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廣有 陳麗君
摘 要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體的隱私空間逐漸虛擬化,個人的私密信息也愈來愈多地數據化。這在便捷了人們存儲個人隱私信息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隱私糾紛。尤其是在婚姻這類比較特別的社會關系中,夫妻雙方隱私權與知情權的矛盾日趨凸顯,沖突的內容也比普通公民之間的更為復雜。本文從大數據時代背景出發,結合前人經驗,對夫妻的知情權與隱私權的新內涵進行探索。
關鍵詞 大數據 夫妻 知情權 隱私權 沖突
作者簡介:武廣有,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總部合伙人,京師(無錫)分所建設工程法律事務部主任,律師,研究方向:建設工程、刑事辯護;陳麗君,北京市京師(無錫)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婚姻家事。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38
關于夫妻之間的知情權,理論界目前并沒有給出相關的定義。依據上文對知情權的論述,夫妻之間的知情權顯然就在個人信息知情權的內容之內。筆者將其定義為權利主體(夫妻雙方)為了維系正?;橐鲫P系以及共同家庭生活而對另一方的信息以及必要情況所享有的合法獲取和知悉的私權利。該權利具有相對性,是一種請求權,只能基于特殊的身份并針對特定的主體才能提出知悉特定事物的權利。
法治時代,一項權利,如果缺乏完善的理論以及強有力的法律作為支撐,那這項權利就得不到維護。當引發訴訟時,也只能徒增法官的負擔。時代在變化,夫妻間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從理論上講,夫妻一方知情權所包括的內容與一般知情權的內容相比,要寬泛得多;而夫妻一方隱私權所包含的內容與一般隱私權所涉及的內容相比,卻要縮減許多。由于沒有法律的規定,夫妻一方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張弛沒有一個衡量的度,當一方隱私權的范圍要求擴大,導致另一方的知情權范圍減小,或者雙方要求知情權與隱私權的范圍均擴大,那沖突就會不斷發生。尤其是涉及夫妻一方基于夫妻間的忠貞與誠實的義務而對另一方主張知情權或基于夫妻間的財產主張知情權時,兩種權利的沖突就會更加明顯。
(一)查證違反忠實義務引發的沖突
大數據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預測”,在網絡上,可以通過收集一個人的各類數據信息,分析出這個人的職業、家庭、興趣愛好、交際等情況。特別是在這種人機合一的時代,智能手機作為一個縮小版的大數據庫,里面的數據同樣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許多信息。所以,如果出現夫妻一方經常有盯著手機露出奇怪的笑容,或當另一方突然出現、想看一看對方手機時,持手機一方即刻關閉手機,或手機長期上鎖不讓對方觸碰等情況時,夫妻關系中的一方就會對另一方的忠誠度產生懷疑,并試圖去查看對方的手機。其中,最直接的信息,就是QQ、微信的聊天記錄及電話通訊記錄,其次是出行、支付軟件中的消費記錄,再者是一些直播軟件中的觀看及打賞記錄或相冊。諸多信息集中于一處,夫妻一方就會產生一個預判或定論。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被懷疑不忠誠的一方不愿主動接受懷疑一方的檢查,主張保留個人隱私。因此,懷疑的一方就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沖突十分普遍。
(二)財產因素引發的沖突
我國法律對夫妻共同財產以及夫妻個人財產的劃分有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因涉及夫妻之間的共同利益以及所維持家庭的共同利益,雙方對此均應具備知情的權利。而夫或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屬于夫妻之間個人隱私的一部分,如夫或妻一方的婚前財產,財產所有者一方沒有主動告知的義務。我國的憲法中也有關于依法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的闡述。
因此,有學者認為“夫妻一方對于個人財產有完全的支配權, 另一方不能以知情權為由要求對方說明或者調查對方的個人財產?!钡F實生活中,夫妻一方往往要求對另一方的財產狀況全部知情。對此,也有一些地方法規作了相應的規定,也就是上文夫妻的知情權中提到的廣州市、濟南市、青島市等地頒布的一些條例。這些規定只提到配偶一方可以通過提供能證明存在夫妻關系的有效文件來檢查另一方的財產,而并未區分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所以,這些規定也不能處理好當前實際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在上文關于夫妻隱私權的討論中,提到了夫妻一方的數據信息(包括夫妻一方本應知情的部分)通過加密或隱藏后,另一方采取非法的方式獲取、收集或傳播,是否對夫妻一方的隱私權構成侵權。該問題不僅涉及到侵犯隱私權的判定,同時也引發了涉及隱私的證據合法性認定問題。特別是當代,因夫妻之間隱私權與知情權沖突而引發的離婚案件大量增加。面臨取證難的問題,夫妻一方就會想方設法搜集證據,這也是婚姻家庭糾紛中常遇的司法難題之一。
(一)夫妻之間侵犯隱私權的認定問題
符合一般侵權行為的四大構成要件:
