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芳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血液病區院內感染風險患者生存質量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病區收治的100例有院內感染風險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院內感染發生率、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總滿意度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觀察組院內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液病區有院內感染風險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血液病區;院內感染;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7(a)-02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blood ward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9, 100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0)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blood ward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Blood ward;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of life
血液疾病是一種以貧血、出血、發熱為特征的疾病,原發于造血系統[1]。血液病院內感染已成為各大醫院在各類病種院內感染中的第1位,也是血液病患者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2]。由于血液病患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免疫缺陷[3],自身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原體微生物的侵入,誘發機體感染情況[4]。近年來,隨著我國血液病患者不斷增多,已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5]。針對血液疾病患者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成為相關醫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為證實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有效性,本研究將我院選取的100例院內感染風險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臨床病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血液病區收治的100例有院內感染風險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1~71歲,平均(40.22±11.90)歲;病種:10例惡性腫瘤淋巴瘤,20例白血病,1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8例多發性骨髓瘤。觀察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22~72歲,平均(39.99±12.40)歲;病種:8例惡性腫瘤淋巴瘤,18例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4例多發性骨髓瘤。兩組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及病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21~72歲;②符合血液疾病的診斷標準[6],且有院內感染風險。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智力障礙者。
1.3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監測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給予簡單的心理疏導,定期對器械設備進行消毒等。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①監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和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尤其觀察體溫變化情況,并注意有無咳嗽情況、口腔有無潰瘍及肛門有無疼痛等,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協助處理[7]。②監測白細胞水平:有效監測患者的白細胞水平變化,可進一步評估免疫功能,判斷有無感染風險。對白細胞水平偏低患者采取隔離保護措施,并進行消毒工作,如減少探視人員、病房嚴格消毒、探視者穿隔離衣等,注意病房通風換氣,做好衛生護理,如口腔衛生、飲食衛生及皮膚衛生,避免病情加重或惡化。③無菌操作:護理人員要提高無菌操作意識,減少醫源性感染的發生。接觸患者前清洗雙手,使用消毒液擦拭雙手,戴好帽子和口罩,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實施操作過程,落實操作,做到一人一巾一帶,避免發生醫源性感染。對白細胞水平下降嚴重者更應該加強無菌意識,做好手和皮膚表面的消毒工作。④飲食護理:制定患者的飲食計劃,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避免發生胃脹、便秘及消化不良事件發生。并囑患者多喝水,能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切勿食用刺激類食物,同時保持口腔衛生,做到飯后刷牙。⑤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認知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制定心理護理計劃,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發現負面情緒后及時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8]。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院內感染發生率:觀察和記錄兩組護理過程中的院內感染發生率情況。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量表(SF-36)評估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及一般健康等,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護理總滿意度:采取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估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2.2兩組SF-36評分的比較
2.3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3討論
血液病是造血系統發生異常,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9]。據資料顯示,院內感染是液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0]。血液病的癥狀和體征常無特異性,常見血液病的癥狀體征如貧血、出血、淋巴結和肝脾大,其中貧血是血液病最常見的癥狀[11],也可見于其他許多疾病,臨床醫生熟悉和掌握各種血液病的細微差別、特征及伴隨現象[12]。繼發性血液學異常比較多見,許多全身性疾病都能引起血象的改變,如各種感染、肝、腎、內分泌疾病和腫瘤都可出現貧血、出血等癥狀,找出原發病的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是治療成功的關鍵[13]。目前,臨床對血液疾病主要是化療治療為主,但化療期間會導致患者自身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因素[14]。因此,化療期間進行適當地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
常規護理是以疾病為主,只關注疾病自身,護理效果顯然不理想。隨著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發生轉變,綜合護理模式由此產生,除給予必要的基本護理外,還加強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血液疾病是預后較差的一種疾病,患者及家屬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必要的綜合護理干預,消除心理壓力,有效提高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質量。白細胞水平作為評估血液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判斷有無感染及感染是否得到控制的重要指標[15]。因此,密切觀察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動態監測白細胞水平,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醫源性感染的發生。此外,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緩解負面心理壓力,增強治療信心;注意飲食衛生及習慣的養成,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避免發生胃脹、便秘及消化不良的事件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院內感染發生率(26.00%)低于對照組(42.00%),且感染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和血液系統感染。本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組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及一般健康等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血液病感染患者的生存質量,通過改善心理生理狀態,而減少感染風險,減輕疼痛。通過針對性干預患者的心理能力,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加強心理輔導,消除心理壓力,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不僅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還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滿意度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血液病區有院內感染風險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玉婷,金穎,郭搏.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院內感染的影響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8, 20(1):57-60.
[2]姚迪.血液透析患者行護理干預后生存質量改善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0(18):2773-2774.
[3]胡炯.未確定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和治療: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解讀[J].中華內科雜志,2017,56(6):395-397.
[4]胡維英.積極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5):34-35.
[5]馮晨希,江恒,袁敏,等.基于循環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對骨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5497-5499.
[6]胡洋.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慢性感染傷口愈合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8):2221-2222.
[7]劉銀芳,張春玲,牛瑞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2):116-119.
[8]羅解萍,沈愛娟,董燕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質量、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8,16(6):1032-1035.
[9]任威穎,尹大龍.綜合護理干預對經皮肝穿刺引流術治療膽管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1):163-166.
[10]敬雪明,王川林,劉嬌,等.集束化干預對惡性血液病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7,32(2):288-291.
[11]孫琳,張媚,王迪,等.神經內科重癥患者感染病原菌特點及護理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4):515-517.
[12]林雯雯,葉成富.后鞏膜加固術治療病理性近視術后院內感染的控制及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5):893-895.
[13]張平,章耀華,閆麗欣,等.Ilizarov技術治療創傷后脛骨感染性骨缺損的整體護理干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7,25(16):1530-1533.
[14]韋素雨,陸柳雪,黃彩妹,等.百色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認知與遵醫依從性調查研究[J].護理學報,2016,23(10):30-33.
[15]俞飛云,趙偉英,王志娟,等.ICU導管相關性感染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906-1907.
(收稿日期:2019-03-22?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