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統籌 科學設計構建農村道路安全隱患治理責任體系
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兩次將江蘇省農村交通安全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向江蘇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匯報。省政府下發了《全省交通干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五項行動”方案》,將道路隱患治理作為“五項行動”的重要內容作出部署。2018年9月25日,江蘇省政府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重點就補齊補強農村交通安全工作中的短板弱項提出具體要求,并以省安全生產委員會的名義制定下發方案,在全省組織開展農村地區“平安放心路”創建活動。同時,江蘇交警總隊對道路安全隱患實行分級督辦制度,對特別復雜的重大安全隱患提請省安委會掛牌督辦。
扭住關鍵 創新舉措打造農村交通安全生命保障示范工程
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的意見》,將全省11萬公里的單車道農村公路拓寬改造為雙車道四級公路,完成2.5萬公里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完善了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實施電動車“亮尾工程”,為電動車尾部粘貼反光標貼,在國省道平面交叉口以及車流量大、事故易發多發的縣鄉公路平面交叉口安裝交通信號燈、電子監控,在事故多發路口路段實施“亮化工程”,增加照明設施,在無安全防護的臨水路段增設安全防護設施。為728.3萬輛電動車粘貼了反光標識,在重點交叉路口安裝信號燈744套、照明設施929處,在臨水路段增設安全護欄185公里。此外,江蘇交警總隊會同交通運輸部門,從2017年起開展了交叉路口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交叉路口“四個一”建設,即安裝一組爆閃燈、設置一組交通標志、施劃一組斑馬線、安裝一組減速帶。兩年多來整治事故多發路口719處,增設交通標志9280個、警示設施2325個,安裝減速帶1625套。
健全規范 做強隊伍不斷提升道路隱患排查治理水平
江蘇交警總隊會同交通運輸部門加強道路隱患排查治理技術研究,形成了多個研究成果,出臺了《江蘇省普通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統一排查標準,規范工作流程;組建了102名交通事故“黑點”管理員的專業隊伍,每個地級市和縣(市、區)至少有1名“黑點”管理員,負責指導本地區道路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和實際應用;從交通運輸部門和社會科研單位、高校篩選16名熟悉道路隱患排查治理和交通安全工程技術并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人員,組成全省公路交通安全工程專家庫。對情況較為復雜、治理難度較大的重大安全隱患,組織專家現場會診,深度分析事故原因,研究提出綜合整治方案,實行“一點一策”和“一路一策”。
社會參與 多元共治探索農村交通安全網格化治理新模式
江蘇交警總隊注重“管理”和“建設”互動,充分運用社會綜合治理平臺,整合社會資源,探索“點線面”結合的農村交通安全網格化治理模式。在“點”上,設置交通安全勸導站。在重點村口要道設置3065個勸導站的同時,還在工廠上下班、學生上下學時間,鄉鎮趕集以及節假日等出行高峰時段,設置移動交通安全勸導點8000余個。與江蘇省人保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省建設150個警保聯動勸導站,將勸導站提檔升級。在“線”上,實行“路長”責任制,由鄉鎮政府聘請專(兼)職人員作為“路長”,專門負責農村道路的管理養護和隱患排查治理。在“面”上,充分發揮全省8萬名社會治理網格員和郵政快遞員、保險理賠員的作用,將交通安全基礎信息采集、交通安全宣傳勸導、道路隱患排查、交管業務咨詢服務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
聯合部署開展變型拖拉機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
江蘇常州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變型拖拉機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強化農機源頭管理
要求各地嚴格把好拖拉機及駕駛人牌證發放和考試檢驗關要嚴格執行變型拖拉機管理“五停止”以及“上線檢測、一年雙檢、逾檢注銷”等規定,嚴格挑行安全技術檢驗標準和要求,逐一梳理摸清在冊在管變型拖拉機的信息,實施精準監管;檢驗前要查驗公安違法記分處理情況和事故信息,落實駕駛人安全生產承諾。
加快強制報廢淘汰
要求各地嚴格按照常州市變型機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約要求,凡達到報廢年限的變型拖拉機,不得參加安全技術檢驗,不得核發年度檢驗合格標志,實施強制淘汰報廢,要積極引導變型施拉機提前報廢,對連續二年未檢的變型拖拉機,按規定公告注銷牌證,公安交管部門要結合各地實際,在交通情況復雜、流量大的區域和路段,對變型拖拉機采取禁行、限行措施。
聯合執法檢查
建立公安、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大路面動態監管力度,集中對變型拖拉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拖拉機及其駕駛人無牌無證,假牌套牌、脫檢脫保、超速超載、違法載人、酒后駕駛等違法行為。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利用“全國變型拖拉機信息管理系統”“江蘇省農機、公安信息實時互通平臺”,積極做好拖拉機及駕駛人牌證信息協查和違法記錄督辦,對查獲的已達到強制報廢標準或者已注銷登記仍上道路行駛的變型拖拉機,公安交管部門依法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