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祎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傳統養老方式的難以為繼,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都使發展智慧養老成為大勢所趨。國外的智慧養老發展已經初見成效,而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對國外智慧養老的經驗和問題的研究,能夠對我國智慧養老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慧養老;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
一、養老智慧化是養老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互聯網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的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為智慧養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寬帶普及狀況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我國固定寬帶家庭用戶累計達到32115.7萬戶(不包含企業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及互聯網專線接入用戶),全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為72.5%;我國移動寬帶(3G和4G)用戶數累計達到113769.9萬戶,全國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為82.3%。寬帶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移動支付、微信、電商和外賣不僅在城市發展迅速也以極快的速度擴展到了農村,不但影響了年輕人的生活也對老年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許多老年人學會了使用微信和子女視頻聊天,使用淘寶在網上購物,這為老年人認識并接受智慧養老打開了突破口。尤其是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為通過智慧養老服務提升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優化養老資源配置提供了可能。
(二)傳統的養老方式難以適應發展
雖然對于中國社會而言,家庭養老一直是傳統且核心的養老方式,但是社會轉型和社會結構的變遷,家庭結構逐漸核心化,都讓傳統的代際“反饋模式”難以維系下去。隨著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數量增加。雖然現階段我國的養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其功能必然會逐漸弱化,需要成熟高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揮作用。在老齡化程度發展更加迅速的中國,照搬西方傳統的養老服務發展模式并不能夠有效解決現階段養老服務短缺的問題。智慧養老因為其節省人力、高效率等特點,成為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新的突破口。
(三)隨著社會的進步對養老提出了新的要求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將“七十者衣帛食肉”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理想,隨著社會的進步,除了吃飽穿暖,含飴弄孫之外,對于養老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從能夠“安老”、“養老”到了希望實現“享老”的終極目標。老人不但希望在物質上能夠得到滿足,還要求能夠提高生命的長度和質量,使精神得到慰藉、人格得到尊重、價值得到實現。智慧養老在老年醫療和智能家居方面的開發,能夠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增加了老年人獨立居住的可能性,也能夠成為老年人重新參與社會提供機會。
二、國外的智慧養老發展經驗
西方發達國家的養老服務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家庭養老到機構養老再到居家養老的過程。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的時間較早、準備時間較長,因此建立了比較健全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發達國家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的養老服務體系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人才的流失使得照護成本大幅度增加,照護人才供應不足,政府的財政壓力增大。因此國外發展智能居家養老,一方面希望通過科技的幫助增強老年人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照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出于人性化的考慮,希望能夠通過減少照護人員的使用來維護老年人的尊嚴,尊重老人的隱私,注重老人的精神慰藉。
(一)德國的智能家居輔助老人生活
德國是歐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德國政府對智能家居的發展十分重視,計劃在2050年之前全面推廣智能家居,讓更多的德國家庭享受智能家居技術,環境輔助生活系統(AAL)就是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智能家居系統。
環境輔助生活(AAL)系統,是指通過現代化的感應傳輸裝置,將家里的各類儀器智能化,共同連通在一個具有擴展性的智能技術平臺上,構建一個即時反應環境,對居家者的狀態和環境對象進行分析,立即做出判斷與反應。AAL系統最為稱道的地方在于它的整體性,能夠將居住環境中的所有設備進行有效整合,在智能技術平臺上進行統一調配,與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融為一體。該系統具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既擁有自動喂餐機,可移動智能床等能夠幫助智能老人生活的智能設備,也有血壓計、血糖監測儀等醫療保健設備,同時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日歷,對老年人的健康數據進行檢測和處理,還有適合陪伴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電子寵物,防止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半夜起床出走的床腳邊感應毯等。
AAL系統可以同時滿足減少人工成本和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AAL系統的整體性使之能夠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居住的舒適性,智能技術平臺的統一調配極大地提高了各項智能設備的使用效率,打破了傳統的智能家居中各功能各自為政的壁壘,相較于傳統智能家居有了極大的進步。
價格昂貴是AAL系統最大的弊端,盡管歐盟不斷促進AAL系統降價,但是對于普通家庭來說50平方米2500美元的價格仍然十分高昂,加上每年必要繳納的服務費用,許多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難以承受。
(二)美國智慧養老市場化發展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社區自治傳統的國家,美國政府對居家養老的具體運作方式不做直接干預,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內容的設定和服務的提供中。美國的養老服務采用了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美國的智慧養老發展也沿襲了這種市場化的方式。
