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戰豫 孫夏令 石佳
摘要:以康養產業的戰略發展為核心,以產業融合發展理論為指導,明確焦作市將康養產業作為未來主導產業之一的合理性與可行性,文章通過對焦作市康養產業的特點及優劣勢分析,提出全產業鏈的焦作康養產業體系構建策略。在此基礎上,闡述以康養為核心促進焦作市三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形成大康養產業發展戰略的焦作產業振興規劃提供建議。
關鍵詞:康養;戰略定位;產業融合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國”和“醫養結合”戰略,康養產業包含了醫療、養老、旅游、文化、休閑等服務,是現代化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2月5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信息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山大學旅游學院聯合發布了我國第一本關于康養產業的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7)》。報告指出,中國康養產業的發展潛力十足,當前市場消費需求已經達到5萬億元以上,消費群體以老年人群和亞健康人群為主,以目前發展來看,到2030年,中國康養產業將達到22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如何圍繞焦作經濟發展實情,以產業融合發展理論為指導,聯系當地“養老產業”、“養生產業”、“大健康產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現狀,構建全產業鏈的焦作康養產業體系,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焦作市康養產業的發展戰略定位
(一)焦作市康養產業的特點及優劣勢分析
健康是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礎,以健康為核心的康養產業發展,是連接民生福祉和牽動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推動康養業與各類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全力打造競爭優勢,是焦作市的重要戰略定位。從康養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其主要驅動包括三部分:人口老齡化與環境污染增加了公眾的健康需求;政策環境助推康養產業發展;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了康養支出。《2017-2022年中國健康養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國內康養產業已經突破萬億市場規模,但是市場空缺依然嚴重,發展空間廣大、前景可期,對焦作市而言,康養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發展特色鮮明,優劣勢并存。
2017年在浙江省舉辦的第一屆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戰略論壇上,焦作有兩家景區被評選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其中包括修武縣青龍峽景區和博愛縣青天河景區。青龍峽景區一直堅持“一體兩翼、復合發展”,圍繞復合型旅游景區建設特色鮮明的旅游度假圣地。博愛縣青天河景區觀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備,具有建設包含現代農業、林業、旅游、養老等在內的綜合型康養基地。焦作市康養產業能夠基于現有基礎和優勢,打造中國超級旅游目的地和中原中部地區康養核心區域,依托云臺山旅游和焦作四大懷藥優勢開展醫療、健康服務健康,結合美麗鄉村,全境旅游和房屋建設,全力打造城市康養產業。
當前,焦作市康養產業發展的劣勢同樣較為突出,一是認識滯后,發展康養產業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屬于投入大、見效慢,又帶有一定投資風險的發展方式,企業或民間資本對康養產業做壯大、做成熟的發展前景認知不足。二是政策針對性有待提高,關于發展康養產業相關的配套措施要積極引入,提高相應政策的有效性,同時鼓勵社會資本的引入,共同促進焦作市以康養產業為核心的三大產業融合發展。三是民眾觀念落后,關于康養產業倡導的新型養老模式,未能得到社會的全方位接納,醫院中老人“壓床”現象突出,真正需要床位的人得不到滿足,同時老人也沒能得到條件優越、氣候適宜的更加先進的養護環境。四是專業人才匱乏,焦作市康養人才匱乏,直接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如何加強更加完備的人才隊伍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供給是亟需焦作面臨的現實難題。
(二)焦作市康養產業的戰略發展目標設定
