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妙寬
如今,在中國隨便哪個城市,問隨便哪個小朋友:遇到緊急情況時該怎么辦?他多半會瞪大眼睛告訴你:“打110啊!”這么簡單的事也不懂?
是啊,在中國,“110報警服務臺”已覆蓋大部分的城市農村,“110”報警電話已深入人心,成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僅是個報警求助電話,更是老百姓心中的一道安全防線,一種心理依靠。它的背后是一種政治訴求,代表著黨和政府對民眾的責任,讓老百姓在困難和危急的時刻有一個快速有效的求助渠道。同時,對于圖謀不軌的人,有一種潛在的威懾。
當人們得心應手、自然而然地使用“110”的時候,可能沒有多少人想過,假如生活中沒有“110”,那會是什么情形?人們可能會反詰:怎么可能沒有“110”!“110”難道不是生活中應有的報警求助電話嗎?好像“110”的存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好像三個簡單的數字,就能調動一個龐大、復雜、晝夜不息的指揮系統,從而調動由公安、消防、醫療、水、電、氣、熱等等相關單位的無數人員組成的社會安全服務體系。
想到“110”成為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在,對社會的安全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不禁要感念二十多年前創建“漳州110”的人們,是他們探索、創建出“110”報警求助機制,讓當時求助無門的百姓找到了依靠、看到了希望,才有了今天人們視若尋常的“110”報警服務臺。這種“尋常”是社會的進步,人民的福祉。但人們不會忘記為之做出努力甚至犧牲的締造者。
不忘初心
在1990年8月1日之前,“110”作為盜警電話還沉睡在電話號碼簿里。時任“漳州110”的前身——薌城公安分局巡邏警察中隊中隊長的郭韶翔,苦于當時警民關系的疏離,為了找到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渠道,他想方設法把閑置的“110”盜警電話爭取為“110報警臺”,在這一天掛牌正式向社會開通。從此,一個默默無聞的號碼與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安全冷暖聯系在一起,開始了它全新的意義!
那時人們對薌城巡邏警察中隊的“110報警臺”知之甚少,1990年的報警數僅為86起,其中竟有47起為假報警!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人們對警察主動為民服務的不信任和戲弄。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知道并相信:有這樣的警察存在、有事可以向警察求助!郭韶翔在1991年元月5日、6日兩天在漳州電視臺做了一條為民服務的廣告——“一個電話使您滿意!”,并把“110報警臺”改為“110報警服務臺”。多了“服務”兩字,“110”的性質和工作大不一樣,警察與群眾的關系也大不一樣,從高高在上的治安維護者變為老百姓身邊的安全保障者。
后來,眾所周知的,“漳州110”成了漳州市的名牌,“漳州110”的事跡感動了全國,“漳州110”的做法在全國推廣,人民群眾在困難的時候有了一個向警察求助的高效渠道,拉近了人民與政府的距離,讓民眾感到有了依靠,深受歡迎。人民警察的形象得到正面的提升,彌合了當年緊張的警民關系,從而改善了黨群關系。警察隊伍的建設也有了根本性的提高。“漳州110”成為讓老百姓感到安全和信賴的保護神,老百姓發自內心地感嘆:“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
當年漳州110主動尋找為人民服務的途徑,勇當人民的保護神的精神,體現的是人民警察如何實踐共產黨的宗旨和使命,把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與時下如火如荼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何其相似!
二十多年前,我們第一次接觸并感受漳州110報警服務的行動時,一個強烈的印象是:忠誠!是人民警察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就是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警察是不這樣做的,沒有人要求他們這樣做。漳州110的做法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和置疑。筆者在跟隨他們出警中所見,110的民警們在為自己的行動忍辱負重。但是,他們頂著壓力咬著牙,不折不扣地實現自己對人民的承諾。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是很難在重重阻礙中堅持下去的。當年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書名就叫《忠誠》!
光榮歷程
到了1996年,“漳州110”已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影響,“110”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這年5月16日,漳州市委作出關于向“漳州110”學習的決定,同時,福建省公安廳也作出全省公安機關向“漳州110”學習的決定。6月24日,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授予漳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隊直屬大隊‘人民的110榮譽稱號,并在全省廣泛深入地開展向‘漳州110學習的活動。”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習近平贊譽他們為“人民的保護神”。
8月27日,“全國城市110報警服務臺建設工作漳州現場會”在漳州召開,會上公安部作出了“向‘漳州110學習”的決定,力爭在1996年年底之前,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開通“110報警服務臺”,1997年地級以下城市也全部開通!