在美國,互聯網的普及和眾多的科技企業的研發為智慧養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美國老人較其他國家的老年人接觸互聯網更早,也更能夠熟練地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美國智慧養老市場發展迅速,三星、蘋果、飛利浦等大型的高科技廠商紛紛投身于智慧養老產品的研發,并對許多產品做了適老化改造,以適應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認證居家養老專家(CAPS)提供上門服務,對老年人的住所進行智能化改造。供應商也開發出了為老年人提供遠程慢性病監控的系統,如“照護創新”(Care Innovations)或“理想生活”(Ideal Life)。一些在線網站能夠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Work Reimagined.AAPP.org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工作信息,在SeniorNet.org等網站上可以查找在線課程及開放課件。
互聯網的普及為智慧養老在老年人中的普及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大大節省了對老年人的宣傳和培訓費用。美國眾多的科技公司則為智慧養老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當“居家養老”逐漸成為美國人養老的主流時,美國養老產品和服務市場開始被重塑,許多企業開始研究如何通過新技術解決居家養老的難題,由此推動了智能家居和老年人生活輔助設備的開發。
智慧養老的市場化促進了智慧養老產業的快速生長,但是也帶來了諸多弊端。由于智慧養老市場處于初創階段,發育并不成熟,缺少有序的細分市場。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創業企業都處于一種無序的競爭狀態中,擠壓了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此外,過度的市場化對貧困老年人產生了價格壁壘,使收入較低的老年人難以享受到智慧養老服務。
(三)日本高科技的充分運用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快,老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之下,日本的養老服務體系較早的建設和發展成熟。在日本,完善的立法是保障養老服務體系運行和發展的重要法寶。早在1963年,日本就頒布了《老人福利法》開始實行社會化養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成熟的介乎制度。由于高齡老年人數量眾多,日本的養老科技發展較早,許多高科技的輔助產品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使日本在發展智慧養老的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優勢。
為了方便老年人居家養老,日本在智能家居的設計和建造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標準化成為保障智能家居發展的重要一環。日本政府通過了《高齡者居住住宅設計指導方針》、《高齡者居住安定保護法》,對智能家居的設計標準進行了規范,同時也保障了老年人居住環境的健康安全。細節化、人性化是日本智能家居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在智能家居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充分運用建筑學和人體工學知識,小到座椅旁放拐杖的設計,憑借通過生物認證技術建立的可以自動識別來訪者的自動門識別系統,都充分體現了科技和人文的有機結合。此外,日本發達的機器人技術也在智慧養老領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機器人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也為市場創造了龐大的效益,據經濟產業省預測,到2025年,老年人用的機器人將創造出2.6萬億日元的市場,到2035年,市場將增加到5萬億日元,日本的機器人產業在老年人的照護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健全的法律系統和先進的技術是日本發展智慧養老的強大優勢,在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保障之下,日本的智慧養老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各項標準和規范也更容易制定。日本政府對機器人的研發給予了大力支持,日本公布的《機器人白皮書》提議通過機器人技術來解決老齡化及人口減少問題,對面向老人的機器人技術的開發予以了重點關注。
龐大的老年人口和長期停滯的經濟則對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日本政府的經濟壓力巨大,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本就已經難以支撐,因此對于智慧養老的支持力度有限。另外,機器人看護,或者說信息與通信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從研究階段轉化到產品的周期較長,產品的研發和實際需求之間逐漸出現脫離的現象,這意味著開發成本急劇增加,產生的效益卻很少,相關的制度急需做出改革。
國外的智慧養老發展建立在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之上。完善的立法保障了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的權利,同時指導了養老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的建立則保障了養老服務的資金供給,使得無論任何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智慧養老服務。由于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發達國家在發展智慧養老的過程中將主要的精力集中與智慧養老技術的開發,傳感器技術、機器人技術、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養老中均有廣泛的運用,這得益于眾多高科技公司的技術扶持。
然而,國外的智慧養老還面臨著市場缺乏規范、企業之間存在技術壁壘,技術開發成本高等問題。另外,在智慧養老的發展過程中,原有的養老服務體系反而成了智慧養老發展的阻礙,造成了系統改造難度大,可應用資金短缺等諸多問題。
三、我國智慧養老發展的現狀
對于智慧養老的發展,政府在較早的時候就已經給與了關注,在積極進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主張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智慧養老資源。2013年,全國老齡委開始加強對智慧養老實驗基地的管理和建設,智慧養老逐漸從社會養老服務的概念中脫離出來,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移動互聯網在智慧養老中的應用,進一步促進了智慧養老走出社區,向著公眾服務的階段邁進。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國家開始關注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這既是對智慧養老發展的肯定,也標志著智慧養老進入了一個政企聯動、開放融合、共同發展的新階段。2017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布了2017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其中包括近200家智慧養老試點,國家對智慧養老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
