:常希鳳,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136
現階段我國法治社會建設越來越人性化、規范化,在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推進國家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人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水平不斷上升,經濟糾紛和民事行為糾紛發生幾率也有所增加,且逐漸呈現出復雜化趨勢,要持續修訂和完善國家法律,使其更好順應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保障公民的切身權益。
想要持續完善執行異議制度,更好發揮其作用,需要著重分析好其各項特征:第一,實施執行異議制度過程具有著明顯的被動性。當雙方當事人、利益關系者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是執行異議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如果沒有存在權益受到侵害的事項,則無法適用這一制度。第二,擁有保護性特征。執行異議制度在保護公眾利益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尤其是給予地位層次較低者一定的保護途徑。具體應用執行異議制度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利益相關者在法律強制性影響下,又或者是侵害到案發當事人和執行者之間的地位不平等事項,通過執行異議制度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第三,具備彌補性特征。通常情況下,在民事訴訟環節末尾時,采用執行異議制度開展執行活動,其會良好補充整個訴訟程序,且可以針對法律執行不合理所產生的利益損害情況加以控制,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我國執行異議制度的現狀主要從執行異議主體有待明確、程序缺乏有效救濟途徑、和執行異議缺乏有效監督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執行異議主體有待明確
當前法律規定中,只有案外人才能夠提起異議,而對于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來說,不具備較為充分的救濟保障途徑。在現實實踐活動之中,實際提出異議的主體包含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以及案外人,特別是申請執行人提出的幾率較大。在提出異議的理由方面也存在著多樣性,主要集中在了程序方面、實體方面以及執行主體方面。同時還需要注意到的是,也存在著申請執行人在法院中止、終結執行的具體方式和不予執行提出異議方面的情況,但是現行法律對于執行異議的主體方面規定存在著一定缺陷,無法充分保障執行異議主體的合法權益。
(二)程序缺乏有效救濟途徑
現行法律在執行異議制度的實施程序方面還存在著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無法對于程序方面的相關事項提出異議,換句話說,沒有針對法律程序加以規定,包含上訴、申訴以及復議方面,程序層面不具備充分的救濟途徑,將會給執行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實際利益保障工作造成負面影響?,F行的執行異議制度運行中,立法態度表現出重視實體、輕視程序的情況。以標的物執行情況為例進行分析,當執行機構沒有經過合法程序即開展標的物執行活動的過程中,標的物定價或者折價較低,且沒有給債務人留有必需的生活費用,這樣將會給被執行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對于這種情況,當事人無法憑借合理有效的救濟途徑尋求幫助。
(三)執行異議缺乏有效監督
現階段實施執行異議制度的過程中,沒有切實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作為保障,申請執行異議主體并不需要承擔一定的執行成本,執行異議主體會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誘惑或者威脅,進而容易導致出現一些權力濫用的情況,使得整個法律訴訟流程都表現出不夠科學合理的情況。而對于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來說,也存在著濫用自身權責的現象,導致違背立法初衷。
我國執行異議制度的法律完善可以圍繞明確執行異議范圍與主體、創建和完善財產擔保制度、建立執行抗告裁決的機關、劃分程序和實體救濟方式和提升法律監管人員的素養五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明確執行異議范圍與主體
規范性的執行異議制度實施條件,明確的申請主體,是確保執行異議制度落實到位,良好保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利益的重要前提。在持續完善執行異議制度法律規定的過程中,明確執行異議的實施范圍和主體是基礎內容。確定好執行異議的具體提起條件,規定好具體審理的期限,給該項制度的穩步實施提供規范性指導。執行異議制度實施過程中,執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都可以是主體,前者是指強制執行程序之中的債權債務雙方;后者則是指雖然不會受到執行名義約束,但是在強制執行過程中法律權益受到侵害的人。在具體的司法實踐過程中,執行異議的主體和內容已經超出現有的規定,需要做好立法層面的不斷完善工作,才能夠充分發揮該項法律制度的優勢和價值。明確異議主體,要針對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以及利害關系人加以細致劃分:第一,申請執行人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無法實現充分權利的維護目標,如程序違法、實體損害等,因而需要明確其主體地位,將其劃分到提請執行異議的重要范圍內。第二,被執行人表面上是處在法律層面的被動地位,僅僅能夠履行義務,但是對于被執行人來說,其也存在著切身利益需要保障。在實際確定執行異議主體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到被執行人的利益,重點考量到如何保護其強制措施實施不當或者超標情形下的利益。將被執行人納入到執行異議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將能夠確有效減少其受到侵害情況的出現。第三,利害關系人是受到執行異議制度具體實施環節的影響而利益受到侵害的人,執行案件的過程中偶爾存在著財產認定出錯的情況,給非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為有效保障其切身權益,需要注重適當擴大執行異議制度的主體范圍,將利害相關人作為主體。在擴大執行異議制度范圍的過程中,主要是從實體內容入手,擴大除此之外的內容,包含程序、執行方式以及處罰措施不當的申訴權等??茖W合理擴展執行異議的范圍,能夠更大限度地保護異議申請人的權利。
