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名稱承載著一個學校的歷史、文化、榮譽,同時蘊含深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包括教學科研水平、師資隊伍等的綜合評價,是高校的品牌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名稱權具有其他自然人及法人無法比擬的價值,社會認可程度極高,因此保護高校名稱權,防止不法主體搶注、盜用、冒用高校名稱,損害高校利益尤為重要。論文分析了西藏自治區高校名稱權保護現狀,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條例等層面探析了西藏高校名稱權的法律保護途徑。
關鍵詞 西藏高校 名稱權 法律保護
基金項目:西藏大學政法學院2019年度院級培育課題“西藏高校標識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青措加,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148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法治建設的重要行動指南。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專門列出一個章節強調依法治教。教育部于2012至2015年連續4年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中強調高校要依法治教。西藏高校應增強在依法治國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其中,西藏高校名稱權等標識權利的保護,既是西藏高等教育法治化的重大課題之一,也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
西藏高校名稱是代表西藏高校并區別高校的重要標記。包括高校中文全稱和簡稱、外文全稱和縮寫等。高校名稱承載著一個學校的歷史、文化、榮譽,同時蘊含深厚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包括教學科研水平、師資隊伍等的綜合評價,是高校的品牌資產。高校名稱具有其他自然人及法人無法比擬的價值,社會認可程度極高。特別是,知名高校的名稱象征著良好信譽、高級技術和高級人才。基于此種價值,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導致其他自然人及法人打著高校旗號從事營利活動,提高營利性主體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依據民法、教育法的有關規定,西藏高校的法律性質為公益性事業法人,西藏高校的發展應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符合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西藏高校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任務,開展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西藏高校的性質不同于企業法人,因此不能將西藏高校標識與企業名稱、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市場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放校門,發揮科學技術作用,整合各項科研成果,為市場提供科技產品,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參與到經濟增值過程中,高校名稱成為帶來經濟效益的無形資產。同時,產品的流通,地域差別使得高校名稱日益重要。
縱觀全國侵害高校名稱權案例,極大多數侵權行為突出表現為侵害高校名稱權全稱、簡稱。因此,筆者以西藏高校名稱全稱簡稱為重點于2018年12月17日前往西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西藏高校標識保護現狀進行調研,并得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西藏商標受理窗口辦公室的幫助。調研顯示,西藏高校名稱權保護存在以下問題:
(一)西藏高校中文簡稱受到其他自然人或法人的商標搶注或將高校名稱登記為商號,注冊為企業名稱
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對自己的全稱和簡稱沒有申請注冊商標,全稱亦未被其他主體注冊。 但西藏高校簡稱保護情況不容樂觀。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的大學的簡稱已被其他個人或企業搶注,具體表現為:“藏大”“藏大人”商標均被其他個人或企業搶注。同時,包含“藏大”字樣的7類商標均被注冊;申請注冊“民大”的商標有10類,分別被深圳、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的9家企業及1名自然人搶注。包含“民大”字樣的14類商標被注冊。目前,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藏醫學院、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簡稱未被搶注。因我國商標、網站域名實行先注冊原則,所以西藏高校在標識被搶注后不能用自己的標識作為教育服務的標記,這無疑是矛盾的。另外,搶注高校名稱的主體使用標識不當或經營不利,高校承擔負面責任。在搶注情況下,高校的救濟方式只有提出在先使用權來保障權利,但程序繁瑣。或者還可以商標管理局提出異議或申請宣告無效。
(二)盜用、冒用西藏高校中文全稱和簡稱、外文全稱和縮寫、校徽“傍高校”,玩“擦邊球”,特別是在培訓、家教、中考、高考、繼續教育、職業資格考試中冒用、盜用西藏高校名稱,誤導民眾,損害高校的合法權益,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
例如,2017年7月某機構以西藏大學名義出示和使用西藏大學的校徽進行非法招生活動。 一些曾在西藏大學工作的人,離開高校后依然以西藏大學的名義進行商業活動,借助西藏大學的聲譽培育自己的商業品牌,導致一些名不符實和降低服務承諾的事情發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三)擅自以西藏高校名稱、校徽注冊微信、微博公眾號發布信息