目前,雖然從名單上看我國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經發展了智慧養老試點,但是這些試點普遍集中于城市,且發展較好的試點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智慧養老發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點顯著。這些智慧養老試點發展模式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依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居家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配備手機、一鍵呼叫設備、GPS定位系統等技術含量較低的智慧養老設備。服務種類單一,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少數提供高端智慧養老服務的地區和企業,因為價格昂貴所以使用者寥寥。
四、國外的智慧養老發展對我國的借鑒
(一)完善頂層設計規劃智慧養老發展
要想實現智慧養老的持續健康發展,中央政府一定要讓頂層設計跟得上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從戰略高度對智慧養老未來的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建立一個穩定全面的系統,完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行業內建立相應的規范,為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加強對智慧養老企業的扶持力度,給予政策扶持和稅收減免等優惠,促進智慧養老企業的發展,打破各試點之間的技術壁壘,推動成功經驗的推廣。明確政府和市場的定位,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建設、公眾參與的建設模式。地方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社會資源在發展智慧養老中的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智慧養老的發展,給與民間團體、非營利組織、各種協會、志愿者組織資金支持并且予以監督管理。同時鼓勵老人作為志愿者參與到智慧養老中來,建立時間銀行,將志愿者服務的工時記錄在案,在參與志愿服務的老人需要照護服務時,按工時的多少提供相應的免費服務。
(二)完善市場體制有效規避風險
為了促進智慧養老市場的發育成熟,行業中應盡快制定各項標準和規范,配合政府的法律法規,在行業內形成智慧養老產業的監管體系,改善智慧養老產業中各種企業和產品無序發展的現狀。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保護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避免惡性競爭。鼓勵大企業進入智慧養老市場,在智慧養老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給與資金支持,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應給與獎勵。嚴格規范智慧養老產業的投資,對于進行惡意投資套取政府補貼的行為予以制止并進行法律制裁,創造運行良好有序的投資環境,降低智慧養老產業的投資風險。
(三)提升智慧養老的技術水平
技術水平的提升是實現智慧養老的關鍵。加強智慧養老產品的技術研發,提升技術水平。重點在于優化智慧養老的平臺設計,建設全國性的智慧養老云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鼓勵智慧養老產品的研發,尤其是滿足老年人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的智慧養老產品的開發。鼓勵企業的合理競爭,關注創新型小企業的發展,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專利保護,防止山寨產品擾亂市場秩序,阻礙技術進步。重視人才的培養,提高專業人員待遇,化解智慧養老的人力資源瓶頸。
(四)提高智慧養老的適老化程度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發展勢頭強勁,國家也出臺政策鼓勵“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國內的智能家居、可穿戴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技術的研究主要的受眾群體仍然是年輕人,專門針對老年人做的開發極少,在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智能產品多從方便照護人員的角度出發來進行設計,缺少針對老年群體的人性化處理,也很少關注細節。智慧養老相關技術的適老化程度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難以滿足老年人真正的需要。要實現智慧養老在全國的普及,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實現互聯網的全國普及,讓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在全國推廣,尤其要做好農村地區的普及工作;二是要做好互聯網和智慧養老在中老年人中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使他們掌握智慧產品的使用方法,了解智慧養老的優勢。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推出簡化版的手機軟件、易于老年人操作的智能家居設備等產品。
五、結語
美、日、德等國較早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對于發展智慧養老的探索也先于我國,積累了許多的發展經驗,尤其是在頂層設計、市場發展、技術研發等方面值得我國借鑒。然而我國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尚不成熟的現實,決定了我國智慧養老發展道路的獨特性。我國的養老機構建設尚不完善,現有的養老床位并不能滿足老年人機構養老的需求。養老服務產業剛剛起步,因此社區照護也不能成為發展智慧養老的強大基礎。但也正因如此,我國的智慧養老有了發達國家所沒有的后發優勢,不會被原有的體系所桎梏,可以將資金投入到新的技術和設備的研發上。我們既要學習發達國家在智慧養老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也要考慮到我國在智慧養老發展過程中的獨特性,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養老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佚名.寬帶發展聯盟: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寬帶普及狀況報告[EB/OL].http://www.docin.com/p-2056461473.html,2017-12-04.
[2]新華網.機器人點亮晚年生活 國外智慧養老悄然來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26/c_1296
19185.htm,2017-05-26.
[3]朱勇.智能養老[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黃萬丁.居家養老之日本經驗及啟示[J].中國民政,2015(15).
[5]騰訊財經.日本靠機器人應對老齡化中國靠什么?[EB/OL]. http://finance.qq.com/original/MissMoney/mm0060.html,2015-12-05.
[6]田恬.智能養老:老齡化社會與ICT社會的融合——專訪國際CIO(首席信息官)學會會長小尾敏夫[J].科技導報,2017(09).
[7]屈貞.智慧養老:機遇、挑戰與對策[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03).