2017年底發布的《焦作市加快推進文化康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18年內要培育50家文化康養龍頭企業,努力使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到2020年要將康養龍頭企業擴增到80家。未來,通過完善焦作市康養產業體系,逐漸使康養產業成為焦作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型驅動力,需要從焦作市的特點與優勢出發,提出焦作康養產業發展定位,凝練焦作市康養產業的品牌優勢及戰略發展目標。基于焦作市現有文化產業特色與優勢,努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的國際康養品牌,促進焦作發展壯大成為中原經濟區文化康養產業發展繁榮基地。在此過程中,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緊密結合,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科技創新、機制創新,通過“中原經濟區文化康養業引領基地”的建設,切實滿足焦作市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康養需求,逐漸形成以康養為核心的焦作市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建設“四個焦作”助力,盡快使焦作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二、焦作市全產業鏈的康養產業體系構建
(一)三大產業分工下的康養產業鏈設計
通過焦作市康養產業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促進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大康養產業發展戰略。重點保障生態條件、居住條件、醫療條件、交通條件、信息服務條件的協同與跟進,構建包含“維持健康-促進健康-修復健康”的綜合康養服務體系,既要有健康食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來維持健康,也要有運動養生、休閑養生、精神養生、居住養生來促進健康,還要有康復療養、醫療服務來修復健康,打造復合化、多元化的康養產業結構。另外,基于三大產業分工,逐漸深化產業鏈內涵與外延,既要豐富康養生產和康養服務,也要涵蓋健身休閑、醫療保健、居住辦公等服務功能,以保健、醫藥、康養器械等為核心,以康復療養、咨詢培訓、休閑度假、體育健身等為驅動,以餐飲酒店、現代物流、文化創意、商務辦公等為支撐,豐富康養產業鏈的構成,強化發展動力。而且要加強產業鏈內部聯系,圍繞健康需求提供服務,以互相依存、互為基礎的理念加強產業鏈合作,提高研發、生產、消費的密切聯系程度。
實現從單一功能向復合功能的轉變,以及深度地產業鏈延伸,構建以餐飲、會議、辦公、旅游、休閑、運動、購物、度假等核心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銜接好康養配套產業、支持產業和衍生產業,從而帶動焦作市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在焦作市康養產業發展與功能壯大的過程中,要注重融合東西方養生哲學,打造生態的自然環境、淡然的人文環境和幽靜的生活環境,引入市場經濟思維,拓展和強化康養產業鏈的發展,從而全方位帶動區域產業融合與產業繁榮。
(二)特色凝練下的康養產業體系整合
目前,焦作市康養產業魚龍混雜,推出的產品良莠不齊,既損害了公眾對康養的認知與評價,也阻礙了行業的強勁發展。2017年8月,焦作市舉行了醫養結合PPP項目簽約儀式,努力實現地方政府與企業間互利共贏、共創發展的新局面,項目擬投資20億元,新建床位3000余張,這一項目為焦作老年人提供了關懷一體化的康養服務,進一步確保老年人享受滿意舒適的醫療養老服務,做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以“醫養結合”為突破口,為住戶提高專業化個性服務,并逐漸豐富康養產業體系,通過大康養為核心抓住經濟發展機遇。
發揮資源優勢,依托科技創新、體制創新以及體系創新,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的特色知名品牌,推動以“四大懷藥”為主的當地中藥材基地發展壯大,依托現有三大產業基礎,加強建設醫療設備、生物科技和“四大懷藥”深度加工的特色康養體系。圍繞云臺山、陳家溝、嘉應觀、青天河等景區和中部南水北調走廊、南部沿黃灘區等,融合焦作市的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太極文化,拓展“旅游+”、“生態+”康養發展模式,形成地方傳統發展與康養產業崛起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利用焦作特有的山水風貌,建設一批擁有焦作特色的戶外運動基地,形成“共練太極、共享健康”的產業基調,打造國際知名的太極品牌,依托地區體育社團和武術資源,大力發展康養運動項目,推出“康養+太極”的特色發展體系。由此深化焦作市供給側改革中的綠色、可持續供給,全面實現焦作市三大產業深度融合。
三、康養產業為核心的三大產業融合發展
(一)以康養為核心三大產業內的融合發展
以康養產業為核心,依托“康養+”激活產業融合發展新動能,加強三大產業內部的有機融合,以新模式、新業態、新創意促進焦作經濟發展。堅持縱向專業深耕與橫向平臺拓展相結合,建立起包含“康養+農業”、“康養+工業”、“康養+服務”等在內的大康養發展模式。