(二)創建和完善財產擔保制度
債務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審理和裁決義務關系和實體權利方面的內容,如果沒有事先作為充分的制約工作,將會給債務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鉆法律漏洞的情況出現,例如假借異議之訴針對執行標的加以隱匿、轉移或者毀棄,使得訴訟活動部成為惡意訴訟。為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法院一般不會停止執行原裁決的指令,支持執行異議制度的正常實施;對于債務人、利害關系人所提出的財產擔保情況,法院在經過細致充分審查,確定理由成立的前提下,可以中止執行;而當債權人想要申請恢復或者繼續執行原裁決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定的財產擔保,確保執行異議制度的順利實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執行環節中損害了相對人的利益,需要從事先作為擔保的財產中予以賠償。這種做法良好保障了相關權利人得出實體權利,同時還有效避免了惡意訴訟行為的發生。如果債權人確實無法提供一定財產擔保的,需要針對其具體財產狀況加以嚴格審核,根據審核結果確定是否免除其擔保責任。
(三)建立執行抗告裁決的機關
執行異議制度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執行抗告的情況,其是指沒有在法定期間內答復申請異議人請求的時候,凡是和案件相關的利益人都能夠積極尋求異議方式方面的救濟。為有效保障執行異議人的權利,可以根據現行執行異議制度實施體制的情況,適當設置好執行救濟機關,其是和執行實施機關并行的機構,屬于地方法院執行機關內部,其可以針對執行異議案件加以全面處理。在充分有效審理的基礎上,如果抗告機關認為抗告是合理的,則可以針對原執行決定進行更正或者撤銷;而如果抗告機關認定抗告屬于無理請求將會駁回抗告申請。經過抗告機關裁決的案件,如果當事人不服還能夠繼續通過法律途徑加以申訴,其是向抗告機關上一級法院的抗告機關提出的申訴。
(四)劃分程序和實體救濟方式
推進執行異議制度順利實施,給公民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需要注重針對具體的救濟方式加以劃分,一般情況下劃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程序上的救濟方式。案外人、執行當事人都可以針對不當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從而使得執行環節的救濟范圍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大。從程序方面保障救濟活動的順利開展,重點在于公正處理好案件,保障當事人的利益,同時給異議主體提供良好的表達機會。在民訴法一審簡易程序和聽證程序中都可以使用審理異議的方式。當提出異議之后,將需要遵循回避制度,由其他執行法官開展處理活動。第二,實體上的救濟方式??梢詣澐址e極行為、消極行為兩個方面,可以是撤銷或者變更行為方面的請求。裁定執行異議的過程中,要注重事先規定好明確的期限,減少終結執行情況的出現。在實際審理異議期間內,為減少債務人濫用職權行為發生,通常不會停止執行程序,而當其有財產擔保的時候,則可以選擇停止執行。
(五)提升法律監管人員的素養
法律執行人員濫用職權或者職業素養不高,都將會影響到執行異議制度實施效果,對此,需要注重不斷提升法律監管人員的綜合素養,以認真、嚴謹、負責的態度面對執行異議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要求。法律監管人員要始終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著廉潔奉公的原則,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良好組織法律監管人員的培訓活動,從知識和德育層面開展培訓活動,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職業價值。
執行異議制度在民事糾紛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切實保障人們的切身利益,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該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問題,無法良好適應現階段的經濟生活,需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和改進,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強化其實際應用效果。執行異議制度完善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執行異議范圍與主體,還要創建和完善財產擔保制度,同時建立執行抗告裁決的機關,并且劃分程序和實體救濟方式,提升法律監管人員的素養。
參考文獻:
[1]趙信會.論民事執行異議之訴——對《民事訴訟法》關于執行異議之訴改革的評價[J].政法論叢,2009(3).
[2]譚彬.論我國民事執行異議制度的再完善[J].理論界,2010(7).
[3]王春艷.我國民事執行程序性救濟制度的完善設想[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1(1).
[4]劉學在,朱建敏.案外人異議制度的廢棄與執行異議之訴的構建——兼評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204條[J].法學評論,2008(6).
[5]陳衍橋.中國立法模式下案外人異議之訴的理論檢視[J].西部法學評論,2019(1).
[6]王寶道.案外人異議之訴權益沖突規則研究——以多重買賣與案外人異議規則的比較為切入點[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