隱私權作為一種具體人格權,被寫進《侵權責任法》和《民法總則》,那就意味著如果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隱私權,那就等同于形成了一般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侵權責任與一般侵權行為應承擔的責任也一致,二者具有共性。也就是說,如若要判定是否構成對一方隱私權的侵犯,須參照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四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后果、因果關系。
一是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即行為人在實施某些違法活動時,在主觀上處于故意或過失的心理。在侵犯隱私權的案件中,如果行為人持故意的心理,那么行為人會因此承擔與其主觀惡性相應的侵權責任,賠付受害人數額較大的一筆精神損害賠償金。
二是有違法行為產生。認定違法行為存在的前提是,該行為侵犯的對象屬于夫妻一方隱私權的內容。夫妻間隱私權的具體內涵是指夫或妻一方所享有的個人信息不被對方以不合法的方式取得、知曉和公開,個人生活的安寧狀態以及自己對個人私事的決定不被對方以不合法的形式進行干涉和滋擾。因此,侵犯夫妻一方隱私權的違法行為即夫妻一方以非法的方式對另一方的個人信息、生活、私事進行侵害,通常是以作為的方式進行。包括非法查看、監視、跟蹤、披露對方隱私等行為。
三是有損害事實發生。隱私權與名譽權相似,是一種精神性的權利。因此,行為人侵犯一方的隱私權所造成的損害后果不及民法中生命健康權那樣明顯,比較難以判定。侵權法中的損害通常包括物質上的損害(人身、財產損害)與精神上的損害,而隱私權的損害后果比較特殊,夫妻一方的隱私本身處于未公開的秘密狀態,當另一方采用非法干涉、監視、查看等方式侵犯夫或妻的私人信息、私人生活等,該隱私相對于侵權人來講就處于非秘密狀態,損害事實已然產生。
四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也就是違法行為是引發損害后果產生的一根導火索。因果關系是判定侵權人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不可缺少的考慮因素,對具體案件中賠償責任的認定具有較大的影響。
(二)沖突下隱私性證據的合法性認定問題
該問題是侵犯隱私權認定的細化。隱私權的內容既然具有隱蔽性、秘密性,那么在夫妻的隱私權與知情權針鋒相對時,如果一方想要依法維護自己知情的權益,舉證就會變得困難。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涉及此類案件的電子類證據越來越多,收集的難度也比較大。因此,享有知情權的一方總會采取一些非常手段進行證據收集?;诨閮燃m紛的特殊性,關于此類證據合法性的認定就產生了爭議。但總的來說,隱私性證據的合法性認定離不開以下三要素。
一是取證主體的合法性。夫妻間的知情權具有相對性,只能對夫妻一方主張該權利。因此,基于夫妻一方的知情權而對另一方的隱私內容進行取證,該主體必須為有知情權的一方,即依據法律有權取證或有正當理由取證的一方。此類主體所取得的隱私性證據,能夠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以供案件審判使用。
二是被取證主體的合法性。在夫妻關系中,被取證的主體應當是使一方知情權遭到損害的主體,而不是婚姻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因為知情的對象特定,第三人沒有義務向取證主體提供證據,取證主體也沒有權利向夫妻以外的第三人取證。
三是取證方式的合法性。一個合法有效的證據,不僅需要取證主體合法,被取證主體正確,同時也要求取證方式的合法性,也就是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即取證主體在取證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保護被取證主體的隱私,同時還不能侵犯到第三人依法享有的相關權益,以避免因他人隱私的擴散泄露而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在離婚糾紛中,隱私性證據的證明效力通常比較大,能提供的一方對其勝訴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涉及夫妻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案件,無論是當事人或法院取證都比較難,因此,法官通常不會直接排除。如果當事人一方提交給法院的隱私性證據符合以上三點,并與法律規定與公序良俗原則不相悖,法院就可以依法采信。
大數據時代,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權利概念,某些現有權利的內容也正在改變,需要法律、理論去規制、完善?;橐黾彝リP系是社會關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其內部的和諧穩定對社會的良性發展也具有較大的貢獻。夫妻的知情權是一種相對權,其內容涉及維系夫妻間的共同生活和利益。夫妻的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包括共同隱私和個人隱私。目前,夫妻的知情權與個人隱私權矛盾不斷,同時也面臨著時代的挑戰,但理論界卻沒有對夫妻間的隱私權與知情權作出一個比較確切的界定,法律上也沒有相應的救濟方式。本文雖參考大家之見,對夫妻的知情權與隱私權進行了討論界定,但理論框架尚不完善,受知識架構所限,筆者對大數據時代下夫妻的知情權與隱私權問題的探討尚淺,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85-87.
[2]張黎利.婚內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與協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1,20(2):62-65.
[3]梁慧星,廖新仲.隱私的本質與隱私權的概念[J].人民司法,2003(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