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電子商務興起的背景下,城市商業區面臨著轉型的壓力。本文以有機更新方法入手,研究商業區建筑與環境的改造案例,得出指導同類型項目設計的經驗和理論,并應用于傳統批發市場轉型、改造項目中,取得了積極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新零售;城市商業區;有機更新;批發市場改造
1、城市商業區有機更新概貌
當今電子商務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商品銷售,對實體商業造成了極大沖擊。電子商務輕便快捷的特點,培養了消費者新的消費習慣,也直接導致物流大變革,使得物流脫離銷售得以獨立運行。近幾年電子商務更是發起了線上線下同步的新零售革命,目標均是利用網絡的流量轉化成銷量和利潤,已投入運營的新零售實體有京東、阿里巴巴、“一條”線下店、誠品書店等。
然而在這場百花齊放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商業區仍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空間。傳統商業區的改造,在既有空間的基礎上逐步探索立體化、空間復合化、生態化等方向,同時也借鑒新零售的思路,營造更加多元化的購物空間,使新零售實體店最終融入一體化的空間實體中,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
2、設計方向與案例
2.1立體化設計
一站式購物是現代商業的常見模式,近一二十年來更是以立體化方式尋求更加極致的空間體驗。2003年,經過六年的設計建設的日本東京都“六本木之丘”的項目竣工;此后不到二年的時間,六本木之丘成為東京著名的休閑商務區和海內外游客的必訪之地,使“讓城市立起來”的模式為世界所廣泛接受。傳統的商業區由于既有的客流存在,為更好滿足商業服務,需要通過改變,容納更多的客流、物流、信息流,這些要素在空間上,越來越需要在空間上分布妥當。尤其與交通樞紐的結合,改變了客流的主要流向,空間和形象界面的設置也隨之改變。
2.2復合空間
現代商業空間多樣性突出,商業活動的靈活性很強;顧客有一定的求新、好奇的體驗心態。成功案例如荷蘭鹿特丹的拱形室內集市,集市內可以容納農產品銷售臺、酒類及其他物品零售臺、公寓單元、地下停車場等多樣化的功能?,F代商業的復合化、場景化業態空間層出不窮。比如餐飲業態,在外面增加外擺座位,增進了就餐顧客與行人的互動,吸引行人進門就餐。商場內部越來越開敞的走廊,反映了這樣的需求。
3、設計實踐——以成都荷花池商圈提升改造為例
3.1歷史與現狀
成都荷花池批發市場始建于1986年,1990年代初期已聞名全國,成為西南地區主要的商品分銷和中轉口岸。由于發展慣性,荷花池批發市場的交易方式仍循舊例,以三現交易(現金、現貨、現場)為主,商圈內仍保有倉儲、打包等經營活動,成為市場模式轉型的包袱,與成都站地區發展中央商務區的目標格格不入。
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四個方面。首先是物流擠壓公共空間,交通組織紊亂。由于攤位占道、路邊停車、貨流占場,人貨車川流不息,相互交織。物流擠占人行空間,行人擠占車行道路,導致道路擁擠不堪。其次是業態升級存在壓力。從全天運營規律來看,荷花池商圈活力不均衡,早市熱鬧、中市混雜、晚市冷落。怎么改變早市人流如織、晚上冷冷清清的局面?這樣的問題預示著業態多樣化是改造計劃的重點。第三、相關配套低,不利于業態調整。荷花池商圈處于一二環道路之間,北面就是成都火車站,建筑密度極大。除了市場建筑,所剩公共空間并不多。調整業態、配套先行,繼續改變缺乏休閑場地、沒有景觀節點、餐飲功能弱的現狀,提高相關配套比例。第四、立面風貌不佳。規劃區范圍內建筑年代和建筑風格各不相同,缺乏能體現街區風貌的特色風格。
3.2設計目標
荷花池商圈的升級版,將是打造一個能夠直接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支撐點,打造具有聚合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商貿特色街區。改造計劃吸納“立體化”、“空間復合化”的設計方法,打造荷花池商圈的綠軸、藍線、金環,集時尚設計、展示展貿、批零兼顧,激發荷花池商圈的轉型動力和商業潛力。(附圖1整體鳥瞰圖)
3.3特色點位
3.3.1綠軸
肖三巷未來將呈現立體化空間,通過地下商業、空中連廊等立體連接系統,與西側的人北商務區中心公園銜接。(附圖2綠軸夜景圖)
肖三巷是商圈的綠軸,未來將弱化交通功能,減少車道,建成開敞式地下空間。地下商業與中心公園下沉廣場和人民北路地下商業相連,擴大商業影響力。地面道路僅保留輔路,供沿路單位使用。利用空中走廊連接各個大型市場,行人可以體驗不同空間工作、游戲、飲食和休息的享受,一系列的空中連接將延續人北中央商務區城市綠軸的功能。
3.3.2藍線
沙河支渠是流經商圈的河流,二環互通匝道在此形成了高架橋空間,現實環境狀況不佳。改造計劃將其升級為公共活動空間,創造積極的環境效應。改造計劃在沙河支渠橋下空間打造草本植物園,建設漫步道、觀景臺等休閑活動場所。所有的功能空間均致力于為當地居民提供高效實用的公共空間,使城市的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
3.3.3金環
金環是改造計劃涉及業態和空間、風貌改造的集中體現。以荷花池商圈重要的幾個大市場形成的環狀建筑群體為研究及改造對象,賦予沿街立面嶄新風貌,提升公共空間休閑功能,塑造具有活力、促進零售、凸顯街區特色的金環。塑造金環的三個關鍵點,分別是“物流騰挪”、“風貌改善”和“環境提升”
首先是物流騰挪。屬地政府專門組織了第三方機構提出物流分散的方案,將長途接駁的物流轉移到區外圍倉儲區,遠離建筑密集區;短駁物流則移入物流驛站。根據荷花池的已經具備的條件,規范引導非機動車分散停放、轉移到地下停車場停放。通過以上措施,將騰出地面廣場空間,使地面更寬敞、景觀更美。
其次是風貌改善。在建筑外立面上,與火車站改建計劃、中央商務區計劃在語言、材料、色彩上有一定關聯,具有一定的延續性,但同時特色街區具有自己的個性,通過元素的重新組合,打造一個充滿了現代時尚氣息的城市道路景觀。
改造計劃打造以文化體驗為主導,有機復合現代都市商業和住宅的特色文化街區。以文化生態為依托,促進傳統市場向休閑文化購物街的轉變,重塑城市新形象。
第三是環境提升。涉及金環的改造計劃,以各種口袋公園和街區小花園打造的花園休閑商業街,提供適合停留小憩的休閑商業景觀。正如波士頓改造后的自由之路,即是一條路線,串起波士頓市中心16處重要的歷史古跡。金環改造也將四個廣場、小花園進行梳理串聯,形成有序的立體復合商業街。
4、研究對設計的影響
改造計劃以“時尚新中心,人文商貿城”為主題,打造國際化現代商貿特色街區,本項目正在第一階段的整治工作,相信將成為城市商業區有機更新的典范。
作者簡介:
胡招展,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