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以及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需要對當前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在我國陜南地區,有著異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對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價值以及教育實踐路徑的研究,能夠將其所具備的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切實發揮出來,推動區域經濟文化以及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從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出發,就如何將其應用到教育實踐進行了分析和討論,以期對陜南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實踐路徑進行一定的探索。
關鍵詞 陜南紅色文化資源 價值 教育實踐 路徑
作者簡介:張瑩,陜西理工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地方文化、歷史教育、文獻等。
中圖分類號:D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19
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陜西也是我國革命的搖籃,其內容豐富、革命遺址多,在推進紅色文化發展及教育和影響人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受歷史因素影響,陜南地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史,并出現了許許多多具有紀念意義的人物和地方,為陜西省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不僅僅反映了一代人的奮斗史,是中國革命的見證,是老一輩革命家為廣大中華兒女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時代價值,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動力,通過對陜南紅色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挖掘,能夠為高校的教育工作提供載體,將其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將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培養出更能適應此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如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等,精神載體則具體為某種精神,如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以及和平建設時期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都是紅色文化得以傳承的體現。在我國廣大地區廣泛存在著紅色革命文化遺址,其在當地的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沂蒙山革命老區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將沂蒙精神與創新、改革相結合,譜寫了新時期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為陜南蘇區精神,其也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精華。陜南蘇區精神能夠就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進行凝聚,幫助當地人們樹立起崇高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將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等文化內涵運用于實踐。陜南紅色文化資源形成于陜南蘇區革命過程中,新時期,陜南紅色文化資源同樣體現出了豐富的時代價值,能夠進一步加深人們對于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為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散布于陜南各地的紅色文化遺址是該地區的響亮的“名片”,是提升其形象的重要軟實力,能夠幫助人們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感受革命先輩們的人生追求,從而將過去的文化精神與現代人們的思想認識緊密連接起來,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國歷史文化進程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
陜南文化資源在教育領域能夠發揮出自身巨大的價值。首先,陜南人民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遺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陜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能夠被人們所認知的紅色旅游地超過23個,不僅中小學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或研學實踐活動,高校同樣也可以這樣做,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參觀,確保其能夠切身感悟革命先輩無私奉獻的精神,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確保其能夠切身感悟革命先輩無私奉獻的精神,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其次,陜南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了先進的價值取向以及崇高的文化精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和體現,能夠為教育活動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可以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借助各類校園媒體,如校報、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成立相應的學生社團,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宣傳和保護;陜南紅色文化資源能夠為教育提供有效的活動載體,可以通過教師對陜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開發和利用,從而充分發揮其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更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其全面發展。傳承和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非常重要,深入發掘紅色文化的價值功能,是培育民族精神的現實需要。
最近幾年,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在辦學過程中為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服務,從學生的具體需求著眼,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高校是傳承、引領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的重陣,在新時期高校的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立足當地社會現有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基礎,針對當前新時期發展的要求,不斷進行優化,實現將當地的文化資源應用到學生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陜南的紅色文化資源相較于其他地區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在當前將其充分應用到教育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于此,陜南紅色文化資源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融入理論課程
高度重視對于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校可以將其開發成果作為理論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盡快將其納入到教育教學體系中,制定出完善可行的教學方案。例如,地方高校高度重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工作,成立專門的教學科研團隊,以陜南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學科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從教學實踐出發,編寫具備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讀物及教材。同時,相關教師可將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容與陜南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主題活動、專題講座等方式,立足全新文化視角,推動教風學風建設,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特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陜南各地的歷史,吸收蘊含在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精神力量,將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發揮。應將陜南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校本教材編寫中,確保紅色文化能夠走進課堂,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如,在對校本課程進行編寫時,可以融入陜南蘇區歷史故事,還可以將陜南各地紅色文化遺址的發展歷程、著名人物及古今對比等都貫穿于課程編寫中,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透過一些熟悉的遺址去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它背后的故事,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傳統進行有效教育與培養。
(二)加快德育文化基地建設
在對陜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應該高度強調實踐,這樣才能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發揮出來。從高校的角度,可以借助自身所處區域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在推動陜南紅色文化資源深入開發的過程中,對于已經開發出的教育成果,需要做好推廣和應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還可以與地方博物館、紀念館以及紅色遺址等單位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如漢中、安康等地有多處博物館、文化館,可以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的支撐,德育基地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到長期堅持,逐步建設起完善的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實平臺。
(三)納入高校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教育的一種有效載體,在對陜南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可以將其所蘊含的先進價值取向和崇高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實踐中,打造特色文化。具體來講:
一是應該做好校園環境的整體規劃,將人文精神特征切實凸顯出來,確保校園文化更能滿足現代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教育和影響。
二是應對校園精神進行深入挖掘,確保其能夠實現與紅色文化內涵的高度結合,在校園內部營造出健康的環境和氛圍,加大建設和宣傳工作,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展現給學生,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其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對校園精神進行認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思想、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是應該做好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積極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利用一些重大的紀念日開展活動;或者組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自主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宣傳,如紅色演講、紅歌會等。從教師的角度,同樣應該重視對于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工作,將其與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構建紅色網絡文化,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傳播的范圍和力度,對其育人功能進行拓展,促進學校本身文化軟實力的提高。
(四)強化實踐教學
在推動陜南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教學。依照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要求,高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進行課程實踐,構建起完善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積極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對此,高校應在理論教學中充分融入實踐活動,可以圍繞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實踐調研,如,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路徑、愛國主義基地教育和旅游資源的開發等都是較好的調研內容,而且可以將實踐調研結果形成系列性的成果進行很好地宣傳和傳播;再有,可以將紅色文化傳承和學生研學實踐活動充分結合,最終在現實文化氛圍中對學生進行現場教學,讓他們感同身受,真正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通過這些方式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
總之,陜南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夠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崇高的價值觀,能夠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現代進行傳承、發揚。新時期,應該進一步挖掘陜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對其時代價值進行明確,將陜南紅色文化資源應用到教育實踐中,促進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對各類群體進行思想感染與文化熏陶,強化地方高校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更好地滿足高校內涵式發展的新需求,以加快教育實踐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李戎戎.大理市紅色文化資源生態保護現狀與措施[J].經營與管理,2019(8):144-146.
[2]張超,張偉東.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紅色文化資源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9(13):90-92.
[3]呂鋒,賀靜,何芳.沈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播研究[J].決策與信息,2019(7):49-54.
[4]夏德彬.大別山紅色文化對當前我國文化自信建設的啟示——以湖北紅安紅色文化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3):1-4.
[5]邱思揚,李克龍,蔣道平.四川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創新性發展路徑探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