例如,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未經西藏大學同意,擅自以西藏大學名稱注冊微信公眾號,并發布信息。2016年4月,西藏某英語培訓機構以“藏大英語四級培訓”進行招生,其行為不僅侵害西藏大學的合法權益,也侵害了社會公眾的信賴利益。 同時,隨著學校簡稱使用頻率增多,導致他人鉆空子,使用西藏大學的名稱以達到混淆視聽、謀取巨額利潤的目的。
(四)與西藏高校的簡稱相同的高校名稱的使用權的混淆問題
例如,西藏民族大學簡稱“民大”,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都簡稱“民大”,這些高校在全國招生時,其簡稱起不到有效區分作用,“民大”的簡稱代表哪一個高校?哪一個高校具有合法使用的資格?這些高校使用“民大”是否相互侵害對方高校簡稱權益?這些問題亟待規范和解決。教育部在高校章程中沒有規定校名的簡稱,現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也沒有關于高校簡稱、縮寫的使用規范,高校簡稱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目前,我國高校名稱權保護處于初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也沒有操作性及指導性很強的制度。從高校內部管理而言,西藏各高校應成立專門機構處理學校標識維權事務,配備專業人員開展相關工作,西藏高校的章程應對學校標識進行規定。西藏高校可以參照《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清華大學關于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定(試行)》《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辦法(試行)》《美國斯坦福大學名稱和商標的所有及使用規定》等文件,制定規章制度規范學校標識的使用。同時,西藏高校還應規范校內、校外使用標識。在校內,在教學、科研、后勤服務、學生管理等主營業使用自己的標識。例如,具體用在招生簡章、會議資料、紀念品、邀請函、社團活動中使用自己的標識。在學生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經過在西藏高校維權專門機構備案后可免費在活動中使用高校標識。對外,還可以將高校的注冊商標許可授權給相關企業使用。西藏高校師生創業過程中,使用學校標識時應給予寬限,授權時明確授權權限,發生侵權行為時授予其追究侵權行為的責任;高校之間,應加強聯合。數個高校可以申請聯合商標,注冊聯合商標,聯合商標只要其中一個商標被使用,就視為全部商標被使用,有效避免商標因連續3年停止使用就被撤銷的情況,還能阻止其他主體假冒注冊。同時,對簡稱相同的大學而言,共同申請注冊聯合商標是明智選擇,凝聚起多個高校的聲譽,即可增強科研能力,又可團結合作,防止其他個人和企業利用高校簡稱打“擦邊球”。面對現實,西藏高校僅有維權意識、內部管理、高校間的聯合還不夠,西藏高校還應依靠法律制度強大后盾保障高校權益。
(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保護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應在今后的修改中補充完善關于高校名稱在內的高校標識保護的規定,或由立法部門專門制定《高校標識保護法》從法律層面防止高校以外的自然人及法人惡意侵害高校標識。高校作為教育機構,與其他法人不同,在建設一流大學背景下,應受國家立法的特殊保護;《商標法》第11條規定了不得作為商標注冊的3種類型,修改《商標法》時可以補充此款條文,將高校標識作為高校之外的主體不得注冊的類型;在《民法通則》中增加對企事業單位名稱權的保護條款,解決惡意搶注企事業單位名稱問題;在《刑法》中增加“假冒企事業單位名稱罪”類似罪名;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調整經營主體的行為,適用主體不包括高校,當前高校的市場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改應考慮這一實際情況,將高校作為該法調整的主體。
(二)行政法規保護
教育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制定高校標識相關規定,如《高等學校標識保護條例》,從源頭制止高校標識搶注,規定與高校標識相同相似的商標一律不予登記注冊。現行《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第7條規定:“高等學校對以高等學校名義申請注冊的商標、校標、高等學校的其他服務性標記等標識享有專用權。”該規定較為單一,應當補充具體可操作性的規定;根據現行《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高校申請馳名商標非常困難,認定馳名商標的條件之一是要提供使用該商標的商品近3年的產量、銷量、收入、利稅及銷售區域等材料,大學一般都無法提供這些材料,因此《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應考慮高校這類非營利性的事業法人的實際,對認定馳名商標的條件進行補充修改,創造高校名稱成為馳名商標的條件,從馳名商標層面更為廣泛的保護高校名稱。
(三)地方性法規保護
《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針對西藏高校實際制定法規文件,例如《西藏高校標識保護條例》,專門保護西藏高校標識。
注釋: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西藏商標受理窗口辦公室2017年12月數據。
西藏大學宣傳部數據。
參考文獻:
[1]沈映春.高校知識產權資源配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黃暉.商標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3]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法理解與適用[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15.
[4]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朱小鵬.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
[6]王利民.民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