豐富特色物產,大力發展“康養+農業”。依托焦作現有“四大懷藥”種植園區、博愛縣櫻桃嶺、采摘園等農業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發展融合鄉村美食、休閑娛樂、采摘體驗、農事觀光等在內的特色農業,借機發展“四季分明”的農康產業格局,推動農村田園向主題公園的轉變,走農業精品旅游與農業精品康養,同時深度挖掘焦作特色名吃品牌,加快形成深度融合康養的農業發展路線,做大做響焦作“康養+農業”市場。
開發特色制品,大力發展“康養+工業”。發展以預防和維護為目標的醫藥康養,依托容生制藥、平光制藥、健康元、輔仁懷慶堂等企業,改善創新力度和研發強度,打造高端醫藥生產基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四大懷藥”等特色產品,同時加快形成特色產品深加工的康養體系,推出防衰老、防疾病的高端保健品牌。通過“康養+工業”的深度融合,提升康養的精品度和溫馨度,強化康養產品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發展以康養大數據為核心的現代康養模式,推出精準化、親民化的康養服務。
創造特色品牌,大力發展“康養+服務”。一是堅持“特色化”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云臺山、青天河、嘉應觀等旅游資源稟賦,融入太極文化、民俗文化、懷藥文化,推出內涵豐富的康養特色服務。二是堅持“差異化”發展,利用當地地形地貌優勢和水體環境優勢,結合“太極+康養”項目,豐富太極拳產業鏈,營造良好康養氛圍。三是堅持“品牌化”發展,通過“互聯網+”打造康養新業態,建立數據交換平臺與信息共享渠道,提供基于智慧技術的現代化康養服務,通過全面提升康養服務質量,為康養受惠群體提供健全人格、健康心智、健美形象的全方位康養服務,擴大焦作市康養“輻射圈”與“受惠帶”。
(二)以康養為核心三大產業間的融合發展
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打造聯結旅游、養老、醫療、農業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明確認識到三次產業之間互相依賴、互為基礎的關系,以康養為核心促進產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融合發展。以康養為核心,大力攏資本、聚人才、占資源,促進焦作市經濟的高新化、市場化、融合化、集聚化發展,培育功能完備、覆蓋全面的現代化經濟發展體系,同時進一步深耕焦作發展專業優勢,拓展焦作康養業務輻射范圍,強化產業集群與行業壯大,重構焦作市產業發展布局,加強三次產業之間的協同與配合,壯大產業集群,發揮焦作市特色優勢,構筑產業競爭實力,打造競爭優勢,為焦作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煥發新一輪經濟增長活力。
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全市經濟發展的“專業技術能力”,推出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等行動計劃,對“養生、養心、養老”和“康體、康樂、康福”等產業鏈發展需求進行職業型、服務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緊跟國內外康養發展趨勢培育新型產業體系,結合焦作市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出符合焦作市公眾需求的多樣化、多層次型康養服務,以焦作市康養產業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促進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焦作市通過整合現有康養產業發展資源,構建獨具特色的康養產業發展體系,全面促進焦作市三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省內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康養產業發展戰略,避免陷入當前河南城市間的產業同質化競爭陷阱。
參考文獻:
[1]何莽.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7)[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2]于桐.基于產業融合理論下遼寧省康養旅游的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17(24).
[3]李先成,趙英濤.攀枝花康養餐飲產業集群發展初探[J].經貿實踐,2017(21).
[4]劉戰豫,孫夏令,薛金禮.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J].經濟縱橫,2018(05).
[5]叢麗,張玉鈞.對森林康養旅游科學性研究的思考[J].旅游學刊,2016(11).
[6]任宣羽.康養旅游:內涵解析與發展路徑[J].旅游學刊,2016(11).
[7]劉戰豫,孫夏令.生態文明視域下物流業結構調整障礙機理與推進策略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