這樣,“110報警服務臺”在全國遍地開花!“漳州110”的精神和做法,在全國迅速推廣!“110”、“110”,按下三個簡單的數字,就有人來接應你的訴求,就有人民警察快速來到需要幫助的人身邊!這對于危難中的人,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110”點亮了人們的希望!人們突然發現,原來警察就在自己身邊!原來警察可以像親人一樣解救自己的困厄!那時,有些地方的治安狀況并不好,群眾深受其苦。有了“110報警服務臺”以后,當你再問這些地方的人:“現在治安怎么樣?”時,他們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揚眉吐氣地說:“現在好了,有‘110了!”那時,全國上下涌動著擁警愛警的熱潮,“110”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戴,改善和彌合了警民關系、黨群關系。
此后,全國各地的“110報警服務臺”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許多更新更好的做法不斷被創造出來。公安系統面貌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大為改觀。過了近十年后,即2006年1月10日,公安部發布的數據是: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公安機關和95%以上縣(市)級公安機關都建立了110報警服務臺或開通了110報警電話,從公安部到省、市、縣公安機關覆蓋全國城鄉的110接處警網絡已初步形成,“海上110”“草原110”等新的110仍在不斷涌現。
我們有幸見證和頌揚了“漳州110”的做法和精神,并為110報警機制在全國推廣、全國老百姓在危急時刻有一個保護神的存在而感到無比欣慰!
時至今日,全國各大中城市,幾乎都成立了“110報警指揮中心”,實行“110”報警服務聯動機制。除了整合110、119、120、122報警臺外,還有水、電、氣等涵蓋政府公共救援服務職能部門,甚至紀檢、民政、財政、街道等,依各地情況而定。因為“110”已經深入人心,市民碰到困難,大多會打“110”。由“110”接警后,再根據情況由指揮中心把指令分派給聯動的相關單位和部門。效率更高,服務更廣,“110”的覆蓋面和服務范圍幾乎包含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已經是成熟而有效的社會安全服務體系。這都應該歸功于“漳州110”,沒有他們當年的開拓和努力,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他們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歷史應該記下這光輝的一筆!
薪火相傳
漳州110的輝煌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還將繼續走下去!他們的勤務運行模式和警務機制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但他們以人民為中心、做人民的保護神的初心不變。110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剛開始,人們曾經擔心,漳州110的紅旗能扛多久?因為有太多先進典型經不住時間和現實的考驗而黯然失色的先例。他們那樣事無巨細地為人民服務,而人民又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濫用110的事件不在少數。他們從精神上和體力上都要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里有一組數據:“漳州110”警隊38批次457人連續29年無違法違紀;107人次立功受獎,47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集體表彰,涌現出全國公安英模郭韶翔、張志民、陳偉強,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許佳。
29年457人無一違法違紀記錄,這是什么概念!這是用鐵的紀律和崇高的精神塑造的隊伍。這二十幾年來,本人所見,從漳州110的創始人、早期元老、到如今的90后甚至00后的新隊員,從他們身上都看到一種精神特質,那就是一種對人生價值的深刻理解和執行。他們選擇了這個集體,選擇了這項事業,就會自覺自愿地按照這個英雄群體的標準和精神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就像好鋼要經過淬煉一樣,在漳州110這個大熔爐里千錘百煉。
如今,“漳州110”已作為漳州公安系統的人才培養基地,新進公安隊伍的民警,先到“漳州110”去磨練,從體能、業務到精神得到鍛煉和提升后,再從“漳州110”畢業出去,分配到其他部門,“漳州110”成了培養優秀民警的“黃埔軍校”。這是“漳州110”的光榮,也是“漳州110”的使命,他們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不變。
可以說“漳州110”像播種機,把一切為了人民的思想和行動播撒到公安系統甚至其他行業的各個角落,生根發芽。“漳州110”也像火種,在社會人群中傳播著溫暖和友善的能量,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我們為漳州有“漳州110”而驕傲!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