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錦麗
中圖分類號:C97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26-01
摘 要 本文結合我院校企合作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從校企合作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效、主要矛盾及問題等方面闡述了校企合作實施員工培訓的舉措和想法。
關鍵詞 校企合作 企業 培訓
我院是航空工業西飛主辦的一所培養航空工業技能人才的公辦技工院校。學院與航空工業西飛是天然的校企合作關系。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做法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學院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2)校企雙贏原則
學院通過校企合作補充專業實訓基地、充實專業師資,以提高學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得到大批的高素質勞動者。
(3)校企互動原則
學院定期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請企業技術技能專家、能工巧匠來學院講座。通過校企互動,學院教師增長了現場實踐經驗,豐富了教學形式,提升了培訓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
(1)主動將服務、技術送到企業,將培訓送到現場一線
為保障企業科研生產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積極探索培訓與產品制造“零距離對接”的培訓新途徑和新模式,建立了620廠房和復合材料廠兩個衛星培訓點。衛星培訓點結合產品生產的整個制造流程,梳理各工序中的關鍵技能點,按生產需求設立培訓模塊,在實訓基地開展員工生產培訓和質量模擬操作考核,提高產品實物質量。
(2)承接企業定單,根據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培訓
2018年學院先后承接了172人次、1248學時數控程編員等專項培訓。2019年1月對總裝等19個專業廠進行了調研走訪,與各專業廠交流溝通確定了2019年多能工、CATIA軟件應用等多項培訓訂單。
(3)校企共同、聯合開展培訓
在每年公司新招聘操作人員培訓中,校企共同制定培訓計劃,相互配合組織實施培訓,具體實施流程是學院先對新招聘操作人員進行5天入職教育后,針對新招聘操作人員技能水平分類進行3~5天至6個月不等的崗前培訓后,再由責任單位對自己單位新入職的操作人員進行3個月崗位(AO/FO)培訓。
(4)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
萬勝強、李世峰、黃孟虎等技能大師工作室堅持以技能實訓為重點,組織學員融入企業飛機制造具體實踐和課題攻關中,組織實施了技能人才技藝推廣培訓班等多項高技能人才培訓。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為航空制造行業和區域企業提供各類業務培訓
充分利用學院教育資源,開展企業員工培訓,2013年以來培訓人次累計達337636人次,培訓學時82108H。
(二)提升了人才培養和培訓質量
航空工業職業技能競賽、陜西省職業技能大賽等參賽選手在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術技能專家精心指導下,獲得第一名4人次、第二名3人次、第三名4人次、第四名2人次、第五名1人次、第六名2人次。
(三)推進了課程體系建設
企業技術技能專家參與編寫并出版了《飛機裝配工藝學》等5門課程航空制造系列教材,編寫了課程配套習題冊。
(四)為合作企業提供了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的專業技能人才
近年來,我院向航空工業西飛公司輸送參加陜西省技能大賽獲獎優秀學生60余人。今年,航空工業西飛通過考核方式又招錄我院畢業生300余人。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問題
(一)工學矛盾突出
從學員考勤上可以看到,學員因加班和出差請假占總缺勤的近37%,無法保證正常上課。
(二)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由于對培訓具體需求分析不夠及教師知識更新較慢,使得有些培訓內容滯后于生產現場實際要求,培訓效果不佳。
(三)忽視了在職員工綜合素質培養
由于重視了業務知識與技能培養,所以往往忽視了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業務知識與技能,在工作中能否充分施展出來,往往與個人的思想品質、創造精神、勞動態度、職業道德以及心理素質有關,這些非業務方面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效果與質量。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協調解決好工學矛盾
加強與學員所在單位的溝通,本著“靈活、實效”的原則,合理設置課程,協調培訓時間,建立有效的校企溝通和培訓保障機制,使培訓真正服務生產,成為推動生產、提升績效的動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專職教師業務提升培訓,從企業生產一線引進優秀的技術人員、優秀的技師、高級技師充實到兼職教師隊伍中開展專兼職教師業務交流,打造一支既能勝任技工教育又能滿足企業培訓需求的師資隊伍。
(三)開發特色教材,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緊緊圍繞“以行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學員為根本,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尺度”的原則,開發編寫企業發展急需的培訓教材。
(四)“工匠精神”融入課程設置,實施“工匠精神”教育
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設置,促使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核心課程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以便校企無縫對接,以滿足企業對具有“工匠精神”技能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傅志明,黃武剛,許曉燕.人力資源培訓管理與職業教育科學經營[M].華齡出版社,2006.
[2]葉昌元,李懷康.職業活動導向教學與實踐[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