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加平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愈發完善,各種高產栽培技術被應用于農業產業中。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傳統種植技術無法滿足現代農業事業發展對小麥種植產量的需求。所以,需要重視對高產栽培新技術的不斷探索和應用,進一步提高小麥種植質量和產量,推動我國農業事業的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小麥高產栽培新技術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麥;新技術;栽培;高產
小麥是河南省牧野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近幾年,受到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麥種植產量有所下滑。再加上部分農戶仍側重對傳統栽培技術的應用,導致小麥種植產量縮減,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增大,小麥種植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降低。基于此,需要重視對新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應用,摒棄傳統種植觀念,通過強化對栽培新技術的應用,提升小麥種植產量和質量,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進而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基于此,以下是對小麥高產栽培新技術的應用,望具備一定參考價值:
一、品種選擇
品種的選擇是提升小麥栽培效果的基礎前提,所以必須重視結合對當地實際情況的分析,選擇合適的優良種植品種。在實際選擇中,可以選擇成穗率高、產量水平高、成熟適中、落黃較好、千粒重大、抗逆性較強的品種。并且在實際選擇過程中,應結合對當地氣候條件、土質條件、水文條件等因素進行分析,選擇滿足于牧野區經濟發展需求的品種。
二、小麥播種
1.整地深耕。小麥的種植離不開對土地的平整,以此為小麥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土地條件,同時,開展土地平整工作,也是提高小麥種植產量的關鍵基礎。基于此,針對土地平整作業的開展,需要秉承以下原則:1.注重土地的平整性,需要注重深耕的深度需要保持在25cm以上,確保耕作之后復平,避免存在伏脊等現象出現。與此同時,需要做到開展澆水作業時,要確保水源能夠雨露均沾;2.確保土地肥力相對均勻;3.土壤要松緊適度,其土地中不可出現明顯雜物。
2.播期播量。在實際小麥種植過程中,合理的播種時期是確保小麥健康生長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小麥早發的主要前提。小麥的早播可以促使小麥進行光資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實現對冬前溫的合理利用,為小麥的生長提供良好基礎條件。而針對播量的控制,需要在實際播種過程中,結合對播期、土壤情況以及茬口等因素的考慮分析,進行播量的合理控制,并開展高質量的稀播作業。如若選種半冬性的小麥品種,最佳播種時間在10月份上旬期間,而播量則控制在16至18萬株;如若小麥品種為春性品種,則需要將播種時間控制在10月份下旬期間進行播種。
3.播種方式。需要注意,傳統人工播種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于現代化的小麥種植事業,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利用機播方式進行播種。基于行距固定情況下,進行高質量的寬窄行播種,并且需要將播種的深度控制在1寸左右。等到播種作業完畢,需要進行有效的覆蓋,以此避免出現小麥苗殘缺不全的現象。
三、田間管理
1.補苗。等到小麥播種完畢,需要在小麥出苗后,開展高質量的小麥查苗、補苗作業。在實際補苗過程中,可以結合對實際情況的分析,選擇利用缺苗處進行底水澆灌,或者是浸種催芽方式進行查苗、補苗。等到小麥苗生長到三至四枚葉片時,需二次開展查苗補苗工作。如若在實際補苗過程中發生小麥苗存在“疙瘩苗”的現象,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疏通。
2.肥料的合理應用。需要重視對施肥作業的開展,以此確保小麥生長能有充足的營養供給。在實際施肥過程中,需要結合對小麥生長情況以及基肥使用量的分析與考慮,進行施肥種類和數量的合理控制。通常情況下,如若小麥色生長勢頭較好,并且基肥的使用量較為充足,可以選擇少量施肥,或者是不施肥。如若小麥苗生長孱弱,并且基肥的使用量也相對較少,那么需要開展肥料的重新實施,以此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而在小麥的生長中期,其施肥理念主要以控制為主,所以在實際施肥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春肥的使用量,以此促進小麥加到早發的目的。
3.預防倒伏。如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發現小麥群體大、生長旺盛的現象,需要提前做好小麥倒伏的預防,以此避免小麥的尖山。在實際預防中,種植人員可以基于對實際情況的分析,選擇利用助壯素或者是多效唑,將其與水結合并形成噴霧化,然后噴灑在小麥田中,以此避免小麥的節間出現過分生長的情況,降低小麥后期出現倒伏現象的幾率。
4.科學除草。針對小麥田地中滋生的雜草,需要進行合理的清除,以此避免出現小麥與雜草出現營養成分爭奪的現象。基于此,在實際清除過程中,可以結合對化學除草方式的應用,實現除草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在應用化學藥劑之前,需進行不同除草對比試驗工作,通過對不同品種、使用方式、用量以及使用時期進行有效的比較和研究,找出效果最佳、安全性最強的除草藥劑,并結合對當地實際情況的分析,選擇最為合適的除草方式,進而為小麥的生長營造良好環境。
四、小麥田地灌溉
在開展灌溉作業過程中,需要秉承著環保節約的里面開展高質量的灌溉作業。可以在實際灌溉過程中選擇小畦結合輸水管道方式進行節水灌溉。畦田的面積需要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即可。與此同時,在冬季期間,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適當的水資源灌溉。切不可進行大水漫灌,盡可能確保其水量能在當天全部滲透。如若其麥田的基本苗數量較少,并且底肥的實施量相對較少,需要結合對冬季灌溉作業的開展,進而提升小麥的存活率。
五、結語
河南省牧野區小麥種植,需要依托于高產栽培新技術,如若依舊使用傳統種植技術,勢必會造成小麥種植產量與質量的降低,無法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小麥種植產業的需求。所以,需要強化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深入分析當地小麥種植現狀,通過對高產新技術的不斷研究與探索,結合現狀選用合適的種植栽培技術,進而實現小麥種植產量與質量的不斷提升,進一步為牧野區經濟水平的發展提供巨大助力。
參考文獻:
[1]陳繼華, 陳芹, 劉廣豪. 強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5(4):111-112.
[2]王建元, 羅圣章, 王軍. 湖北省丹江口市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初探及成效[J]. 北京農業, 2015(2).
[3]張慶利. 固鎮縣高產優質小麥栽培技術初探[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12, 18(8):33-34.
[4]高產、穩產、多抗小麥品種“華麥5號”產量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 上海農業科技, 2013(1):53-54.
[5]張翠云. 稻秸全量還田小麥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 安徽農學通報, 2016,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